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能看出來蘇東坡賞玩石頭的標準嗎?

你能看出來蘇東坡賞玩石頭的標準嗎?

雖一拳之多,而能蘊千岩之秀,大可列於園館,小或置於几案,如觀嵩少,而面龜蒙,坐生清思。

——[宋]孔傳《雲林石譜·序》(注1)

宋代文人愛石、賞石,以石為雅,將天然奇石移作研山(或稱硯山),或於几案上陳設,供為文房清賞,蔚然成風,其中又以蘇軾(1037—1101)與米芾(1051—1107)為代表。米芾愛石成痴,袍笏拜石,呼石為丈,舉止癲狂,有「米顛」之名,傳為佳話。其《硯史》與得自南唐後主的寶晉齋研山,名揚青史。蘇軾賞石不同於米芾,他並不刻意追求名石或美石,卻偏好其形自然天成,或可愛險怪,且未經斧鑿的奇石,正如其「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的著名主張。其賞石詩文寓托情思,或一抒己見或禪說哲理,極富想像力與創造力的文學、藝術心靈,與其浮沉的貶謫生涯互為糾葛,也為世人留下一篇篇耐人尋味、雋永而不朽的「石頭記」。

石本無怪 以石為供

元豐年間,蘇軾因一場莫須有的「烏台詩案」,被貶任黃州團練副使,他在黃岡東坡墾荒種地,從此自稱「東坡居士」。他常漫步於齊安江畔,多見五彩卵石,童心未泯的東坡,不時以餅與戲水的孩童交換河中美石,後來共得298枚,將之盛於古銅盆內,注水其中,用以供佛。有趣的是,東坡所供的「佛」並不是佛祖,而是他的好友佛印和尚(1032—1098,圖1)。東坡還特意為此寫了一篇《怪石供》,和佛印辯論起「石本無怪」之理:

今齊安江上往往得美石,與玉無辨,多紅、黃、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愛,雖巧者以意繪畫有不能及。豈古所謂怪石者耶?凡物之丑好,生於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間石皆若此,則今之凡石復為怪矣。海外有形語之國,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其以形語也,捷於口,使吾為之,不已難乎?故夫天機之動,忽焉而成,而人真以為巧也。

——節錄自蘇軾《前怪石供》

1. 佛印和尚畫像

佛印後來把東坡的話刻在這些供石上。東坡問何以如此?並反詰如果他供的是可以吃的餅,佛印必然不會在餅上刻字,可是餅與石不一樣都是「供」嗎?佛印卻回說:「然。供者,幻也。受者,亦幻也。刻其言者,亦幻也。夫幻何適而不可?」佛印還舉例說:同樣是手,拱手向人作揖和比畫著手指罵人,所致喜怒本就不同。居士既知作揖、罵人皆為幻,所以刻與不刻,也沒有什麼可不可的。東坡於是大笑說:這不就是你要的嗎?仍然以石供之,又幽了佛印一默,並寫了篇《後怪石供》。(注2)

「供」原為奉獻之意,「怪石供」則是奉獻怪石,以為陳設賞玩之意。表面上看,「怪石供」是東坡戲弄好友佛印的一個玩笑,但實際上,他是藉此闡發「物之丑好,生於相形」「世間石皆若此,則今之凡石復為怪矣」,亦即「石本無怪」的哲理以及「佛釋一切皆虛幻」之佛理。

今日我們熟悉的「清供」又稱清玩,源自佛供,由佛前供花演變而來,亦即以香花蔬果替代告朔之牲醴,最早可追溯至魏晉時期的蘭亭雅集,漢唐以來已漸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宋代文人的書齋中,常見以蒔花或奇石盛盆以為供,例如東坡曾記述友人文覺顯的書房,有《過文覺顯公房》詩云:「斕斑碎玉養菖蒲,一勺清泉滿石盂。凈幾明窗書小楷,便同爾雅注蟲魚。」對講究清雅的文人而言,凡有助清趣,可供案頭雅玩清思者,如盆景、花卉、奇石、古玩與精美的文房器物等,均可為清供之物。

「以石為供」雖非自東坡始,但由於東坡的「怪石供」,開始有了「供石」「石供」之稱,供石也成為文人的清雅風尚。尤其是晚明文人,喜在書齋小室中供奉奇石,或仿蘇軾供石,以銅盆清水養石,以木座或香幾承之,為文案擺設,以為玩賞。明代高濂《燕閑清賞箋》:「或陳精妙古銅官哥小爐瓶焚香插花,或填三二寸高天生秀巧山石小盆,以供清玩,甚快心目。」(注3)

其形天合 因山作硯

在東坡的「石頭記」中,不能忽略「器以用為功」「石之為用」的硯石,最能體現他「天工清新」「其形天合」等審美觀點的,就是隨形略加琢成的天然硯,以及結合硯池與供石於一體,可磨墨亦可供觀賞的研山,它們都被視為兼有實用和審美性質的文房清供。

東坡少年時就與天然硯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天石硯銘·並序》中記載,12歲時與朋友挖地鑿土為戲,無意間得到一塊外表如魚膚溫瑩,呈淺碧色的異石。父親蘇洵告訴他,這是「天硯」,雖有硯之德(發墨),但不足於形(意即沒有下窪的貯水處),是文字之祥瑞,要他寶用之。所謂「天硯」,即天然成形或僅略加人工修鑿的天然硯。少時得到這方未經雕琢的天然硯,對於東坡崇尚天然的審美觀產生了深刻影響。文人多雅好平淡天真,加以對東坡的慕懷,「天然硯」成為文人書齋不可或缺之雅物,也被認為仿效自東坡。宋人《端溪硯譜》云:「東坡嘗得石,不加斧鑿以為硯,後人尋岩石自然平整者效之。」(注4)

米芾曾收藏南唐後主的研山,研山之制,雖非始於米芾,然而研山之名,卻可能自米芾始,或與東坡為他所作硯銘有關。東坡《與錢穆父五十七首》詩云:「前日作《米元章山硯銘》。此硯甚奇,得之於湖口石鐘山之側。有盜不御,探奇發瑰。攘於彭蠡,斫鍾取追。有米楚狂,即盜之隱。因山作硯,其理如雲。過揚且伸意元章,求此硯一觀也。」(注5)所謂「因山作硯,其理如雲」,即描述山硯外觀為天然形成的綿延山嶽多峰巒之造型,而石上紋路如雲之謂。

至於東坡所收藏最知名的研山,當屬知揚州時其表弟程德孺贈予的一對天然奇石:一為綠色,形如山岡峰巒迤邐,有穴達於背;一為白色,光可鑒人,如巍峨高峰。東坡原本只是按照以往的賞石方式,將雙石漬以盆水,置於几案間。但耐人尋味的是,忽一日,東坡想起自己在潁州時,曾經夢到有人請他入住一座官府,榜曰「仇池」,覺而誦杜子美詩曰:「萬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於是東坡在元祐七年(1092)作了這首《雙石·並序》詩:

夢時良是覺時非,汲水埋盆故自痴。

但見玉峰橫太白,便從鳥道絕峨眉。

秋風與作煙雲意,曉日令涵草木姿。

一點空明是何處,老人真欲住仇池。

(注6)

雙石也就是被東坡自詡為希代之寶的「仇池石」,東坡的夢將雙石與杜甫詩中的仇池山意象聯結起來,在夢中名曰「仇池」的官府,正是暗通小有洞天的福地,使人「真欲住」,透露東坡渴望避世隱逸之思。在詩中他進入雙石化身「玉峰橫太白」「鳥道絕峨眉」的仇池山,山中池穴透露出一點空明,指點著通往桃花源的秘徑。可惜的是,東坡筆下的仇池石今已不存,唯明代林有麟(1578—1647)《素園石譜》將之描繪成圖,聊供吾人追思摹想。(圖2)。

2.《素園石譜》中的東坡「仇池石」

《素園石譜》序文點出「石近於禪」,為文房清供的「供石」下了極佳的批註,其序云:「余嘗謂法書名畫、金石鼎彝,皆足令人自遠。而石猶近於禪,生公點頭,箭機莫逆。而南宮九華,謂可神遊其際。」(注7)在文人的移情想像中,奇石與研山化身為五嶽名山,心遠意適,供以臥遊,坐生清思,在觀想禪悟中,也醞釀出更多藝術創作的靈感。

畫師爭摹雪浪勢 天工不見雷斧痕

太行西來萬馬屯,勢與岱嶽爭雄尊。

飛狐上黨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黃昏。

削成山東二百郡,氣壓代北三家村。

千峰右卷矗牙帳,崩崖鑿斷開土門。

朅來城下作飛石,一炮驚落天驕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畫師爭摹雪浪勢,天工不見雷斧痕。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老翁兒戲作飛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夢,故國山水聊心存。

──蘇軾《雪浪石詩·其一》(注8)

北宋紹聖元年(1094)四月,宋哲宗趙煦親政次年,正是年輕的皇帝重啟新政,大舉晉用新黨、貶謫舊黨之際。東坡是年已59歲,正在北宋邊防重鎮——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知事任上,作了這首《雪浪石詩》。(注9)在東坡沉浮不斷的仕宦生涯中,已不知是第幾次貶謫了。元豐八年(1085)神宗病逝,繼位的哲宗年幼,高太后臨朝,起用舊黨司馬光(1019—1086)執政,東坡回京任官,因不同意司馬光盡罷新法的主張,與舊黨發生分歧,招致疑忌。元祐四年(1089)東坡再度出知杭州,元祐六年被召回,不料舊黨人仍尋隙誣告,東坡夫人此時亦不幸逝世,於是他「七上封章乞除一郡」,先後被派知潁州、揚州、定州。

元祐八年(1093)十月東坡抵定州就任,某日他在府治後圃中偶得一石。石為黑質,其上有自然形成的白脈,含有水紋,狀若水流洶湧,浪花飛濺,宛如一幅水畫。這幅自然天成的水畫很像東坡的四川同鄉、五代後蜀畫家孫位、孫知微所描繪的山澗奔涌圖,因而深得東坡喜愛,將其命名為「雪浪石」,並請好友、同僚滕希靖賦《雪浪石》詩一首,自己次韻賦詩二首,其一即為上引的《雪浪石詩》。此外,其弟蘇轍(1039—1112)和好友秦觀(1049—1100)、晁補之(1053—1110)、張耒(1054—1114)等人都有和詩。(注10)

為了安置雪浪石,東坡用曲陽(今河北曲陽縣)所出的漢白玉石雕成芙蓉盆,並作《雪浪齋銘》銘刻於芙蓉盆口沿上,將雪浪石放入盆內,激水其上,並構小室置之,題名為「雪浪齋」(按:根據道光《定州志》記載,東坡所築雪浪齋原位於今日定州的文廟後方,今已不存)。(圖3)雪浪齋盆銘有言:「異哉駁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玉井芙蓉丈八盆,伏流飛空漱其根。」(注11)所謂「異哉駁石」指的正是雪浪石,有人將「駁」字釋為白黑雜合之意,指「駁石」意謂黑白色相雜之石。從東坡的詩文與後世的相關圖文題詠看來,「雪浪石」確應為渾實厚重、黑白色紋相雜、具有天然紋理之美的紋理石。而根據上引東坡《雪浪石詩》「朅來城下作飛石,一炮驚落天驕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等句,可知雪浪石原本是在軍事作戰中攻城所用的炮石,具有渾厚沉重的特質,外觀並不奇特突出。因當時宋遼之間長期和平,前線無戰事,這顆炮石久已閑置,備而未用,遂被東坡取來賞玩。(注12)

3. 清道光年間《定州志》中,《眾春園圖》上描繪的雪浪石與雪浪齋

有趣的是,一般人賞石,多半只會聯想到山,東坡賞石,卻聯想到水,不僅賞出一幅水畫,還想起自己的家鄉。水在中國傳統的山水畫中大多只是配角,刻意畫水並有成就的,在東坡看來,「盡水之態,惟蜀兩孫」。意思是畫水畫得最好的,只有他的兩位孫姓同鄉——孫位與孫知微。可惜他們的水畫作品今天都已失傳了,唯東坡寫過一篇《畫水記》,描寫孫位畫水能盡水之態,孫知微得其法,於寺壁畫水,其畫「作輪瀉跳蹙之勢,洶洶欲崩屋也」(注13)。畫師們所爭摹的「雪浪勢」,卻早已在一顆毫不起眼的平凡石頭上自然天成、無斧鑿之痕地體現,千載之下,仍使吾人神往。

東坡在得到雪浪石之後不久即離開定州,四月先以諷斥先朝罪名貶知英州,未至貶所,八月復貶至惠州,最後遠謫當時仍屬蠻荒的海南島。宋人張邦基《墨庄漫錄》卷八記載:

紹聖初元,東坡帥中山,……。其後謫惠州,又徙海外,故中山後政以公遷謫,雪浪之名,廢而不聞。元符庚辰(1100)五月,公始被北歸之命,明年夏方至吳中。時張芸叟守中山,方草治葺雪浪齋,重安盆石,方欲作詩寄公。九月,聞公之薨,乃作哀詞……

可知雪浪之名曾因東坡被謫,一度「廢而不聞」。繼任者張芸叟(張舜民,東坡友人)曾對雪浪齋加以修葺,重安盆石,他本欲寄信告知東坡此一消息,然而,東坡已在從海南島北返的途中病逝,徒留哀詞。

宋代以後,雪浪石湮沒無聞,直到明萬曆八年(1580)原盆被真定(今河北正定)令郭衢階(1546—1605)至定州時發現,原石則在萬曆十年(1582)為定州知州唐祥興於修復宋代韓琦(1008—1075)所建的眾春園內發現。明代袁宏道(1568—1610)曾到過定州,見到這塊重新被發掘的雪浪石。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定州州牧韓逢庥(1655—1740)將雪浪盆石移至位於定州城東北隅的眾春園內,並在園內修建一座新的雪浪齋,以紀念東坡,也就是如今雪浪石的安置處。(圖4,注14)後來乾隆皇帝多次巡幸五台山,曾六過定州,皆駐蹕於眾春園,他非常喜愛雪浪石,先後題詩三十餘首,並命張若靄(張廷玉之子)、張若澄(若靄弟)、董邦達、錢維城等人繪製了四幅《雪浪石圖》。由於乾隆皇帝的仰慕,雪浪石再度獲得世人的關注。(注15)

4-1. 雪浪石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定州市武警8640部隊醫院後花園。圖片來源於網路

4-2. 現存於定州的雪浪石。圖片來源於網路

當年東坡所題寫的雪浪齋盆銘(圖5)與雪浪齋碑齋名(圖6),分有拓片留傳,現藏於台灣傅斯年圖書館。值得注意的是雪浪齋碑拓片,其上有雪浪盆石的線刻圖繪,中為東坡所題寫的「雪浪齋」三大字齋名,下方原刻有碑文,可惜從拓片來看,石碑風化嚴重,字跡多半已漫漶不清,難以辨識。《定州志》記載,此座雪浪齋碑於道光年間被發現於眾春園的御書亭旁,但未知其為何時所刻,這座雪浪齋碑是否有可能是當年東坡所立呢?(注16)

5. 雪浪齋盆銘拓片

6. 雪浪齋碑拓片

有趣的是,研究傳統物質文化的當代作家孟暉在考察了雪浪石詩文以及唐宋時期文獻後,認為東坡很可能是運用人工銜接竹管或水車技術,從戶外將泉水引入齋室內,以伏流飛空的方式衝擊雪浪石,始有「戲作飛雨」「看珠跳盆」之描述。換言之,在將近1000年前,東坡已創造出一個帶有活瀑的室內觀賞性山石盆景,用今人的話來說就是「室內景觀設計」。(注17)

那麼,難道大文豪蘇東坡的才華只局限在室內景觀設計嗎?當然不是,別忘了東坡的名言:「西湖如人之眉目,豈宜廢之?」在他貶知潁、杭、惠州等地時,不僅治理疏浚,還修堤築橋,造就了著名的三大西湖,其雋永傳世的詩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更使西湖之美成為古今名勝,東坡也因而被當代園林專家尊奉為最擅長造水景的「水景大師」。(注18)

文·圖|劉榕峻,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畢業,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數字典藏研究助理,目前任職於翦松閣

注釋

1.[宋]杜綰,《雲林石譜》,[宋]孔傳所作序,收入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第1507冊,上海:商務印書館,據知不足齋叢書排印本,1936年,第1頁。

2.[宋]蘇軾著、孔凡禮點校,《蘇軾文集》卷六十四,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986—1987頁。

3.[明]高濂,《雅尚齋尊生八箋》卷十五《燕閑清賞箋》,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據明萬曆十九年(1591)自刻本縮印,1988年,第451頁。

4.[宋]佚名,《端溪硯譜》(百川學海叢書本),第5頁。

5. 同注2,卷二,第2468頁。

6.[宋]蘇軾著、王文誥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卷三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1880頁。

7.[明]林有麟,《素園石譜》,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第20—21頁。

8.[宋]蘇軾撰,[清]王文誥、馮應榴輯注,《蘇軾詩集(下)》,台北:學海出版,1983年,第1998頁。

9. 孔凡禮,《蘇軾年譜(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1144—1145頁。

10. 同注9,第1125—1126頁。

11.[宋]蘇軾著,張志烈、馬德富、周裕鍇主編,《蘇軾全集校注》卷十九,石家莊市:河北人民,2010年,第2183—2184頁。

12. 蘇軾「雪浪石」之由來與後世相關之圖文題詠,可參見:劉桂林,《蘇軾「雪浪石」及乾隆題詠》,《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年第2期,第59—62頁;馮春江,《〈雪浪石圖〉和雪浪石》,《故宮博物院院刊》,1986年第3期,第45—48頁、第100頁。

13. 同注2,卷十二,第408—409頁。《畫水記》一作《書蒲永升畫後》。

14.[清]寶琳等纂修,《直隸定州志》,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15. 郭果六,《雪浪石的故事》,《故宮文物月刊》,2004年12月,第261期,第104—111頁。

16. 眾春園於1947年被完全拆毀,現址為定州市武警醫院。目前東坡的雪浪盆石置於該院後園中,刻有雪浪盆石圖繪與齋名的雪浪齋碑則立於定州碑林內。

17. 孟暉,《雪浪齋里的瀑聲》,《繽紛》,2010年9月,第156—157頁。

18. 冷雪峰,《假山解析》,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4年,第129—130頁。

本文刊載於《典藏·古美術》中文簡體版2018年8月刊。原標題:《天工不見雷斧痕——蘇東坡的石頭記》。

一直以來,典藏致力於為讀者提供深度、專業、有趣的內容,常常有深度重磅「大文」出現,也讓我們擁有一批忠誠的熱愛深度閱讀的讀者,然而此次微信大刀闊斧的改版,讓許多小夥伴們表示:信息流太嘈雜,找不到我們了?!

那麼,如何找到猶如一股清流的我們呢?

然而這樣委實麻煩,點點想是時候建個群了,我們可以在這個群裡面贈刊、做活動、直播,第一時間為諸位分享藝術。

快+點點為好友吧!點點拉你進典藏讀者群!

正式出道

給個C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ARTCO 的精彩文章:

浙江省博用100件文物講述你不知道的浙江故事
關於趙孟頫的研究有哪些新發現?且看「西子湖畔論子昂」!

TAG:典藏ART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