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歷史上的今天——1914年9月1日,世界上最後一隻旅行鴿死去,旅行鴿滅絕

歷史上的今天——1914年9月1日,世界上最後一隻旅行鴿死去,旅行鴿滅絕

原標題:歷史上的今天——1914年9月1日,世界上最後一隻旅行鴿死去,旅行鴿滅絕


1813年一個尋常的午後,天空中傳來一陣巨大而雜亂的鳴叫聲,美國著名的畫家、博物學家約翰·詹姆斯·奧杜邦先生抬起頭來,他看到龐大的鳥群,慢慢地遮蓋了北美的上空,陽光不見了,大地一片昏暗。16公里寬的鴿群,在奧杜邦先生的頭頂飛了3天。這位當時有名的鳥類學家預言:「旅鴿,是絕不會被人類消滅的。」


因為旅鴿終年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北美大陸上,每到遷徙的季節,它們成千上萬遮天蔽日。當歐洲人剛踏上北美大陸時,這裡有50多億隻旅鴿。有人估計,當歐洲人剛到北美的時候,這裡有30-50億隻旅鴿。當年美國拓荒者在荒野里趕著大馬車走呀走,頭頂上突然有一群旅鴿飛過,遮住了太陽。就這麼一直遮著,他們又走了幾個小時,旅鴿群才過去。「旅鴿」的名字就由此而來,它英文名中的「passenger」就是「從身邊經過的人」的意思,誰想到,它最終真的成了自然歷史的匆匆過客。



為了獵殺旅鴿,捕獵者們想出了很多辦法。有一種方法是縫上一隻旅鴿的眼皮,讓它不能看見東西。然後把它的雙腳栓在一根長桿的頂端,獵手把長桿升到一兩米的高度,然後甩下去,於是旅鴿做出降落的動作扑打翅膀。這個動作吸引了鳥群中的其他旅鴿。它們可能以為地上有什麼吃的東西,於是很多旅鴿降下來,掉進羅網。他們甚至為那隻不幸的旅鴿單獨創造了一個名詞——「媒鴿」(stool pigeon)。「媒鴿」就是「告密者」最初的稱呼。


另一種方式是用槍射擊。鳥類畫家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如此描寫在一個旅鴿棲息地發生的大規模槍殺:「大獵殺之後,這裡已經看不到什麼活的旅鴿了。很多人騎著馬,趕著大車,帶著槍支彈藥,在周圍安營紮寨。兩個從羅斯威爾走了幾百英里趕來的農夫,驅趕他們的幾百頭豬來吃這些被獵殺的旅鴿。四處都是給死旅鴿拔毛的人,拔完毛就把旅鴿肉用鹽腌起來。」



人們焚燒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燒硫磺,讓飛過上空的鴿子窒息而死。人們甚至坐著火車去追趕鴿群。槍擊、炮轟、放毒、網捕、火藥炸......。他們採用豐富想像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捕殺鴿子不僅用來食用,還用來餵豬,甚至僅僅為了取樂。曾經,一個俱樂部一周就殺了5萬隻旅鴿,有人一天便殺了500隻。他們把這些罪惡一一記錄下來——那是他們比賽的成績。



旅鴿肉被用火車運到美國東部。在1805年的紐約,一對旅鴿只賣兩美分。18世紀和19世紀美國的窮人往往除了旅鴿見不到其他的肉食。1850年之後,人們已經開始注意到旅鴿的數量在減少,但是美國內戰之後鐵路和電報的發展讓勞動人口大量增加,更推動了旅鴿的需求。再加上森林被加速砍伐,這種鳥類的噩運就像翻滾過山車一樣越走越快,無法阻止了。


開始保護為時已晚,1857年,一個保護旅鴿的法律草案被提交到俄亥俄州議會。議會選派的委員會為此寫了一個報告,其中寫道:「旅鴿不需要保護。它們很能繁殖……考慮到它們寵大的繁殖數量,沒有什麼平常的方法能損害它們。」1878年,在密歇根州的派托斯基(Petoskey),每天都有5萬隻旅鴿被殺死,這種情況持續了5個月。剛剛逃過一劫的成鳥準備重新築巢,就會被獵手定位了。它們根本沒有機會繁殖後代。在1896年,一群大約25萬隻旅鴿被獵殺,這是人們所知的最後一個大旅鴿群。



動物保護主義者們在19世紀末開始呼籲保護旅鴿,在密歇根州通過立法,在旅鴿築巢地兩英里範圍內不許使用捕鳥網,但這項法律沒有被嚴格執行。19世紀90年代中期,旅鴿已經非常少見了。1897年,密歇根州終於立法,在10年的時間裡禁獵旅鴿。可惜為時已晚,此時其實已經無鴿可獵了。正式記錄中,人類最後一次在野外看到旅鴿是在1900年3月22日,雖然到1930年還有人聲稱看到旅鴿。


1914年9月1日,一隻名叫「瑪莎」的旅鴿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動物園去世。「瑪莎」的名字來自美國開國元勛華盛頓的妻子瑪莎·華盛頓。後來,瑪莎的屍體被送給擁有140家博物館的史密森學會。在那裡,它被製作成一具剝製標本。這具標本仍然保留在史密森學會,但不做公開展示。為了紀念這種曾經遮天蔽日的鳥兒,也為了提醒公眾注意動物保護問題。後來有人在威斯康星州的雅路星國家公園裡的密西西比河邊,立起了一尊「瑪莎」的銅像。



人們再也看不到旅鴿像滿天紅霞一樣飛起,只能看到青銅做的鳥兒,講述著生命多麼值得人們去珍惜它的死引起了一些騷動。原因很簡單,多年以前人們就已經知道,這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旅鴿。在形單影隻地走完「鳥生」的最後歲月之後,瑪莎把一個曾經擁有龐大種群的物種刻上了滅絕動物墓地的碑石。晚年的它彷彿只是為了等待攝影術發展起來,以便留下它最後的倩影,好讓人們永遠銘記那個關於旅鴿的故事。


生態學家認為,龐大的種群是旅鴿的一種生存策略,靠數量來「淹沒」捕食者。在旅鴿經過的地區,捕食它們的食肉動物會因為很快吃飽而放棄捕食,從而使更多旅鴿得以生存,而被吃掉的數量也可以通過繁殖很快得到補充。這就好比高山上的巨大冰川可以挺過整個夏天,而在冬天通過積雪補充失去的體積。不過,在人類面前,這樣的生存策略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旅鴿的集群習性讓它們成為獵殺的絕佳目標,而旅鴿「用數量求生存」的策略又進一步刺激了人類從中攫取肉食的慾望。當旅鴿的數量減少到一個臨界點以下時,這種原本看起來很有效的策略也失效了,不善於躲避敵害的旅鴿被分批消滅,就像小冰塊很快在太陽底下消失。



美國威斯康辛州賴茨維爾州立公園(Wyalusing State Park)立有一塊旅鴿紀念碑,上書︰「該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而絕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故事的翁老頭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的今天——1402年7月17日,朱棣即位,年號永樂
歷史故事——曹操橫空出世

TAG:講故事的翁老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