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曾滴酒不沾,今成茅台萬億市值功臣,48年喝兩噸價值500萬

他曾滴酒不沾,今成茅台萬億市值功臣,48年喝兩噸價值500萬

文|AI財經社 荊文靜

編|鹿鳴

年近八旬的季克良,終於卸下了在茅台的最後一層重擔。

8月31日,媒體援引貴州省國資委下發的文件稱,季克良不再擔任茅台集團名譽董事長、技術總顧問,貴州省酒業高級技術顧問職務。季克良隨後公開回應此次免職:「是考慮到我年事已高等原因,是照顧我。如今,我已經快80歲了。」

在過去的數十年,有關茅台的話題一直是外界熱議的焦點。不論是茅台一飛衝天的酒價和股價,萬億市值的懸念,限購、限售、限價的政策,還是有關國酒商標的爭議,抑或是茅台招聘時開出的「工作5小時,年收入13萬」的條件,都給茅台賦予了多重形象。

不過,在談及季克良時,不論是茅台內部還是行業,都給予了「酒業專家」、「國酒大師」乃至「酒神」的高度讚譽。

從1964年到茅台任職,到如今卸任貴州茅台集團名譽董事長,54年的時間,季克良對於如今茅台業績居功至偉,他的傳奇經歷某種程度上也是中國茅台發展的縮影。

赴茅台「救火」,自稱忠孝難兩全

如果不是一次質量事件,江蘇南通的季克良與遠在貴州的茅台,兩者的緣分可能不會開始。

1963年末,《大公報》公布了全國第二屆評酒會的評選結果:茅台酒的名酒排名從上一年的第一名掉到了第五名。這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極大關注,上層指示要求選拔、培養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到茅台酒廠,以便更好地研究茅台的生產工藝,保證質量。

這一決策改變了季克良的命運。第二年,25歲的季克良被輕工業部選拔、分配到茅台酒廠工作。事後季克良回憶,「前兩個方案都不是到茅台來工作,最後還是落到了茅台。」

彼時的茅台酒,已經在國際上享有了極大的知名度。

不過,這與最近備受媒體關注的「茅台員工每天工作5小時,年薪13萬」的福利截然不同。在到達茅台鎮後,季克良的宿舍被安排在赤水河邊一間低矮的工房裡,入住當天就被小偷盜走了飯票。

季克良一頭扎進生產車間,醉心研究,整日和工人在一起,每天長達十來個小時的勞動,工作強度至少是現在工人的兩倍。1965年,季克良寫出自己的研究論文《我們是如何勾酒的》,極大地提高了茅台酒的生產質量。

為了「茅台年產量過萬噸」的目標,季克良一直兢兢業業。也因為業績突出,季克良從副科長、副廠長一直到了廠長。在這20年時間裡,他寫了很多次調回江蘇的申請,但都沒有通過。

「忠孝不能兩全,」季克良感慨:「我養母和養父都是死了之後我才趕回家的。親生母親昏迷了,我趕回家,陪了她一個禮拜。至於我的親生父親逝世恰好在茅台酒廠投料的關鍵時候,所以沒能回去。後來家鄉要規劃,要遷墳啊什麼,這些我都沒有回去。」

1939年4月,季克良出生於江蘇南通一戶姓顧的人家。由於家庭十分貧困,在他三歲時,父母決定將其送給膝下無子的季姓人家,就此改名季克良。養父母雖目不識丁,但是卻重視對季克良的讀書教育。即便年近六十,養父也要送季克良至離家四十多里的學校讀書。

48年喝兩噸茅台酒

2003年,茅台年產量突破萬噸。季克良感慨:「用40年的時間完成了毛主席、周總理的萬噸遺願。回憶起在這既漫長(對個人)又彈指一揮間的時光,就像保爾·柯察金講的,我沒有虛度年華,我將我的青春與熱血揮灑在了這片我熱愛的土地上。」

達成這一目標,給季克良下達的一個首要任務是「品酒」。

「我要弄清楚茅台酒的奧妙在哪裡,秘密在哪裡。」到達茅台後,曾經滴酒不沾的季克良開始學品酒。但是,這個品靠的是鼻子。「我用鼻子品酒是因為自身酒量小。」同時,為了要保持敏銳的嗅覺,季克良又不能過量飲酒,更不能吃辛辣食物。

有媒體稱,「他的鼻子是世界上最貴的鼻子。」國內酒廠紛紛以請到季克良品酒為榮。他也因此獲得「一代酒神」、「中國酒王」的稱謂。

季克良也喝茅台酒。1964年,第一次踏入貴州茅台鎮的土地,季克良就花了三角六分錢,買了一杯散裝茅台酒來喝。這是他第一次喝茅台。到了2012年,季克良回憶說:「從1964年大學畢業,分到茅台一直工作到現在,已經有48年時間,喝下去的酒估計兩噸吧!」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500毫升的飛天茅台酒指導價格為1199元,500毫升約為460克。2噸茅台則相當於4348瓶飛天茅台酒,價值521萬。坊間稱茅台為液體黃金,如此看來,此話不假。

「民酒」的初衷和飛漲的價格

稱茅台為液體黃金的原因恐怕不止是因為它的價格,還有它的股價。2018年以來,茅台市值屢次沖刷萬億市值,多次露面萬億市值俱樂部。一度高達790元/股的股價,讓網民感嘆「人生有一種後悔,叫做沒有買茅台股票。」

2001年8月27日,貴州茅台掛牌上交所。發行價31.39元。首日並未出現太多驚喜,開盤價34.51元,收於35.55元。但是在隨後的17年間,茅台股價漲了近25倍。

如今的成績,離不開季克良曾經的努力。1997年,季克良向當時的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茅台酒廠要上市的願望,並脫口而出:「如果讓貴州人民或股民投票選擇的話,也會選茅台酒廠上市!」

然而在1997年,白酒市場發生了新的變化。新的品牌上桌角逐,風頭甚勁。到了1998年,來勢兇猛的金融危機和毒酒案,更是讓中國酒業遭到前所未有的衝擊,茅台的銷量銳減,「門可羅雀」。季克良頂著壓力,開始了茅台的營銷改革,確定了「要堅持以市場為中心」。季克良在後來的訪談曾說,那是茅台第一次開始營銷,在此之前,「不需要廣告」。

1998年,五糧液在深交所上市。茅台上市之路還未見曙光。彼時,季克良和新的領導班子在進行著茅台的營銷建設。一邊大力充實銷售隊伍,一邊在全國10個大城市開展促銷活動。季克良帶領領導出現在商場、專櫃,宣傳茅台。彼時,季克良已經60歲高齡。

殊不知,在此之前,季克良已經退居一線。正是因為1998年的這次危機,季克良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公司黨委書記,集黨委書記、董事長、總工程師於一身。

終於,到了2001年,茅台成功上市。關於上市,季克良曾表示:「如果要圈錢的話,我可以向銀行貸款或者發行債券。但做大、做好是我的目的,不是為了個人。所以有人監管對我們肯定有好處的,也希望通過這個來加強我們的管理。」

上市之後,股價的飛漲,也開啟了茅台的價格飛漲之路。曾經一路領先的五糧液因為營銷策略的改變,開始出現落後。而一直追崇中高端的茅台開始逆襲。2005年,茅台凈利潤11.69億元,超過了五糧液。消費升級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產品脈絡,茅台的價格也應時飛漲。

茅台一直在控制價格。2007年,茅台在營銷工作會議上宣布,在全國各地市場,將按照淡旺兩個季節分別採取市場銷售限價——從4月至9月,單瓶不得超過458元。

儘管如此,茅台酒的價格還是在上漲,到了2017年,1300元已經是茅台零售價底線。

與茅台的價格有點關聯的另一個熱門話題,是茅台員工的收入。2018年6月,一則「每天工作 5 小時,年收入13萬」的老員工爆料讓貴州茅台集團招聘走紅網路。招聘頁面點擊率當天突破499萬。其中,生產調度監督員的報錄比例甚至達到604比1。此次招聘的報名人員里不乏眾多國內名牌大學生和海歸人士。

不過,季克良多次公開表示:「我從來沒有把茅台定義為奢侈品,我一直的主張都是要讓老百姓喝得起茅台酒。」他堅持要茅台做「民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