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鮮為人知的華夏三祖之一的帝王——顓頊「zhuān xū」

鮮為人知的華夏三祖之一的帝王——顓頊「zhuān xū」

華夏三祖,分別是:黃帝、顓頊[zhuān xū]、帝嚳,顓頊是上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帝王,前承炎黃,後啟堯舜的帝王之一,他們三人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鮮為人知的華夏三祖之一的帝王——顓頊「zhuān xū」

顓頊

在漢朝以前,由以顓頊和帝嚳的子孫最旺盛、人口最多。夏朝、楚國他們都自稱是顓頊的後代,在中國奴隸時代都留下了輝煌的歷史。所以才有了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中的這句話:「漢以前人相信黃帝、顓頊、帝嚳三人為華族祖先,當是事實。」

顓頊(生卒年月不詳),本名乾荒,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 中國上古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又稱黑帝或玄帝,在天神傳說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

歷史上關於顓頊第傳說也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和水神共工的戰爭。水神共工是炎帝的後裔,與軒轅氏(黃帝)家族本來就矛盾重重。帝顓頊踐帝位後,共工自然是不樂意了,糾結心懷不滿的天神們,一起反對顓頊。自己當老大,組建成一支軍隊。

帝顓頊聽說後,自然是大怒,心想必須要滅了共工。一方面點燃七十二座烽火台,召集四方諸侯火速支援;另一方面召集護衛京畿的兵馬,親自挂帥,前去滅共工。

經過幾場酷烈的戰鬥,帝顓頊的部眾越殺越多,共工的部眾越殺越少,打的天地變色。共工輾轉逃到西北方的不周山下,身邊僅剩一十三騎。不周山奇崛突兀,頂天立地,擋住了去路。此山其實是一根撐天的巨柱。共工在絕望中發出了憤怒的吶喊,朝不周山拚命撞去,不周山竟被他攔腰撞斷,橫塌下來。

天柱折斷後,天地便隨之大變,西北的天穹失去撐持而向下傾斜,使拴系在北方天頂的太陽、月亮和星星不能再保持在原來位置上,身不由己地掙脫束縛,朝低斜的西天滑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日月星辰的運行線路,解除了當時人們所遭受的白晝永是白晝,黑夜永是黑夜的困苦。懸吊大地東南角的巨繩被劇烈的震動崩斷了,東南大地塌陷下去,成就了我們今天所看見的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和江河東流、百川歸海的情景。

鮮為人知的華夏三祖之一的帝王——顓頊「zhuān xū」

共工撞不周山

多數人所聽說到的是共工與祝融大戰,而致共工撞不周山,導致大多數人知道祝融而不知顓頊,其實不是的,祝融是顓頊的孫子,這就是我們下一篇要講的顓頊的後代。傳說雖然是人們想像的,但顓頊卻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顓頊與共工的戰爭也是有史書記載的。顓頊創曆法,制九州,作曲《承雲》,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屈原的《離騷》中有詩云:「帝高陽之苗裔兮」就是指高陽帝顓頊。

顓頊岀生在窮桑,後來遷都於商丘, 最後居住在帝丘(今河南濮陽)。《國語·楚語》說顓頊是繼少昊之後主政。《列子·湯問》說法也贊同:「共工氏與頹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山海經·大荒東經》神話中說少昊育顓頊於東海。後來的虞(舜)、夏、秦、楚都成了他的子孫,成為黃帝系下與帝嚳並列兩系中的一系,成為中華民族人文共祖之一。據說顓頊在位七十八年,活到九十八歲逝世,葬於濮陽。至於顓頊的子孫後代分布情況,我們在下一篇文章里做詳細的探究,可以關注我了解更多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