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一年不到月活下降53萬人,不差流量不差錢的悟空問答,輸在了哪裡?

一年不到月活下降53萬人,不差流量不差錢的悟空問答,輸在了哪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TMT行業里,從來都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

近日,市場上傳出,今日頭條擬將旗下悟空問答併入微頭條,在此之前悟空問答團隊已有100多人進行了轉崗。如果消息最終被確認屬實的話,那麼至少可以說明兩點:一是,今日頭條對悟空問答的發展現狀不甚滿意;二是悟空問答今後的戰略權重很大程度上被降低了。

不可否認,在此之前,今日頭條已經由一款簡單的移動資訊APP發展成為了,涵蓋信息流、問答、直播、短視頻、小視頻、社交等一系列內容生態和社交生態業務的龐大王國,旗下包括今日頭條、抖音小視頻、微頭條、西瓜視頻、火山短視頻、懂車帝、Live.me、News Republic、Flipagram以及Musical.ly等等都在相應的細分領域異常出彩。「今日頭條」也在和騰訊、百度、新浪微博、快手、一下科技等的大戰中,遇強則強,成為了近幾年來,中國互聯網行業少有的現象級公司之一。

然而,在問答領域600億估值的今日頭條,卻受阻了,並進行了戰略降級。此舉,一是使得今日頭條的內容板塊布局,出現了缺口;二是今日頭條「不敗神話」的金剛之軀被打破了;三是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今日頭條團隊的信心和士氣,而這些往往比黃金還重要。

問答這一役的失利,會否成為今日頭條發展的轉折點,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找出悟空問答受阻的原因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背靠今日頭條,悟空問答不缺用戶、不缺流量、也不缺錢,但是結果卻令人沮喪,那麼悟空問答缺的是什麼?不妨從內容生產、內容分發、內容消費,這一內容作業鏈條的三個最重要的節點,去找找可能存在的原因。


內容生產:問答社區非娛樂平台,有用比有趣更重要

張一鳴親自為其站台和搖旗吶喊;要投入10億元簽約補貼答主;高價簽約知乎大V;在今日頭條App內有獨立板塊,並且有獨立域名的網站,還有獨立App……作為當初今日頭條最為看重的一款產品,悟空問答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然而,相比於如今大火的抖音、西瓜等頭條系產品,悟空問答的數據表現卻不盡如人意。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18年4月到7月,悟空問答的MAU(月活躍用戶)從93.4萬不斷下降到了67.9萬。相比去年10月的121萬,不到一年時間,月活用戶大幅下降了53萬人。

筆者認為,在內容生產、內容分發、內容消費三個節點上,悟空問答最大的短板在於「內容生產者」的缺失上。要知道,和一般的網路社區不一樣,問答社區上的問題,代表了用戶直接的需求,社區里內容生產者要做的,是通過自己專業的知識、可靠的經驗等,滿足問答用戶的好奇心,為其解決實際的問題。而非網路信息內容的簡單搬運和重新的排列組合。換句話說,在問答社區里,內容有用比有趣更重要。

在這樣一個前提和背景下,問答平台之間的較量:一是比拼平台的知識基因和答題氛圍,和知乎、百度知道等相比,脫胎於今日頭條的悟空問答,身上的娛樂屬性濃重,在這點上顯然是不佔優勢的;二是在激發答題用戶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以及引導普通人的創作慾望方面,毫無疑問這方面不是靠簡單粗暴的砸錢圈一些大V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靠慢工出細活的用戶運營尤其是答題用戶的運營。

實際上,知識問答是一個有著典型長尾特徵的領域。只有充分發揮廣大頭部和長尾用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在內容的廣度、寬度、深度方面,生產出滿足眾多長尾用戶各種各樣個性需求的內容。當用戶的知識需求被良好滿足時,平台的「知識」標籤才會越來越鮮明,從而所謂的氛圍和基因,也就愈發的被強化了。最終形成的就是,整個平台對知識、技能、經驗等等的尊重和敬畏。


內容分發:流量不是萬能的,過路流量價值要打折

「產品微創新+入口流量+演算法+資金資源」,一直以來,都是今日頭條孵化和打造「爆款」的四架馬車。把這四架馬車對應到悟空問答上去會發現:所謂的產品微創新,在悟空問答上幾乎沒有;而資金資源,也沒有多大程度上提高內容生產者的積極性。如前面所說,對任何一個問答平台而言,答題的用戶數量和答題的質量,是最為重要的。如果這方面沒做好,就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由此,剩下來的就只是入口流量+演算法了。先說入口和流量,其實在中國互聯網不斷走向下半場的過程中,入口和流量的作用權重就一直在降低。反證的話,如果入口和流量是萬能的,那麼阿里在社交領域就不會屢戰屢敗;騰訊在搜索和電商領域也應該更有建樹;百度作為當年PC的流量樞紐,發展也一定會比現在還更好。所以說,入口和流量很重要、非常重要,但是卻不是萬能的。

還有一點值得強調,那就是對悟空問答來說,知識問答本身的內容屬性和今日頭條、抖音、西瓜視頻等不是一個性質的。知識問答偏嚴肅性、專業性、深度性;而頭條系的其它產品都偏娛樂性、非專業性、淺表性。這種調性的大相徑庭,就使得悟空問答,在整個今日頭條系的產品矩陣里,顯得格格不入。由此,也就造成了,今日頭條的用戶和流量是非常龐大,但是悟空問答會面臨這些過路的用戶和流量「過門不入」的情況。

再談談演算法。不可否認,領先的演算法,讓今日頭條在移動資訊領域的大戰中脫穎而出,並遙遙領先,立了汗馬功勞。但是,要知道的是,移動資訊領域,用戶的使用習慣是無目的式的瀏覽,而有演算法加持的信息流模式,無疑極大的滿足了用戶的瀏覽需求。甚至讓用戶產生了錯覺——「好厲害啊,我看到的都是我喜歡看的」。

然而,知識問答領域,卻和信息瀏覽完全不一樣。信息瀏覽是不帶目的性的,是隨意性的;但是知識問答卻是有目的性的,是指向性非常強的。所以,用戶對信息流是「瀏覽」;而對知識問答,卻是「搜索」。在是搜索而非瀏覽的情況下,今日頭條為瀏覽而設計的演算法的威力,就被大大的降低了。

內容生產者缺失,內容不夠豐富,內容分發威力不再,用戶「過門不入」……所有這些加成在一起,就形成了「生產內容的用戶少——問答內容單調——用戶需求滿足不好——用戶消費動力降低——內容生產者沒有積極性——問答內容不夠專業和豐富——用戶更不願意消費……,這樣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

內容消費:用戶來到底是為了「Kill Time」還是「Save Time」?

前面說了內容生產和內容分發,現在再說一說內容消費。

我們知道,在「時間」這個維度上,互聯網的各個行業和應用,大體可以分為:「Kill Time」和「Save Time」兩大陣營,也即「消磨時間」產品和「節省時間」產品。今日頭條系的產品,和網路遊戲、在線視頻、直播、社交媒體等一樣,是典型的消磨時間產品;而電商、外賣、搜索、問答等則是屬於節省時間的產品。

很顯然,問答社區其主要屬性是節省時間,用戶希望通過別人的知識、信息、技能、經驗等等,快速彌補自身的欠缺,滿足自己的內容需求。說到這裡,問題就來了。用戶在今日頭條里使用悟空問答,就是在一個消磨時間的產品里,試圖完成節省時間的目的。

這樣看來,邏輯就有點混亂了。用戶來到底是為了「Kill Time」還是為了「Save Time」?當一個產品用戶來了,發生了邏輯困惑之後,最低的成本就是或「離開」或選擇其主流功能。就今日頭條而言,主流功能自然還是移動資訊信息流這些。

實際上,這樣邏輯混亂的產品設計,是在數據層面得到了印證的。要知道,去年11月今日頭條在創業者大會上,公布了一些數字。比如,悟空問答彼時每天會產生超過3萬個提問,20萬個回答,每天超過2億人次閱讀,觸達的用戶也已經超過了1億。

然而,從去年11月到如今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卻又傳出其要被併入微頭條。真是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當然,這也不是說悟空問答就完全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了。微博前一兩年不也實現了二次復興了嗎?互聯網行業的起起落落,沒人能夠說得准。只不過,在當下的情景和境況下,從實操層面上看,悟空問答可能要盯著的對手不是外部的知乎、百度知道等等了,而恰恰是同處於頭條系的移動資訊信息流、抖音、微頭條、西瓜視頻、圖蟲、懂車帝等一眾內部兄弟。因為只有在內部競爭中脫穎而出,才能有資格去描繪有利於自身的產品調性和屬性。


寫在最後的話:

悟空問答的希望並非沒有,但是挑戰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唯用戶、流量、時長的背景下,今日頭條顯然願意用戶在其旗下的產品矩陣裡面不斷的花時間、消磨時間,而不是省時間,甚至像張小龍說的「用完就走」。悟空問答併入微頭條,可以看作是今日頭條自身在產品調性、屬性以及用戶使用邏輯方面的一次糾錯與統一。悟空問答能否再次走出「獨立運動」,需要智慧與勇氣,更需要定力與耐心。

至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的挫折對其來說,也並非全都是負面影響。至少還有兩點積極啟示:一是,即使如日中天但是今日頭條也不是戰無不勝、不可戰敗的,這也給團隊上下潑了一盆冷水,提了一個醒;二是,在互聯網行業下半場,入口、用戶、流量、演算法等只是基本面,卻不是能夠包治百病的良方,「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還不願意認識到這一點的話,悟空問答的暗淡表現,或許還只是一個開始。(本文首發鈦媒體)

【鈦媒體作者介紹:菠蘿財經; 微信公眾號:菠蘿財經(boluocaiji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從商標雷同到名稱「包融」,山寨貨也在「與時俱進」蹭流量
出動總監級高管,中德團隊協力,博世是這樣篩選新創項目合作夥伴的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