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解密東北亞第一神山——長白山

解密東北亞第一神山——長白山

原標題:解密東北亞第一神山——長白山


關注「地球旅客」

有深度,有意思



巍巍長白山


孕育著久遠的傳說

滔滔天池水


流淌出神秘的河


我們坐在汽車上,緩緩地向長白山靠近。


如果你是八零九零的孩子,你一定會隱約想起一部動畫片,其畫質和色彩都帶著鮮明的中國剪紙印象。



這部動畫片就是九七年播出的《人蔘王國》。


當主題曲的旋律響起,一些模糊的記憶驀然蘇醒。原來我們早就相識,原來是你。


遠眺長白山


(橫屏觀看)



▲供圖:圖蟲創意


01


通常,人們心目中的長白山僅僅是指托舉起天池的火山錐



但實際上,長白山是一個廣闊得多的地理範疇,天池山只是它的主峰所在。


為了加以區分,以長白山主峰為核心,沿鴨綠江、圖們江向兩翼自然延伸的巨大山體被稱為長白山脈


而整個東北平原東部的遼闊山地則幾乎全部歸屬於長白山系


長白山系概覽圖


(製圖?孤城)



▲長白山系,北起烏蘇里江畔的完達山,南抵渤海之濱的老鐵山,綿延1300多公里,總面積超過30萬平方公里,是歐亞大陸東緣的最高山系。(本文中的長白山如無特殊說明,則統一指長白山脈的主峰)


長白山一年之中有將近九個月積雪蓋頂,遠遠望去,其高冷平靜的外表,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座世界排名前列的具有災害性噴發危險的大型火山。



▲供圖:圖蟲創意


這並非聳人聽聞,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它的蘇醒或許只是時間問題。走進長白山,能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地殼下汩汩涌動的岩漿所傳遞出來的躁動。


長白山溫泉



長白山上分布著密集的高溫溫泉群,其中有近一半的泉口水溫可達60℃,部分泉眼甚至能達到83℃,可以輕鬆煮熟玉米和雞蛋。



長白山火山噴發在歷史上並不罕見,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火山活動就發生在百餘年前的1903年。


前兩年,隔壁在大搞地下核試驗的時候,專家們就為長白山捏了一把汗。而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以後,他們的火山專家甚至還斷言:未來20年內長白山火山噴發概率為99%。


1597年和1702年長白山曾有過兩次中等規模的噴發,並被古人生動地載記於文獻中:


大如數摟之石,隨煙折出,飛過大山後不知去處。(1597年)


天地忽然晦螟,時或赤黃,有同煙焰,腥臭滿室,若在烘爐中,人不堪重熱。(1702年)


1215年前後,長白山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爆炸式噴發活動,這是地球過去2000年來最大的兩次噴發活動之一。


據地質學家考證,這次大噴發,噴射出約1450億立方米的火山物質,噴射柱的最大高度達到29公里。遠在1000公里外的日本九州島降落的火山灰都厚達5厘米。(數據來源:楊清福等,1998,長白山天池火山公元1215年大規模噴發空降堆積及噴發動力學參數,東北地震研究,14(2) )


長白山山頂遍布火山浮石,這些稜角分明、面目猙獰的石頭上依然清晰可見被灼燒的痕迹,火山噴發的洪荒之力令人嘆為觀止。

火山浮石


(攝影?孤城)




這次千年大噴發,削掉了火山錐的錐頂,使得長白山的絕對高度大幅降低。但同時在山頂炸出了一個巨大的漏斗狀火山口,火山活動偃息後,20億噸的水漸漸在這裡彙集。


天池形成了:



▲長白山天池海拔2189.1米,水面面積9.8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最深處達373米,總蓄水量20.4億立方米。


這是我國最大、最高的火山湖,也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它的面積不足中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的兩百分之一,蓄水量卻接近其二分之一。

16座海拔超過2000米的山峰環伺天池,隔絕了來自人類社會的一切污染。


白頭峰


長白山最高峰,海拔2749米


(攝影?孤城)




長白山天池自古便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但近代以來朝鮮半島屢屢以「地圖開疆」的方式,擅自將長白山歸為己有。


1962年,中朝雙方重開劃界談判。為維護良好的邦交,並考慮到「朝鮮勞動人民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中方作出重大讓步,將天池的一半和包括白頭峰在內的七座山峰劃歸朝鮮。


朝方接收後的第二天,就把白頭峰更名為將軍峰。如今,我們只能從長白山的北坡和西坡欣賞天池的風采,對岸觸目可及,卻已是異國他鄉。


長白山北坡

(攝影?孤城)




長白山西坡




▲供圖:圖蟲創意


02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這樣的記載:


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

「不咸」為滿語的音譯,意為「白色」,不咸山即長白山。


在中國歷史上,長白山隨著年代變遷而有不同的名字。


北魏到南北朝時期稱為「徒太山」


勿吉國南有徒太山者,華言太皇,俗甚敬畏之。——《勿吉傳》


唐稱稱為「太白山」,遼金時期開始稱「長白山」


隨著長白山名字的改變,在長白山一帶發源定居的北方少數民族,也在不斷更替。


不咸山的肅慎氏,漢魏的挹婁(yì lóu),南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mò he)……


這是一支在歲月里不斷征伐融合的東北少數民族,儘管如同中原改朝換代一般更新著自己的名字,但實際上,這支部族血脈相通,一脈相承。


並且,追溯至肅慎起,他們便已和舜禹時代的中原有了聯繫。


這種聯繫方式,就是:各職來貢。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在東北與朝鮮半島設下「漢四郡」: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


從長白山到長安,雖然路途遙遠,但中原文化對長白山地區的影響從未斷連。


公元698年,靺鞨首領大祚榮在長白山北麓建立震國。公元713年,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從此,長白山下的靺鞨部族改叫渤海國


渤海國行政區劃圖


(來自:互動百科)




大唐盛世引得萬國來朝,其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內核」促使著這個過程奔騰不息,那就是:


絲 綢


當時,中國的絲綢在質地、紋路以及色彩等方面,都遠遠超越了世界上其他地區人們對服裝布料的認知理解,由此,他們不惜萬里來到都城長安,以求在貢賞貿易中獲得絲綢回贈。


2000餘年的跋涉,這支長白山下少數民族的朝貢道,在唐朝終於定型成了一條長達萬里、影響深遠的:


東北亞絲綢之路


這貿易之條路助力渤海國迅速成長為「海東盛國」


這條路也將中原文化廣泛地傳入東北亞諸多邦國。


中土大國的富庶與繁華,亦成為東北遊獵民族所嚮往乃至垂涎的對象。


公元1644年,女真族踏過山海關,他們從長白山下帶來了一個古老的姓氏:愛新覺羅


可能誰也不曾想過,中原與長白山會有這樣的輪迴。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用276年的時光,回應了四千年前祖輩的心愿。


03


自古更迭的歲月里,各民族間的戰事、和平、融合輪番不止,長白山卻一直都是北方諸多少數民族共同的、不可動搖的神山。


而長白山下叢林密布,溝壑縱橫,還常有猛獸毒蟲出沒,人們對長白山的了解始終止步不前。


愛新覺羅氏問鼎中原以後,以保護「龍興之地」為由封禁東北。前人無路堪測,後人無緣接近,長白山便在清朝兩百多年的護佑之中,成為至今世界上同緯度地帶最為原始、完整、豐盛的自然森林保護區。


長白山林區




▲供圖:圖蟲創意


對長白山的崇拜,也讓清王朝的歷代帝王孜孜不倦地從長白山身上為這個國家的繁榮昌盛尋求精神上的支撐。對長白山的官方勘察活動,也在皇帝的諭示下不斷展開。


1908年7月20日,清朝最後一任勘界大員劉建封及其隨眾完成了有史料記載的第一次成功登頂。


劉建封一行的合影


(左一為劉建封)




他們不僅全方位地勘查測繪了長白山以及圖們、鴨綠、松花三江源頭的地理地貌,還用照相機採集了一百多年前長白山十六峰的雄奇影像,並趁興為其一一象形命名。


"萬山之祖老白山江崗全圖"




1932年依據劉建封手稿所繪,安圖縣檔案館館藏。當年劉建封為長白十六峰所取的名字被人們沿用至今。


04


如今,探訪天池的路途不再艱辛,但天池上空長年雲霧繚繞,「十有九陰」,能登上山頂一睹天池真容也是要靠好運氣的。


不過不要灰心,因為探訪的路途本身就是一次振奮人心的發現之旅。從山腳到山頂,在數小時之內,穿越界限分明的四個垂直自然帶,這種奇遇不是哪裡都有的。


在九、十月份,幾場秋雨過後,樹葉中的葉綠體發生微妙的化學反應,高大的紅松和各種落葉喬木雜糅相間的原始森林便會掛上五彩斑斕的顏色。此時,無論朝那個角度取景,都堪比一幅精美的油畫,這便是第一層的:


紅松闊葉林帶



▲攝影?孤城



▲攝影?孤城


隨著海拔的升高,闊葉樹種止住了擴張的腳步,在海拔1100米至1800米之間,針葉林一統江湖。筆直的樟子松、落葉松和冷杉齊刷刷地昂首挺立,如同等待檢閱的將士,組成第二梯隊的:


針葉林帶



繼續攀升,當海拔超過1800米時,生存環境驟然惡化,山勢陡峻,土壤稀薄,氣候嚴寒,風力強勁,連松樹都望而卻步。然而,一種不同尋常的樺樹卻頑強地在這裡紮根成長。


岳樺


(攝影?孤城)




這是一群悄無聲息的高山守望者,他們緩慢而堅定地伸展軀幹,冷酷的時光在它們的枝條上留下曲曲折折的痕迹。


不要小看這裡的每一棵小樹,一株手腕粗細的岳樺,都已然經歷過數十年傲風斗雪的歲月。這就是第三層的:


亞高山嶽樺林帶



▲攝影?孤城


當海拔超過2000米時,天池已遙遙在望,樹木消失了蹤跡,視野驟然開闊。鋪在地面上的是由草本植物、小灌木、地衣和苔蘚交織生成的地毯式植被。


這裡面有一些古老的物種,是第四紀冰川後遺留下來的極地植物。這裡的生態環境亦與極地相似,這便是歐亞大陸東部所獨有的:


高山苔原帶



若是盛夏時節,苔原上的植被生出各色各樣的花朵,長白山西坡的天池邊上就會呈現短暫而驚艷的年度最養眼風景:


苔原花海



05


在天池北側,天豁、龍門兩峰間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峽谷,可以想像,火山噴發的時候,滾燙的岩漿就是從這裡向外溢出。




▲攝影?孤城


而今,這裡是長白山天池唯一的出水口。天池水沿著峽谷流出了一條據說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


乘槎河



▲供圖:圖蟲創意


它僅僅流淌了1250米,就從68米高的斷崖跌落成為:


長白瀑布



▲攝影?孤城


然後,河水穿越石灘、密林在長白山下匯聚成一條真正的河,它的下游便是東北地區流域面積最大的松花江,這條河被人們直白地呼作:


二道白河



長白山下的人們依著河水蓋起了一座童話般的小鎮,同樣率性地命名為:


二道白河鎮



▲圖中飛鳥為已瀕臨滅絕的中華秋沙鴨,目前我國境內只有不到一千隻。(攝影?孤城)


06


關於長白山天池「水怪」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而最早的傳出者,竟然就是第一個揭開長白山天池神秘面紗的劉建封。

白池中有物出水,金黃色,首大如盎,方頂有角,長頂多須,低頭搖動如吸水狀。——《奉天通志》

這個黃頭巨物在後來登山者的記錄里頻頻出現,但科學分析認為天池山高水寒,營養物極少,不太可能存在大型生物。


隨著攝影器材的普及,拍攝到天池中有活物的影像資料也不斷流出。可電視節目似乎又總能找到合理的解釋,從而否認「天池水怪」的存在。


但這一切,又為什麼不可能呢?


在造化萬物的自然面前,我們永遠只是學生。更何況,人類對長白山的探索至今依然只是冰山一角。


我們期待獲知真相,但同時也暗暗希冀長白山能永遠保持著一份神秘的氣質。


清朝作家曹雪芹在《紅樓夢》的開篇里,寫到這樣一段話:

卻說那女媧氏鍊石補天之時,於
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大的頑石……單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青埂峰下。

這裡的「大荒山」與前文提及的《山海經》不謀而合。如果是這樣,長白山承載著「女媧補天」的傳說,引來了一本盛世絕唱,古今一夢,化作了長白山最永恆的雪白,最深處的靜默。


「地球旅客」原創編輯 ,轉載須經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旅客 的精彩文章:

一面溫情,一面兇猛,黃河為什麼與眾不同?

TAG:地球旅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