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智慧計算厘革生態質變 王恩東詳解浪潮五年伺服器全球第一目標如何達成

智慧計算厘革生態質變 王恩東詳解浪潮五年伺服器全球第一目標如何達成

計算力——已經成為衡量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非常重要且關鍵的指標之一,隨著新機遇的到來,誰掌握了計算力,誰就贏得了未來。。

在近日召開的浪潮Inspur World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恩東表示,隨著人類智慧和人工智慧深度融合,可能會使人類文明進入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切皆計算

何謂一切皆計算?雷鋒網在現場獲悉,一切皆計算即計算力成為未來主要生產力,成為人類改造自然、創造價值的能力。

作為行業趨勢變化的晴雨表,過去數十年間,世界五百強企業所屬領域正經歷由能源和金融,向IT領域的變化,如今信息技術與服務行業公司的整體表現越來越亮眼。有意思的是,全球範圍內,最值錢的公司也是買伺服器數量最多的公司。

將這種現象放大到國家層面來看,也遵循同樣的脈絡。國家GDP與伺服器的整體容量呈現出明顯的正相關關係。美國、中國GDP遙遙領先於日本和德國,每萬億GDP伺服器的用量也遠遠高出。

王恩東強調,計算對國民經濟如此重要,可以說誰掌握了計算,誰就贏得了未來。

在整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計算也在不斷發展。從最初的單一數值計算開始,隨著計算理論的不斷成熟和計算能力的持續增強,演化至今出現了多種類型的計算,包括關鍵計算、科學計算、雲計算、AI計算、邊緣計算以及最近大熱的量子計算。

王恩東將多種類型的計算整合為三類——關鍵計算、科學計算和智慧計算。

關鍵計算——主要面向基於大型關係型資料庫的OLTP(在線交易)業務,比如說金融、電信、交通、能源等關鍵基礎設施核心信息系統。

科學計算,顧名思義,主要是求解大規模的科學問題,應用於地球模擬、生命探索等領域。

智慧計算等於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這是王恩東下的定義,雲計算作為計算、存儲等資源的基礎平台,為智慧計算提供算力承載,大數據及大數據技術作為知識共享、價值挖掘的認知方法,而以交互學習、協同進化、自主決策為關鍵特徵的深度學習則為智慧計算提供了不斷進行自我優化的工具。

在王恩東看來,智慧計算是計算中最大的範疇,上述定義也簡明扼要的闡述清楚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智慧計算的關係。


融合、開放和敏捷

當下我們面臨什麼樣的行業現狀?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興起,對計算能力的要求呈現指數級的增長;半導體工藝越來越接近極限,計算能力提升需要付出的代價越來越高;數據量愈來愈大,存不下、用不好的現象更加嚴重;演算法在進步,但與實際應用的結合併不那麼密切,演算法科學家成為奇缺的人才;數據中心能耗越來越大,成為計算能力建設和運行最大的瓶頸之一等等問題。

王恩東為行業開出的「方子」是融合、開放和敏捷。

在融合層面,智慧計算驅動下,IT領域計算、存儲、網路在融合,計算虛擬化、軟體定義存儲、軟體定義網路正火熱。王恩東指出,全球最大的7個互聯網公司,都在朝融合發展,全球最大的電信運營商也在朝融合發展。只有融合才能打破邊界,才能與業務的需求進行價值的重構,進行硬體的重構,浪潮在跟BAT合作共同推進這些工作。

ICT融合的典型解決方案已經較為成熟,運用NFV和SDN打造新一代網路架構。也就是通用的設備+軟體定義平台+VNF形成專業的通信系統,實現IT與CT的融合。中國電信的CNnet2025計劃,明確提出在2025年實現80%的網路功能軟體化,全部業務實現雲化等目標,浪潮與中國電信去年在巴塞羅那通信展上聯合發布了首個運營商級NFV解決方案。

IT和OT的融合層面。浪潮智能工廠以數據為核心,打通「需求、研發、生產、服務」,實現了IT數據和OT系統的互聯互通,將「客制訂單」和「智能製造」結合,實現了多樣化需求的快速響應、客制化產品的快速研發、大規模訂單的快速交付以及全生產流程的嚴苛品控,整機良品率達業內第一。

在開放層面,軟體開源成為了行業較為認可的軟體生態建設大趨勢,OpenStack和雲原生應用計算基金會 (CNCF)都有著全球大量企業和大量開發人員的支持與參與,Intel, Cisco,Dell,IBM等也都以核心成員、白金會員等身份參與到開源項目中共建生態。

硬體方面,浪潮是唯一一家同時加入三大開放計算標準組織OCP、ODCC和Open19的會員,推進伺服器開放計算生態,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應用和發展提供持久的動力。網路設備的開放也是大趨勢,形成了Bare Metal/ White Box 模式,通過軟硬體的解耦,以通用伺服器+NOS的形式,以軟體定義來塑造網路新生態。

敏捷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受互聯網的快速變化風潮影響,前端高速變化的業務需求對後端的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恩東提出了敏捷的三個層面。其一是業務軟體開發過程的敏捷,要求IT基礎設施能夠支持敏捷開發過程,就是DevOps。其二是硬體的敏捷。隨著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發展,單一應用的規模越來越大,TOP客戶都有根據業務需要進行伺服器定製化的需求,也就是對硬體敏捷製造的要求。敏捷製造本質就是以客戶為導向,組織企業生產;以技術領先為背景組織產品的開發;以製造、經營需求為基礎,進行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之適應新的生產經營環境。譬如以浪潮為例,我們通過與用戶共同設計,滿足大規模應用的定製化需求,研發周期縮短50%,成本降低15%;通過柔性生產,產品供貨周期,產品交付速度提升30%。

其三是供應鏈敏捷,讓信息在整個供應鏈上流動起來,實現供應鏈的即時採購、即時生產和即時交付。


生態質變

雷鋒網觀測到,計算生態的變化已經成為現實。在計算力升級的大背景之下,原有生態中的角色將被重新定義、生態內的分工規則也會進一步複雜化,需要一個角色來承載、拉通、賦能生態,實現計算力一體化以應對多元化場景的需求,如前所述,浪潮作為系統級服務商逐漸向舞台中央靠攏。

晶元廠商是AI計算力的驅動核心,但仍需要系統廠商才能交付價值;

AI頭部公司,其去中心化的演算法和基於演算法生成的AI應用同樣需要固化到載體上進行交付;從互聯網基因中成長的架構,也無法支撐行業級的應用需求和加速計算的升級;

傳統SI、ISV聯接了廠商與企業客戶,還需要進一步長出集成AI的能力、實現對AI領域的滲透,轉化成可以滿足AI需求的合作夥伴;

終端行業客戶處於渴望且迷茫的狀態,其有場景有數據,對AI應用有著大量需求,但面臨巨大的技術人員和資源的挑戰,需要第三方來實現AI系統的架構、交付和持續優化。

一場生態體系的轉變似乎正在重塑整個計算生態。

王恩東表示,企業要長期生存並發展,生態至關重要。傳統的IT生態,供應者、整機廠商、軟體開發商到用戶,是線性關係,整個需求和價值傳遞是串列的。智慧時代需要建設新的生態體系,從線性關係到融合關係,從串列關係,到相互協同。浪潮依託伺服器等硬體產品和浪潮雲海平台,協同ISV、SI等合作夥伴,共建數據中心計算生態。

雷鋒網了解到,浪潮是去年全球銷量增長最快的伺服器供應商,提前三年實現了進入全球前三的目標。全球前十的CSP中有一半成為浪潮的客戶,浪潮雲伺服器的出貨量已經位居全球首位,海外業務也同比增長了3.5倍。

2017年浪潮發明專利受理量排名位居國內第一,尤其在AI伺服器方面,浪潮保持了全面領先,其擁有最多種類的AI伺服器,支持多種演算法框架的AIStation,全球計算最高密度的GPU伺服器、全球最大規模的GPU加速陣列都是由浪潮研製的,浪潮的AI伺服器發貨增長600%,5倍於全球平均增長。

浪潮提出了下一個五年目標——聚力智慧計算,實現伺服器全球第一,做智慧計算領導者。要實現這個目標要求浪潮從技術與產品創新能力、業務發展模式、堅強的客戶基礎和合作夥伴體系能力,全面築造自己的護城河。

王恩東強調道,技術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浪潮的伺服器平台從1.0走到2.0,今年開始進入3.0階段。3.0階段,浪潮研究通過連接、池化和重構的技術,將CPU和各種協處理器(GPU、FPGA和xPU)更緊密結合,利用全互聯NVSwitch、PCIe 4.0、Open CAPI等新型超高速內部、外部互連技術,增加不同計算資源的協同能力,通過軟體定義實現業務自動感知和資源自動重構,使計算的性能和效率實現大幅度的提升。

具體到硬體重構上,通過數據中心內部如硅光互聯,NVLink等高速物理互連技術,實現包括X86、Power、國產晶元、各種PU等異構計算晶元的融合,實現NVM,SSD,HDD等異構存儲介質的融合,真正實現的計算、存儲資源的深度池化。

軟體定義則在可重構的硬體資源池基礎上,通過靈活的組織,將不同的資源池組成專業的伺服器、存儲、網路系統,並實現資源的高效管理和調度,軟體定義下一步將向著規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同時浪潮也在布局量子計算,在國家重點實驗室投入研發資源,以及與國內外知名的科研機構合作,重點在量子環量子比特,量子模擬以及量子機器學習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研究。

在AI計算平台方面,浪潮具有業界最全的產品線,涵蓋線下訓練、線上推理、資源池化、AI雲、以及深度學習管理平台。

浪潮多個AI產品實現全球領先,2U8卡AI伺服器具有業內最高計算密度的AI伺服器;在今年5月份,基於浪潮AI伺服器的公有雲環境下實現了512片GPU集群的AI訓練,打破AI訓練性能世界記錄,在10s內完成ImageNet數據集訓練,比facebook保持的世界記錄快1倍以上。

深度學習管理平台AIStation,達到秒級平台部署,資源管理效率提升80%以上,平台優化加速90%以上。由於浪潮長期致力於打造軟硬體全棧式解決方案,浪潮在AI市場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市場佔有率達到57%,超過其它所有廠商之和。

以JDM模式服務傳統行業、推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是浪潮的先發優勢。JDM模式,具體來說JDM包括三層含義,其中

J:是指Joint,是圍繞智慧計算產品創新,與客戶和合作夥伴,進行網路化數字化協同作業,打造一體化協同創新平台,來應對多元化、定製化的業務需求

D:是指Design/Development/Deliver,是打造從用戶需求、架構設計、到研、生產、交付的敏捷業務鏈。

M: 是指Manufacture,這是敏捷創新的根基,是形成產品交付用戶的實現路徑,通過浪潮的智能製造平台,實現網路「一鍵下單」、快速定製、直達用戶的運營能力。

在整個計算生態中,雲海平台是重要的基礎。雲海平台由雲海OS和雲海IOP兩個主要部分組成。雲海OS以OpenStack為核心,重點強調虛擬化、軟體定義存儲和軟體定義網路等基礎功能,是國內市場佔有率最高的OpenStack發行版,能夠管理各種異構計算資源和KVM、Xen、VMware、PowerVC等異構虛擬化資源,具備單集群超過1000節點的管理能力,業界領先。

浪潮雲海IOP,提供面向雲原生應用的容器引擎,提供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成5大類25種基礎服務,覆蓋資料庫、AI、物聯網等多種應用場景。

浪潮雲海平台可以連通公有雲和私有雲,提供構建混合雲的能力。雲海平台和浪潮公有雲同源同構,具備無縫銜接、平滑遷移能力。雲海平台構建的私有雲,可以和公有雲之間實現資源共享,統一管理,使之具備更大的資源彈性能力。雲海平台還可以和其他公有雲,如阿里雲、騰訊雲等對接,管理用戶在公有雲內購買的資源,提高用戶的資源利用率。

浪潮雲海平台也是浪潮連通合作夥伴的平台。數據治理、應用開發合作夥伴,可以基於雲海平台開發各種應用和數據產品;平台服務合作夥伴可以在雲海平台上開發各種服務,並把開發成果集成在雲海平台中。目前雲海平台集成的5類25種服務中,有10種服務是來自於浪潮的合作夥伴。

預計到2022年在全球伺服器的市場需求中,中國將佔30%左右,歐美、亞太、非洲等佔70%左右的容量。浪潮已經在全球形成了數據中心產品的8個研發中心、6個製造基地,實現了覆蓋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交付與服務能力。王恩東表示,浪潮將在當下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研發體系、製造體系、交付供應體系、服務體系的全球布局,為實現全球第一奠定堅實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直擊 SMP 2018 六大特邀報告,看社會媒體處理的多領域應用
杉數科技的第二屆 AI 大師圓桌會,探討「從鏈到網」產學結合的無限可能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