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少將張平凱終身不改直言秉性

開國少將張平凱終身不改直言秉性

原標題:開國少將張平凱終身不改直言秉性


  1933年夏,獨立十師編入紅十九軍,張平凱先後任紅十九軍五十六師政委、師長,參加了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然而,「左」傾錯誤的領導者控制了中央的領導權,推行「禦敵於國門之外」的錯誤軍事路線,企圖以陣地戰的死打硬拼來打破敵人的「圍剿」,結果導致紅軍連連失利。


張平凱參加紅軍這麼多年,從戰士到師長,仗從來沒有打得這般窩囊過。他覺得照這樣打下去,紅軍的前景堪憂。隨著戰事的推進,這種想法在他心裡瘋長,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於是,他寫文章表達了對死打硬拼造成損失的強烈不滿,甚至直接上書中央最高領導人,措辭激烈地反對「分兵把口」「六面出擊」「短促突擊」的戰法,建議採用過去行之有效的打法。但「左」傾領導人不但不採納張平凱的意見,反而給他扣上「反黨」的帽子。他被撤銷職務,開除黨籍。

紅軍時期,張平凱吃過直言上書的虧,但他直言的秉性終身不改。1959年初,張平凱回鄉探親,深入群眾調查,掌握大量一手材料。他發現農村嚴重缺糧,農民因飢餓而患水腫病,出現了餓死人的現象。4月,他上書中共中央書記處,反映農村情況。


他在上報材料中分析了農村缺糧的原因:一是生產歉收,1958年秋收時正值「鋼鐵元帥升帳」,以致茶子揀一半就丟了,紅薯揀大丟小,揀浮面的丟土下的,稻穀不論成熟與否,成片收割;二是靠浮誇虛報奪取豐產紅旗,有一畝田用種子210公斤收谷170公斤的例子;三是幹部壓制群眾,不準講真話。強迫命令風來源於上面的壓力大,各級領導機關布置任務層層加碼,基層除了搞浮誇、虛報別無出路。


張平凱的這份材料,經時任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簽發,刊登在《黨內通訊》上。


張平凱離休後,仍堅持直言敢諫的風格,就全黨政治工作以及落實政策等重大問題,三次上書中央書記處。(梅興無)

作者:梅興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81年前的今天,我們永遠不會忘記!
杜絕過度娛樂化網路綜藝需要正確的打開方式

TAG: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