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芯國際中期營收17.22億美元,14納米FinFET明年上半年風險生產

中芯國際中期營收17.22億美元,14納米FinFET明年上半年風險生產

中芯國際發布了2018年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增長11.5%至17.22億美元,14納米FinFET技術研發目前已在客戶評估,IP校準及可靠性認證過程中,力求在明年上半年開始風險生產,28納米HKC持續上量,良率達到業界水準,將於今年年底進行試生產......

日前中芯國際發布了2018年中期業績,收入同比增長11.5%至17.22億美元,毛利同比增長5.6%至4.38億美元,股東應占溢利同比減少23.7%至8097.6萬美元,每股收益0.02美元。

中芯國際中期營收17.22億美元,14納米FinFET明年上半年風險生產

公告稱,來自中國地區客戶的收入增長占不含技術授權總收入的56.3%,相比2017年同期46%,收入升幅為23.9%。不含技術授權收入的確認,銷售約15.61億美元,主要因為期內付運晶圓增加所致。

付運晶圓的數量同比增加11%至234.2萬片8吋等值晶圓。該項技術授權收入約為1.6億美元,是經由內部研發尚未資本化,於期內授予中芯集成電路製造(紹興)有限公司(中芯國際的聯營公司),並無相關銷售成本確認。

此外,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26.9%減少至25.4%。不含技術授權收入的確認,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26.9%減少至17.8%,主要原因為期內產品組合變動及平均售價下跌所致。利潤的減少主要由於投資及出售權益收益減少的影響所致,於2018年6月30日的凈債務權益比率仍處於低位,為9.7%。

相較於2017年,中芯國際向著今年高個位數的收入成長目標邁進,與晶圓代工業增長步伐一致。中芯國際目標繼續向股東貢獻正的年度凈收益。此外,中芯國際力求不包含技術授權收入的毛利潤達到15%至20%的高位數。

本月初國際電子商情曾報道過,中芯國際在14納米FinFET技術開發上獲得重大進展,第一代FinFET技術研發已進入客戶導入階段。目前中芯國際已在客戶評估,IP校準及可靠性認證過程中。中芯國際的FinFET技術力求在明年上半年開始風險生產。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長粱孟松博士此前表示,「進入董事會以來,我主要致力於FinFET技術的研發,這種技術是先進計算(advanced computing)應用的關鍵。我們已經調整了中芯FinFET技術發展計劃,並且已在設備性能上看到較大的進步,相信中芯的FinFET解決方案將極具競爭力。」

除了28納米PolySiON和HKC,中芯國際28納米HKC+技術開發也已完成。28納米HKC持續上量,良率達到業界水準。鑒於28納米HKC+技術開發完成,中芯國際將於今年年底進行試生產。

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時,中芯國際28納米營收有所下滑。當時梁孟松表示,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在於,對於智能手機行業來說,第一季度是傳統的淡季,而28nm產品主要針對的就是智能手機等產品,因此會對28nm產生較大的影響。他指出,隨著市場的復甦,28nm將會恢復到高個位數水平。

熱門推薦(點擊標題閱讀):

1、英唐智控終止收購澤天電子!擬改用現金收購首科,並戰略引入國資!

2、全球前50大EMS廠商營收超3000億美元,大陸加速轉型ODM模式

識別二維碼,一鍵關注

深度報道電子產業供應鏈

分享最及時前沿商情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電子商情 的精彩文章:

三星首次分享7nm EUV工藝細節,預計明年量產
OPPO:或將成為第一家發布商用5G手機的企業

TAG:國際電子商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