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兇手!」

「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兇手!」



後台回復 

理想的生活

   

送你一張 

特別的推送


也許你現在才來   但首席君永遠都在




文 |  早早


圖 |  網路




「媽,我出去一下,2分鐘就上來。」




這是安醫生,留給涼薄人間的最後一句話。



2小時後,人們在車裡發現了服下500粒撲爾敏,再無生息的她。




像在用自己最後的倔強,豎起一座血色的無字碑,控訴著

過去5天

的遭遇。








8月22日,一段泳池衝突的視頻在網上廣為流傳。




視頻里,常女士聲稱自己的兒子游泳時與男子的妻子發生碰撞,男子就把他按在水裡,還扇了一耳光。




這個男子,正是

安醫生的丈夫




??

?

?



該視頻得到廣泛傳播,一天之內點擊量突破

1700萬




?

?


?

?


??

隨後,神通廣大的網友開始人肉搜索。




??

?

?



不出幾個小時,就有人爆料了安醫生及其丈夫的工作單位。




於是新一輪的傳播將視頻的標題和描述進行了

二次「美化」




至此,輿論發酵達到了頂峰。




?









直到安醫生自殺身亡,事件的完整面貌才慢慢浮出水面:




8月20日




泳池內兩個男孩觸摸安醫生臀部,男孩們沒道歉反而吐口水、做鬼臉,安醫生丈夫將其中一個男孩摁入水中並扇了一耳光。




隨後這個13歲男孩道歉並叫來了家長,家長叫人在洗手間圍攻安醫生。




雙方報警,在派出所安醫生丈夫道歉並錄口供,但男孩家長不接受。




8月21日




男孩家長在微信群里聲討安醫生;




男孩姐姐在微博擴散泳池視頻引發熱議;




男孩家長糾集人員在安醫生及其丈夫單位鬧事,希望單位開除二人。




8月22日-8月23日




大量微博大V開始轉載該視頻,無數網友群情激奮,聲討並人肉安醫生及其丈夫。




8月25日




安醫生服藥在車內自殺,搶救無效身亡。









「她是一名兒科醫生,35歲,有一個5歲的孩子。」




迅速落入大眾的視線,又迅速消失,在旁觀者們眼中,安醫生的一生只留下了這樣倉皇的幾筆。




但在身邊人眼裡,她是一個

溫柔的、平易近人的

好醫生、好媽媽。




與孩子的衝突斷不是她想要的,衝突所帶來的輿論壓力亦是她始料未及的,更是難以承受的。




?

?




鋪天蓋地的責罵和聲討,猶如一根根稻草,壓在她的身上。




最後,這個年輕的母親,走投無路到只能用生命捍衛尊嚴。




安醫生離世的那天晚上,她的一位同事徹夜未眠,連發數條微博,極其克制,又極其憤慨。




她譴責不良媒體用筆頭殺人。




明明是

雙方衝突,為何視頻中只有孩子母親的一面之詞?作為專業的媒體人難道不應該雙方採信、多方查證嗎?




明明是

一件雙方都有錯的事件,為何掐頭去尾混淆視聽?




為了博人眼球,刻意冠上了一個流量爆表的標題【疑因妻子被撞,水務局丈夫泳池內把孩子按著扇耳光】帶動群眾情緒。




一個「疑」字避重就輕地跳過了事情起因,又用「水務局」來激起民憤。




「人血饅頭吃得開心嗎?你們到底有什麼資格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報道這些不實的新聞?」






??

?

?




她譴責網路暴民不加判斷盲目跟風。




新聞一出,一哄而上,公然當起了道德制裁者,言辭毒辣,咄咄逼人。




問候家人的、蕩婦羞辱的……各種各樣的謾罵不堪入目。




卻沒留出哪怕一秒鐘思考一下——「單方面發聲的新聞是否真實?」




「你們和那些一起逼死她的人,夜裡可以安然入睡嗎?」




??

?

?










在加入輿論制裁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以為自己在

行善




卻渾然不自知,在

別有用心的

指揮棒下,自己已然成了

惡的幫凶




今年5月,韓國曝出大規模裸照流出事件,其中一位「受害人」楊藝媛哭著站出來發聲,稱自己被迫拍下了裸照,從此明星夢碎,25分鐘的自白影片讓許多人揪心不已。




?

?


??


影片引起了演員秀智的關切,她在IG上貼出參與連署「調查模特兒偷拍照」的活動,她的聲援讓青瓦台請願人數一舉突破10萬人。




?

?


??


事件的關注度水漲船高,相關的工作室及負責人被人肉,並遭到猛烈的抨擊。




沒錯,正如你所想的,事件發生了反轉。




攝影棚的社長出示了他與楊藝媛間的聊天記錄,顯示楊藝媛對於

拍攝尺度及拍攝過程

全都知情,甚至還主動問社長

「下次還有工作機會嗎?」




為時已晚——當事人攝影棚負責人失蹤很有可能投漢江自盡,警方搜索至今沒有下落。




在青瓦台請願的人們,哪個不是抱著鏟奸除惡的初心,振臂疾呼,勢要保護弱者。




結果呢?







比殺人更可怕的是謊言,比軟弱更危險的是不承認,比黑暗更陰冷的是遮蔽的光明。




2016年底,《牛津英語詞典》將「後真相」(Post-Truth)選為年度辭彙,並將其定義為:




「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




圖片可以PS,視頻可以剪輯,文字可以修改,很多我們看到的事也許只是別人想我們看到的東西罷了。




越來越多的社會事件被推向公眾的舞台,越來越多的受害人在訴諸法律的同時,也在網路上尋求幫助。




輿論,成為了一道槓桿,用眾聲喧嘩撬動著背後的真相。





許多人把輿論當成了真相,

但其實它只是

多數人的意見

罷了。




200萬的大V不能代表真相,作家陳嵐不能代表真相,站在聚光燈下的明星不能代表真相,洶湧的民意也不能代表真相。




真正的真相,要用一顆

沒有偏見的心

,去仔細探尋、分辨。


??

?

?


(同一件事,在不同的鏡頭下,呈現出不同的樣子)




真相是複雜的,因為操縱真相的人也是複雜的。




他們是泳池男孩的家人、是楊藝媛,是每一個為自己謀利的人。




黑澤明的電影《羅生門》,就赤裸裸地展現了複雜的眾生相。




故事發生在12世紀的日本,一個武士和他妻子路過荒山,遭遇了不測。妻子被侮辱,而武士慘遭殺害。慘案如何釀成?兇手、妻子、借武士亡魂來做證的女巫,都各有說法。 




真相只得一個,但是各人提供證詞的目的卻各有不同。




為了掩飾自己的過失,減輕自己的罪惡,美化自己的道德,人人都開始敘述一個美化自己的故事版本。




荒山上的慘案,成了一團撥不開看不清的迷霧。 


??

?

?


這樣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我們身邊發生著……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這個世界,本就是一個羅生門。




流量至上的時代,每個人都希望成為

意見領袖




卻不知

意見先行,真相滯後,輕則傷人,重則害命



?

?


此刻,以及此後的每一次表態前,問問自己吧。




對於事實是否真的了解?




是否能不人云亦云,做出自己的判斷?




因為,每個人都是足以殺人的聲浪一部分。




雪崩那一刻,沒有一朵雪花是無辜的。




長城坍塌時,沒有一塊磚頭是可以免責的。




我們當然要繼續抱持關心社會、改變世界的熱忱。




但也請永遠永遠不要在捍衛正義時,讓真相缺席。






- 完 -






 今日話題 


你怎麼看待網路暴力?




可以在下方留言


或者直接識別二維碼


悄悄告訴首席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情侶分手前後3個月聊天記錄曝光
1/4年輕人正在精神異地戀:離你0.01厘米的愛人,是個完美陌生人

TAG:首席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