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直逼印度首都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直逼印度首都

原標題: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直逼印度首都


中印之戰——是一場中國不情願打、又不得不打的戰爭,毛澤東也不情願打。中印兩國本是友好鄰邦。印度曾是第一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的非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政府也給予了熱情的回報,1951年為緩解印度的糧荒,中國在自身糧食緊缺的情況下,向印度提供了66萬噸大米。20世紀50年代,兩國官員頻頻互訪。周恩來總理曾4訪印度,共同確立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8年,中國在尼赫魯的主張下參加了萬隆會議。更令人難忘的是尼赫魯訪華,在那一段時間裡,中印兩國的大地上到處響徹「中國印度是兄弟」的呼喊聲。


然而就在這熱烈的歡呼聲中,中印關係危機卻已悄悄來臨。眾所周知,中印兩國獨立與解放之前,雖然未曾正式劃定過邊界線,卻早已形成了一條各自遵守的習慣邊界。印度自1947年獨立後,開始時一直遵守著這一邊界。但在1954年,印度政府卻修改了官方地圖,把東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作為已定國界,佔領了屬於中國的9萬平方公里土地,又在中段侵佔了阿里地區的2000平方公里土地,還把西段的巴里加斯劃入印度版圖。這樣一來,印度共侵佔中國領土達12.5萬千平方公里,相當於中國一個福建省。兩國關係就此跌入低谷。


守邊部隊向前線進發


中印關係從手足情深到反目成仇,追根溯源主要是「大印度聯邦」在作祟。「大印度聯邦」本是英國殖民者以印度為基地,向周邊乃至東亞和印度洋沿岸拓展勢力範圍的戰略構想,想不到尼赫魯卻對它格外欣賞。他早在1934年就在自傳中寫道:「我個人對未來遠景的看法是這樣的:我認為將來會建立一個聯邦,其中包括中國、印度、緬甸、錫金、阿富汗和其他國家。」後來他又在《印度的發現》一書中作了修正,把他的「大印度聯邦」定格在印度洋地區、東南亞和中亞西亞,而印度必將成為該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


尼赫魯(左)與甘地交談,這是印度最有權勢的家族。


尼赫魯還一廂情願地設計出一個「理想邊界」,即將克什米爾、尼泊爾、錫金、不丹和阿薩姆作為印度的防務內線,把中國的西藏作為「緩衝國」納入印度的勢力範圍,將「麥克馬洪線」和「約翰遜—阿爾達線」作為印中理想的邊界線(麥克馬洪線和約翰遜—阿爾達線是以英國殖民者的名字命名的。1914年英國為擴張其殖民地領土,以不正當的手段與當時的西藏當局秘密換文,炮製了大致以喜瑪拉雅山主脈分水嶺為走向的邊界線,中國的歷屆政府從未予以承認)。尼赫魯甚至認為,獨立為新生的印度創造了大好時機,印度要建立以自身為盟主的「大印度聯邦」,並以此為基礎躋身世界強國之列。這就是尼赫魯在印度獨立民主運動中萌生的「關於印度的新概念」。


印度獨立後,尼赫魯便開始實施他的「大印度聯邦」狂想,並在西藏問題上做了不少手腳。1947年3月,當時的印度臨時政府曾慫恿西Z獨立。尼赫魯在會場上懸掛的巨幅亞洲地圖竟將西藏置於中國的版圖之外,後經國民政府代表鄭彥的強烈抗議,尼赫魯才給予更正。同年5月,印度臨時政府還向西藏葛廈提出「繼承並保持英國在西藏的特權和利益」備忘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尼赫魯政府又阻止西藏當局上北京商談和平解放問題。當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時,印度駐華使館竟在向中國政府的照會中說:「中國軍隊之侵入西藏不得不認為是可悲的。」此外,印度還向西藏地方武裝提供軍火,阻止解放軍進藏。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在朝鮮激戰無暇西顧,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此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交涉表明態度,印方明目張胆的軍事活動才有所收斂。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肯退出佔領的中國土地,反而加緊了蠶食的進程。


此後,印度政府還支持西藏反動農奴主叛亂,公開否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尼赫魯甚至指責中國「沒有遵守西藏同中國關於自治區的協議和對印度提出的保證。」西藏叛亂的失敗,使尼赫魯劃西藏為印度戰略緩衝區的妄想成為泡影,但「大印度聯邦」構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靜。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係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衝突的各項建議,一意孤行地執行「前進政策」,繼續侵佔中國領土。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前進政策」,繼續侵佔中國領土。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1962年中印戰爭期間,解放軍56式班用機槍陣地對敵開火。


1962年10月,印度當局錯誤地估計形勢,在大國支持下,向我發動了大規模的武裝進攻。我西藏、新疆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還擊。這次自衛還擊戰,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進行。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歷時1個月,經歷了兩個作戰階段。


第一階段,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反擊方向為克節朗——達旺地區。戰前,印軍在東段和西段的兵力為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約22000人。我軍投入作戰的部隊有:西藏邊防部隊4個多團、新疆邊防部隊1個多團和昌都、林芝、山南分區的部隊。在克節朗方向,我軍根據印軍布勢前重後輕、翼側暴露、正面寬、縱深淺的特點和地形情況,採取了從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敵的戰法。自20日上午7時30分開始反擊至當天下午,便大部殲滅了該地印軍。接著,分兵5路,齊頭並進,乘勝追擊,於24、25日,先後進駐車新橋、達旺等地。在西段地區,我軍於20日8時25分對入侵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發起反擊,經1小時戰鬥,全殲該敵。21日乘勝擴張戰果,至23日便全部掃除了班公湖兩岸及其以北地區的31個印軍據點。隨即揮戈南下,反擊巴里加斯地區之敵,殲其一部。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也於10月20日實施反擊,先後拔除敵據點多處,進佔易古通、馬尼崗、塔克新和哥里西娘等地。第一階段作戰至此便告一段落。


我軍在中印邊界西部全殲印軍第七旅,活捉旅長達爾維准將,中國共俘虜印軍3968名,印度共俘虜我軍2名。


第二階段,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擊方向為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和瓦弄地區。戰前,印度當局從全國各地調兵遣將,使東西兩段總兵力增至3萬人。我軍投入作戰的兵力也增加到13個多團並一部分炮兵。在西山口至邦迪拉方向,我軍根據印軍布勢特點,以部分兵力反擊西山口,打敵之頭;以部分兵從兩翼夾擊申隔宗、略馬東,擊敵背腹;另以部分兵力實施遠距離、大縱深的迂迴、直插德讓宗、邦迪拉之間,斷敵退路。這樣,便形成了對西山口、德讓宗地區之敵的多路向心合擊,經1天激戰,我軍佔領西山口、德讓宗、申隔宗,殲滅印軍一部。19日,佔領邦迫拉,並於略馬東地區圍殲近千名逃敵。


爾後,主力即在西山口至邦迪拉地區展開搜剿,一部分兵力繼續向南追擊,於21日進佔吉莫山口、比里山口和鷹窠山口一線。在瓦弄方向,我軍一部於16日晨發起反擊,殲敵一部,印軍第4軍軍長和第11旅旅長倉皇逃走。我軍在當天下午即佔領瓦弄,一部就地搜剿,另一部分兵向南追擊,至21日,先後進至薩木維爾和金古底,逼近傳統習慣線。在西段地區,我軍於11月18日至20日,清除了殘存在我境內班公洛地區的6個印軍據點,殲滅大部守敵。在東段中部,我軍也於11月18日開始反擊,先後拔除印軍據點16處,殲敵一部。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主席的命令,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印軍「王牌旅」——第四師第七旅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全殲,旅長達爾維准將被活捉,印度舉國震驚,總理尼赫魯痛心疾首。印軍第七旅原屬英國殖民主義的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德、日、意三國法西斯軍隊作過戰,號稱「打遍歐、亞的勁旅」。所屬的幾個營大都成立於18、19世紀,有著100多年的歷史,歷經百戰,功勛顯赫。然而,正是這位尼赫魯總理執迷不悟,才使「王牌旅」全旅覆沒。


我軍繳獲的印軍大量武器彈藥


戰爭後期,我軍先頭部隊推進到了距印度首都新德里不足300公里的戰線上,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戰爭中的徹底失敗,使尼赫魯亂了方寸。他不與任何人商量,獨自向美國總統肯尼迪求救,要求派轟炸機和軍隊與中國作戰。印度國民也從未經歷過如此失敗情緒的衝擊,全國陷入一片混亂。新德里城內居民四散逃跑,印度上層領導人苦無對策,印度政府被迫臨時將總理府從新德里遷往孟買。可就在這個時候,中國軍隊卻單方面宣布停火,並主動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實際控制線後20公里,而印度政府卻未能理解中國的善意。他們認為中國軍隊的「懲罰」大大傷害了印度的自尊和體面,並把中國主動釋放全部被俘人員、所繳武器和軍用物資也說成是陰謀。印度政府對中國的誠意根本不予理睬,並拒絕任何形式的談判。



解放軍與印軍刺刀對峙,殺氣騰騰。


中印戰爭後,印度政府在對外政策方面很大程度上放棄了「不結盟政策」,並迅速向美國靠攏。1970年英迪拉·甘地政府與蘇聯簽定了為期20年的帶有軍事同盟性質的雙邊條約。當時蘇聯外長葛羅米柯說,如印發動戰爭,蘇聯將在軍事、外交上全面支持印度,並牽制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助。與此同時,印度為了報邊界戰敗的一箭之仇,開始了全面的擴軍備戰,並專門組建了針對中國軍隊的「山地師」部隊。「中國威脅論」也從此籠罩印度大地,中印關係進入了冷凍期。


直到1976年,印度才主動恢復向中國派駐大使。1979年2月12日,人民黨政府外長瓦傑帕伊訪華,中印關係開始走向正常化。但中印邊界問題仍然是兩國關係中最難解的死結。



當時我軍後勤補給極其困難,所有武器彈藥都要靠人擔馬馱才能送上前線陣地,即使這樣,解放軍依然將印軍殺到膽寒。現在青藏鐵路及多個前線機場的建設,已大幅度提高了我軍戰略物資運輸能力。


邊防軍追擊潰逃的印軍

?


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分為東、中、西三段。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中印邊界全線從未正式劃定,各段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爭議,雙方爭議地區面積共約125000平方公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牛魔王 的精彩文章:

有了此人陳友諒就得天下,朱元璋囚禁此人,卻也得了天下!
只因皇帝一個夢,韋見素竟被封為宰相

TAG:小小牛魔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