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集聚及中國對策研究」研討會在滬舉行

「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集聚及中國對策研究」研討會在滬舉行

「聚焦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精準評價」學術研討會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日前,由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集聚及中國戰略對策研究」課題組、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主辦的「聚焦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精準評價」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成功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精準評價及國際人才集聚進行了深入研討及書面發言。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集聚及中國戰略對策研究(16ZDA057)課題組首席專家、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姚凱教授主持會議並作專題發言。

我國國際人才評價亟需從戰略層面加以反思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集聚及中國戰略對策研究」首席專家、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姚凱教授作主旨報告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國際人才評價缺陷是當前「人才帽子」現象的主要根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集聚及中國戰略對策研究」首席專家、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姚凱教授指出,目前國家各部委和各個地方、高校層面的人才計劃已經客觀上形成了規模浩大的「人才帽子」工程。人才計劃對我們國家吸引、培養和激勵海內外高層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最近幾年來,各類人才計劃紛繁龐雜,交叉重複等問題逐漸凸顯,而人才評價體系的缺陷則成為造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這就要求我們從整體上形成各類人才計劃精準設立、標準科學、評價有效、管理有序的局面,進一步完善國際人才評價體系。

華東師範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瑞君教授作主旨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華東師範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瑞君教授指出,首先,要努力構建我國本土哲學社會科學人才評價機制,形成「以我為主」的評價體系;其次,國際人才評價過程中要探究國際人才的學術生命周期,研究成才規律;再次,要形成與國際人才多元化、個性化引進要求相匹配的人才管理機制;最後,國際人才評價中要改變傳統的政府主導式評價機制,建立以用人單位為主導的相應的多元化風險評估機制,在引才過程規避不必要的風險,並從國家法律層面對引進的人才進行規範和保護。

國際人才精準評價需從評價主體和「標尺」的精準化起步。中國人才學會副會長王通訊研究員指出,目前我國國際人才評價在評價主體和標準選擇方面尚不夠科學。首先,國際人才評價要選擇合理的評價主體。一般群眾難以理解專業技術人員所從事的工作,而業內同行,特別是業務精深者,卻能夠看得清楚、講得明白,所以讓他們來對其進行評價、評判更為合理;其次,要選擇合適的測量、評價人才的尺子;最後,我們不僅要重視各種測量方法的研製,還應當關注主持這項工作的人是否能夠做好、做到位。

國際人才評價要建立在科學的素質模型基礎上。南京大學商學院黨委書記劉洪教授指出,國際人才的素質模型應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具有全球視野,能夠從全球廣度上看待事物,進行不同區域背景的比較分析;具有歷史眼光,能夠從長期的維度視角揭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趨勢與規律;具有跨文化的思維,在思考問題或做決策時候能夠兼顧不同文化價值取向;具有國際領先技術或管理經驗,能夠用來幫助落後的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具有全球化的預見性與洞察力,能夠前瞻地採取措施或提出建議,以迎接未來的機會與挑戰。

國際人才精準評價須從體制機制上「破」舊立新

姚凱認為國際人才評價體制機制上的以下缺陷是造成目前「人才帽子」現象的深層次因素。首先,「人才帽子」評價指標存在著缺乏合理分類、標準偏頗、目標不清等特點;其次,目前的「人才帽子」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方法缺失,評價信息來源不足;再次,目前的「人才帽子」評價中注重「人才帽子」授予,忽視人才動態監管、動態評價、動態調整。吳瑞君則指出追逐「人才帽子」反而會導致真正的人才流失。雖然現在全國各地「人才帽子」已設置很多,但總體上來看人才還是短缺,這與各地僅僅為了追逐人才「帽子」而挖人,而挖進來的人才可能又不是本單位或本學科真正需要的事實密切相關。一方面,這樣會導致相關人才難以充分發揮出效能,另一方面,「人才帽子」強化了引進人才的身份標籤,也會造成機會不公,從而帶來負面效應。

雲南大學工商管理與旅遊管理學院楊紅英教授認為,不同區域輻射中心通過國際化人才集聚及產生的槓桿效應是提升區域中心輻射力的水平的關鍵,通過建立區域輻射中心國際人才集聚指數和產業集聚指數之間的回歸模型進一步形成優化國際人才集聚和治理的相關政策。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劉明宇副教授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劉明宇副教授指出,對於創新型國際人才的評價需要新的思維和方法。從產業創新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以產業升級為導向聚焦能夠促進產業升級和創新驅動型的人才。傳統型人才通過歷史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判斷其未來產出,但創新型國際人才卻很難通過其歷史數據來證明其創新能力,具有較強的情境依賴性和不確定性。因而創新型國際人才需要藉助於實時動態的市場化評價和篩選機制來取代傳統的人才評價,創新型人才的評價不僅要歸因於人才本身,而且受其所在的環境和創新本身不確定性的影響,需要採取綜合評價的方式,對於引進的國際人才也應培養其發揮作用的生態環境。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丁棠麗博士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丁棠麗博士提出要構建「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兼具的國際人才評價體系。大數據時代的國際人才評價要求點與面結合、靜態與動態結合、現實評價與未來預測結合,是一項困難、多層次而又極其重要的工作。藉助大數據技術與思想,轉變現有人才評價體系重視學歷、職稱、經驗等「工具價值」的傾向,著重挖掘國際人才道德價值等「價值理性」要素,提升國際人才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藉助大數據思維和技術,實現國際人才「精準評價」

與會專家認為在大數據時代,要充分藉助大數據思維和技術,不僅可以從微觀上系統地對包括主體、過程、標準等要素的國際人才評價體系進行革命性地變革,而且可以通過動態評估和監測各區域輻射中心國際人才指數有效地制定國際人才集聚和治理方案及政策。

上海柏觀大數據公司總經理谷俊博士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姚凱指出,我們要用人才大數據的思想和實現手段來精準地確定國際人才分類的評價標準,科學的設置評價主體以及動態監控人才評價實施效果,實現人才評價的工作理念和技術手段的系統創新。上海柏觀大數據公司總經理谷俊博士系統探討了大數據技術在國際人才評價中的使用前景。他指出首先通過數據採集,利用獨特的數據技術可以規避定向採集只能垂直採集的問題;其次藉助情報本體的自我推理的能力,通過畫像技術建立不同數據源之間的關聯,昆明學院寸守棟博士認為,可以利用大數據手段建立起區域輻射中心國際人才指數和輻射力關聯資料庫,通過對兩個方面大數據的動態變化過程進行分析和監控,為區域輻射中心建設提供國際人才集聚方案和政策,為各區域輻射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人才的引進、合理配置和流動等各環節進行科學預警,為各區域輻射中心準確界定國際化人才需求和開展國際化人才治理提供參考依據。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房鈺珺博士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房鈺珺博士提出,在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集聚要充分依託國際化職業社交平台等新型國際人才聚集平台,採用更多的互動式數據評價國際人才,分析國際人才集聚的態勢,建立更加完備和動態發展的國際人才資料庫。在此基礎上國際人才集聚的模式也要從傳統的「為我所有」向「為我所用」的柔性集聚模式轉變,打破國際人才集聚和流動的傳統組織邊界。

優化國際人才集聚載體和環境,構建國際人才集聚新模式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王亞娟博士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王亞娟博士認為,國際人才集聚生態系統在大數據時代將呈現更多新特徵,首先是國際人才大數據將成為現代組織的核心生產要素之一;其次是國際人才集聚的載體發生實質性變化;另外,數據支持型國際人才集聚生態將成為未來人才集聚系統的新態勢,其不僅能夠更好地補充市場主導型、政府扶持型及單一計劃型等傳統人才集聚模式,也能夠有效助推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集聚生態良序演變。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李霞博士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李霞博士認為,對國際人才集聚戰略環境進行全面分析,對標國際高水平國家和區域,因地制宜,才能構築有中國特色國際人才集聚模式與戰略優勢。大數據技術與思想的實現,能夠對包括經濟社會特徵、人才政策與法律環境以及國際人才的供給與需求等宏觀、中觀、微觀環境因素進行精準分析,提升環境分析工具的效率與效果,助力探索人才集聚戰略關鍵性影響因素。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李智博士作專題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李智博士指出,提升上海國際人才集聚對長三角城市群的輻射作用是推動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進入「加速期」的重要舉措。上海需要依據國家總體戰略布局與本市規劃,明確其在長三角區域中的定位及功能,制定相應的產業、投資、服務等內容上的合作政策,確定合作的載體與形式。在整個過程中,人才柔性輻射是保障整個輻射系統得以實施的基礎環節,只有通過人才的溢出,將內隱性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向外柔性輸出,才能確保其他輻射形式的最終落地。

復旦大學公共行政系唐莉教授表示,在知識經濟和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當前全球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如何有效引進、留住、並用好海外高層次人才,是我國當前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內近年來對國際人才特別是海歸研究成果不少,但相當一部分研究是以部門調研報告或白皮書的形式對如何吸引更多的留學人員回國服務或優化海歸人才引進結構給出政策建議。未來可以基於公共政策評估視角,採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從客觀標準、主觀自我評估和重要利益相關者他人評估三個維度對科研績效、團隊建設和社會服務等進行全視角評估將是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評價的一個重點。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查建國 夏立)

原標題:聚焦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精準評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集聚及中國對策研究」研討會在滬舉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劉淼 排版編輯:劉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為學為人 求新求真——訪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嶸均
法國智庫學者:「去全球化」代價巨大 經濟全球化仍將繼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