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淄川黌山 鄭公書院的傳說

淄川黌山 鄭公書院的傳說

鄭公書院是東漢名儒鄭康成教授弟子和著書的地方。據舊《淄川縣誌》記載: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自幼聰明好學,袁紹領冀州時,被征為大司農。後因病歸鄉,在淄川寨里黌山上講學著書。黌山因此得名。

黌山之陽的半山腰上有鄭康成祠,祠後有樓。傳說樓旁的石台是鄭公曬書的地方,人稱「曬書台」。台旁有一種狀如韭菜的小草,當年鄭公用此草捆書,故名「書帶草」。

據說明朝一個叫陳軍的富戶帶頭在黌山重修鄭公書院。這一年,鄭公書院請來了一位教書先生,陳軍邀先生到自己家裡居住,先生婉言謝絕道:「我還是在書院住好,既可以專心教書,也少給你家裡添麻煩。」

一天,陳軍到書院看望先生,寒喧過後,賓主落座,陳軍對先生噓寒問暖,關懷備至。先生言道:「我一切都還習慣,就是每天晚上總做一個夢,夢見一個人,總在憂傷地說:『日出雪人瘦。』也不知是什麼緣故。」

陳軍聽後驚愕地問:「先生沒有記錯?」先生答:「是這樣的,那人低吟著『日出雪人瘦』,我記得很清楚!」陳軍長嘆一聲,對先生講了這樣一件事。

以前,鄭公書院有位教書先生,為人正直,教學有方,獎罰嚴明,經常留些學習差的學生加班學習。有一年冬季的一天,下了很厚的雪,學生們在院子里堆了個大雪人,描了眉眼,畫了鼻唇,栩栩如生,很招人喜歡。後來太陽出來了,雪慢慢溶化。先生看著變化的雪人,興緻乍起,突發奇想,吟出了個「日出雪人瘦」的上句,讓學生對,誰能對上,誰可回家。諸多學生,竟無一人對出,就這樣,漸漸天色已晚,陳軍見兒子還沒有回家,便到書院看個究竟。

讓孩子們散去後,陳軍問先生,應如何對「日出雪人瘦」?沒想到先生只是一時興起,出了上句,還沒想好下句,讓陳軍這麼一問,倒覺得十分不好意思。讀書人死要面子,先生覺得無顏見人,想不開,夜裡懸樑自盡了。

新來的先生聽了陳軍講述的故事,明白了自己做夢的原因,感慨可憐的讀書人陰魂不散,至死未能對上「日出雪人瘦」而遺憾終生,心中總是不安。

時間過得真快,說話間到了八月十五。這一晚,皓月當空,先生邀學生們來鄭公書院,共賞明月。先生帶領大家焚香祭拜後,大家便一邊賞月一邊吟詩對句說古論今,舉杯暢飲十分開心。

酒至酣處,先生忽然問道:「『日出雪人瘦』的句子有人能對嗎?」學生們搖搖頭,頓時,歡樂氣氛蕩然無存,陰雲籠罩著每個人的心頭。

先生指了指天上如鏡的圓月說:「月——圓——玉兔肥。」話音剛落,學生們心中豁然開朗,人人拍手稱讚:「好句!妙句!」自這一日,新來的先生就再也沒有做怪夢了。

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流傳開來,鄭公書院因此聲名大噪,成為當地最有影響的書院。幾百年來鄭公書院為一方培養無數人才,現在寨里的黌陽中學就建在鄭公書院的舊址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般源神韻 的精彩文章:

TAG:般源神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