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少說,多做,不記仇,還有堅持

少說,多做,不記仇,還有堅持

一位職場小白來拜訪「書蟲」,分享自己初期工作的一些遭遇,同時想聽聽「書蟲」老師對此的一些建議。

兩小時的交流,大大小小問題梳理出一筐。

作為新人,常感覺定位不清,溝通不暢,工作中有時說也不是,做也不是。

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時有手足無措的感覺,職場「人際」與「友情」的反差強烈。

有能力的老員工比較冷漠,愛理不理你,無法與他們真正融合。

工作中有時感到目標不明,自己做得好不好,也沒有反饋。

不清楚如何與領導相處?

工作中遇上了困難,挨訓多了有受挫感,無法與自己內心「和解」。

作為一名職場老兵,通過一番互動交流,「書蟲」便好為人師地開出了一劑處方,「少說,多做,不記仇,還有堅持。」

Part 1少說

「書蟲」老師,總愛引經據典,引出了《論語·為政》里的一段話: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現代文翻譯:

子張(孔子的學生)問孔子如何謀求做官升職的方法,先生說「多聽別人說話,把你覺得可疑的先放在一旁,其餘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平時要多看別人行事,把你覺得有懷疑的,也暫放一旁,其餘的,更要謹慎地行,這樣就能少吃「後悔葯」。說話少無過失,行事少無後悔,謀求官場升遷之道就在這裡面了。」

孔子這段話,表面上是教學生要明白在官場的處世哲學,應當謹言慎行,只說有把握的話,只做有把握的事,這樣可以減少失誤,減少後悔,這是對國家、對個人負責任的態度。究其本質是著重在表明「知與行」的二者關係,我們講話辦事應本著多傾聽,多觀察的原則,這樣可減少失誤。

也可以這麼理解: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可是只對極少數人發表你的意見;接受每一個人的批評,但要保留你自己獨立的判斷。這一點,對初入職場的新人而言,非常適用,尤其是在跨部門溝通、交流場合。

美國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古德曼,總結出一個人際溝通定律,「聆聽比訴說更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後來英國聯合航空公司總裁菲斯諾曾這樣風趣地說,「人長著兩隻耳朵,一張嘴巴,這意味著人還是應該少說多聽。」 在人際交往中,最有效的溝通往往不是滔滔不絕地單方陳述,而是在溝通時適當地聆聽,而有效聆聽則勝過千言萬語(因為他聽懂了說者沒有說出的那一部分弦外之音)。

當下互聯網時代,我們都有一種感覺,自己的時間是越來越寶貴,手機聊天正在綁架我們的大塊時間,在許多社交場合,話本來就沒有那麼多, talk is cheap, 而且少說話還可以避免許多其它問題。

Part 2多做

電視連續劇《我的前半生》里,職場教科書賀涵有一段頗為經典的話:

每一個買過你東西的客戶,

他們的特點、喜好,留下電話和電子郵箱,

具體的情況,給予他們精確的諮詢,

而不是無差別的群發對待。

你一定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

然後再考慮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賀涵這段話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人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到真實,事情的真相往往僅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你要真正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的人,其背後除了賀老師講的這些職場Sense 做有心人之外,就是要「多做」,在對自己崗位職責的清晰定義後,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保持不間斷地操練與實踐。因為你若要成為某一領域或某一項技能的「大咖」、「極客」,10000小時理論是永遠適用的,在日常工作中,你必須學會「深入刻畫」你的工作內容,並對關鍵的細節進行不斷深入地「打磨」。

在「多做」之前,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許多工作權責在一開始就要講明白,把責任弄清楚,許多時候,你有了「責」並不表明「權」也在你那裡?,而是要你自己去爭取的,一定要學會在明確的責權與流程里去開展工作,否則可能會收效甚微,做了許多的無用功。

職場上,核心競爭力並非成功人士的專屬,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實操苦練多做後,以自我增值來挖掘自身潛力,並通過合適的平台做「槓桿」放大自己最閃閃發光的那個部分,使之成為人生拓展的有力支撐。

Part 3不記仇

在職場,外表光鮮的你內心可能早已傷痕纍纍,當每天忙完10多個小時的超負荷工作,「驢嘶馬鳴」般的生活背後,每一晚你的內心能否「安詳入定」?其實每一個職場人在「外化的自我」背後,更要學會向自己內心去探求,學會與他人,與自己和解。

日常工作中,我們的職業素養建設可以分成三個階段:「斷物,明理,識人」。但是許多職場人一般只能能修完第一階,真正能夠跨越「明理」與「識人」高階的真心不多。

莎翁的《哈姆萊特》一劇中,御前大臣波洛涅斯送他兒子雷歐提斯去法國前訓誡的一段話,倒是道出了在職場「明理,識人」的真諦。

「還在這兒,雷歐提斯!上船去,上船去,真好意思!風息在帆頂上,人家都在等著你哩。好,我為你祝福!

還有幾句教訓,希望你銘刻在記憶之中:

「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凡事必須三思而行。

對人要和氣,可是不要過分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應該用鋼圈箍在你的靈魂上,可是不要對每一個泛泛的新知濫施你的交情。

留心避免和人家爭吵;可是萬一爭端已起,就應該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輕侮的。

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可是只對極少數人發表你的意見;接受每一個人的批評,可是保留你自己的判斷;

尤其要緊的,你必須對自己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再會,願我的祝福使這一番話在你的行事中奏效!」

日常工作中,難免會與同事間發生摩擦甚至矛盾,尤其是新人初來咋到,正確化解的「法門」就是看你是否具備運用「同理心」來工作,既能站在自己立場上觀察,又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人際溝通中的那些夾雜著個人偏見、情緒、甚至肢體語言等「負面輸入」,是需要懂得如何去有效控制與最小化的。記住,一旦「記仇」就會成為你日後工作中沉重的精神負擔。

一般職場同事間的衝突,都是可以通過管理手段來和解的,今後雖不必以「同懷視之」,但相互間的「相逢一笑」,卻能成為化解這場「情緒危機」的那一隻美麗「蝴蝶」。

在英文里passion這個詞是被包含在同理心Compassion詞里的,喻意為如果我對某件事感同身受,我便會充滿熱情。所以,基於客觀事實的同理心所激發的「工作熱情」是可以趕走工作中那些「人際關係的烏雲」的。

在職場,你來工作是來賺錢的,不是來交朋友的。如果能交到朋友那是驚喜,交不到朋友,本是件很正常的事。

做人宜不卑不亢,不要虧待每一份熱情,也不要討好任何的冷漠。

Part4堅持

作為職場新人,業務成長階段要重結果,但更應重過程,去規劃好每天自己的「20英里」,像美國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那個偉大的「20英里實驗」驗證的一樣,真正做到每一項工作的事前明確規劃、過程中嚴格執行、自律而不被誘惑。

從美國西海岸的聖地亞哥,到東北部的緬因州,被稱為「美國大陸最長的距離」,且氣候與地形條件錯綜複雜。

有人問,如果走完這段路程,最佳方案是什麼?

心理學家吉姆·柯林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組織了3批人進行試驗。

實驗對組員沒有要求,到達終點便是勝利。

第一組選擇在好天氣時快速行進,一天行進40-50英里,壞天氣時休息,1英里也不行進。

第二組隊員信心滿滿,出發就很有激情,每天行進50-60英里,看似2個月就能到達終點。

第三組選擇每天只行進20英里,天氣惡劣時,他們要行進20英里,天氣晴朗,他們也只行進20英里。

結果,第三組勝出。

而我們的職場,有時就極似這個每天20英里的跋涉過程。

在職場的成長過程中,KPI績效考核管理也是每一個新人繞不過去的一個坎,許多公司與領導的目標管理體系中,其管理方向是過度偏於結果導向的。而一個良性的績效管理過程是在雙方(你與公司或(上司))基於信任基礎上達成的某種共識,是一個互相承諾和負責的過程。

作為新人,一開始笨拙一點沒關係,只要我們「每天20英里」,在不斷地突破,不斷地精進,最終兌現承諾。

所有的工作內容必須對其內容、秩序、時機和結果進行高度的細化。並保持持續的溝通,因為持續的溝通是任何關係改善的必經之路。在職場,看一個人是否已成長為一個項目的工作核心,主要是看他如何去定義、策劃做好一件事,然後就是能否實施有效的溝通,以及措施跟進的閉環管理。

同時,要學會梳理自己工作中的上下游關係,甚至要做到每一時間節點都可以毫不含糊地用「是」與「否」來傳遞上下游的供需信息(這些活動本質就是顧客與供方的關係)。

在工作中應學會讓資深同事成為自己的老師,並在其指導下嘗試用科學的方法來結合自己追求完美的精神。

而大多數人只在學徒實習期努力,一旦進入工作舒適區後,往往會止步不前,不再成長。

職場多年後,你會發現,人與人之間最小的差別是「智商」,而最大的差別則是「堅持」。

本屆雅加達亞運會,50米仰泳決賽中打破世界記錄的運動員劉湘,長著明星臉的女神賽後一句話,道出了自己十餘年訓練的艱辛,「別人只看我的臉,卻沒有看到我手上的老繭。」

劉湘高顏值的背後,其實是十餘年間對泳道的堅持不懈。

當然,日常工作中,不可能總讓你每天走標準的「20英里」,艱難困苦本是常態,甚至有時會讓你深陷危機。成功學上有一個「卡瑞爾公式」,就是人生境遇一旦跌入谷底,真的不用自怨自艾,因為事情一旦糟透了,剩下的就是如何解決問題了。學著先從自身心理上去接受它,並儘快使自己處於一個能集中精力好解決問題的位置上。

作家村上春樹曾經有一段非常形象的比喻:「時時覺得自己彷彿孤身一人,坐在深深的井底,誰也不會趕來相救。」,沒人來救,那就自己救自己唄!

職場成長,一路走來磕磕碰碰非常不易,其實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在內心成長到成熟的旅程中,如何仍保留著一顆初心,保留一份能時時讓自己內心充盈力量的東西,讓自己心生喜悅的東西。

未來的路,走著走著才會漸漸明朗起來。

我們分享:

知識分享與實踐體驗推廣:主要涉及企業管理(側重於製造業質量管理、企業流程優化、供應鏈管理、人力管理、企業戰略研究、企業文化引導等),雙元制工程教育培訓,工業4.0實踐,圖形思維實踐,西方工業管理史, 文學札記。

歡迎來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蠹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書蠹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