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第七站 將台堡鎮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古鎮概況

將台堡鎮,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固原市西吉縣,地處黃土高原腹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裡古稱西瓦亭,歷史上是連接內地和河西走廊的重要關口,歷朝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相傳,北宋時期古鎮先民助穆桂英在此擊潰了西夏的軍隊,將台堡因此得名。

暖心小貼士

1. 地理位置

寧夏回族自治區 固原市 西吉縣 將台堡鎮

2. 氣候與游季

溫帶大陸性氣候,適合夏秋季前往遊覽。

3.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4. 交通信息

固原火車站、六盤山機場均有前往西吉縣的班車,到達西吉縣後再換乘前往將台堡的公交車即可到達古鎮。

古鎮景點

▲▲▲

1.戰國秦長城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在將台堡鎮周邊,至今仍保留著長20多公里的長城遺址,這些昔日的雄偉建築,是在秦統一六國後,為了防禦匈奴,花費32年修築的。在《記住鄉愁》第四季《將台堡鎮——不忘根本 守望家園》中,就曾為我們介紹了這座遺迹背後的滄桑往事……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將台堡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2200多年前,秦昭襄王就曾派人在此夯築長城,抵禦北方游牧民族,漢武帝劉徹也曾來此巡視邊防。當時,為了奪回被匈奴長期佔據的河西走廊,漢武帝任命19歲的霍去病為驃騎將軍。年輕的霍去病臨危受命,懷抱著一腔報國熱血,率領大軍來到了這座邊陲小鎮。 他抱著這種保家衛國的決心,從將台堡 出發,一直向西收復了河西走廊。

霍去病大破匈奴,不但打通了西漢王朝和西域各國的通道,也讓保家衛國的精神在這裡世代流傳。從那時起,朝廷開始在將台堡擴建土堡、整修長城、屯兵戍邊。唐朝時期,唐太宗李世民還曾來此巡視民情,推行馬政,訓練騎兵,將台堡逐漸發展成一座軍事重鎮。

這座古老的長城,見證著將台堡鎮的興衰過往, 它如同古鎮的一座精神豐碑,默默向後人講述著這裡悠久的歷史和傳承千年的不屈風骨。直到現在,當地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頭可斷、血可流,家國的寸土不能丟」。這是古鎮人守望故土家園的錚錚誓言,也是他們始終不變的赤子之心。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2.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來到將台堡,一眼就會看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會師紀念碑,一眼就會看到紀念碑頂端,那三顆紅軍頭像上的閃閃紅星。

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方面軍在將台堡會師,標誌著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在長征路上,賀龍、聶榮臻、劉伯承、任弼時、肖克、關嚮應、左權……一批名將在這裡相聚,然後又從這裡出發,最終奪取了勝利,也正是這些響亮的名字讓「將台堡」得以名副其實……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歷史崢嶸,精神永恆。紀念碑,熔鑄著長征的永恆價值。

萬里長征的勝利會師,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也讓一直處於紛亂和動蕩中的將台堡,擁有了安定的生活。

當時軍閥割據,土匪橫行,經常有軍隊到鎮里搶糧草、抓壯丁,搞得人心惶惶。為了讓當地百姓了解紅軍,戰士們挨家挨戶宣傳政策。白天,他們在古鎮里幫著打掃街道和院落,晚上就鋪一個草墊子,睡在街頭。

紅軍嚴明的紀律、良好的作風感動了將台堡人,原本躲在山裡的百姓陸續回到家中。雖然生活十分困難,但他們依舊拿出家中所有的糧食,送給紅軍。

紅軍在將台堡只停留了40多天,卻在當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紅軍為國為民的初衷、為百姓謀福利的一舉一動,讓有著保家衛國傳統的將台堡人感同身受,也讓他們對美好生活充滿了嚮往。當紅軍離開的時候,有上百名古鎮居民跟隨紅軍參加革命,一同踏上了新的征程。

3.紅軍井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古鎮里有一口井,不經意間你可能就會錯過它,它雖然其貌不揚,但卻隱藏著一段軍民魚水情的故事……

在紅軍到來前,將台堡只有一眼小水泉,當地人的生活用水一直很緊張。那段日子裡,戰士們不但每天要往返數公里去葫蘆河挑水喝,還組織了一支隊伍,在原來小水泉的位置,向下深挖了十多米,建成了這口水井。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井打成以後水量很旺,為當地的百姓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老百姓為了紀念紅軍,就把這個井叫作「紅軍井」

現如今,將台堡的居民早已喝上了自來水。但是,人們還是特意保留下這口水井,並且在旁邊寫上「飲水思源」四個大字,提醒著後世的人們銘記歷史,不忘恩情。

古鎮文化習俗

▲▲▲

1.地攤戲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地攤戲唱腔使用地方方言,曲調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演出不受地點限制,隨時可以演出,符合農村的消費生活水平,受廣大群眾喜歡。創作的素材來源於歷史及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當地農村。

在將台堡,忙了一天的農民們依然不忘來到曬場上,演上一段地攤戲,唱上一曲秦腔。粗獷豪邁的腔調,質樸靈動的舞姿,讓整個古鎮都變得鮮活生動了起來。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2.皮影戲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燈影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將台堡的皮影戲劇場里,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熟悉的秦腔,講述將台堡的民間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西北風情。

古鎮美食

▲▲▲

1.西吉馬鈴薯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西吉馬鈴薯產自六盤山西麓的黃土高原中心地帶,因特殊的氣候和土壤環境,馬鈴薯個大、皮薄、肉嫩,品質優良。

在地頭上用石塊搭起簡易爐火,將土豆置於其中烘烤,不一會的功夫就外焦里嫩,香氣四溢。在將台堡,這是一種垂手可得,而又質樸簡單的幸福,也是每一個將台堡人內心深處最惦念的味道。

2.「紅粉」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記住鄉愁》第四季《將台堡鎮——不忘根本 守望家園》節目中介紹的「紅粉」,是古鎮最有特色的小吃。當年,紅軍到來時,見這裡盛產土豆,但百姓卻不懂加工方法,做出的粉條色澤發黑,口感粗糙。一些來自南方的士兵,便把家鄉粉條的製作技術教給了古鎮人。

從此之後,將台堡生產的土豆粉條不但晶瑩剔透,還十分美味,成為家家戶戶最喜愛的食物。古鎮人也因此親切地把它稱為「紅粉」,既是對紅軍的感恩,也寓意日子的紅紅火火。

3.十三花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十三花是寧夏回族的一種宴席。即在一大方盤內,置以十三種不同的美味菜肴。在客人坐定並吃過果盤之後,將裝滿菜肴的方盤一次端上桌,供客人享用。十三花是回族宴席中規格最高的一種,在盛大活動中常以十三花待客。

古鎮住宿

▲▲▲

鄉愁帶你游古鎮|將台堡鎮——長征路上的聚將台

來到將台堡旅遊的遊客,通常都會選擇居住在農家樂當中,到鄉村去了解鄉村民情、禮儀風貌,觀賞種植的鄉村特產、果樹、小溪、小橋及了解它們的故事,感受最淳樸的西北風情。

圖片出自 | 《記住鄉愁》第四季第7集

編輯 | 劉晨 王昕彤 樊東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