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日軍在華的狀態是怎樣的,為什麼叫他們「蹩腳」

二戰時日軍在華的狀態是怎樣的,為什麼叫他們「蹩腳」

原標題:二戰時日軍在華的狀態是怎樣的,為什麼叫他們「蹩腳」


二戰中日軍對華戰爭讓中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是日軍在華的行徑並沒有咱們當時想的那麼厲害,相反,其實真的一般。


日軍在二戰初期的一系列勝利以及在中國戰場的優異表現並不能證明日軍作戰素質和決策多麼高明,而是在大量的時間準備和突然性的發動下以強凌弱的正常表現,當然整體表現比中國要強不少,但一旦和美蘇正面交鋒之後,日本的表現只能用蹩腳來形容了。

日軍中充滿了自大輕敵的情緒,以日本這個一貫注重情報的軍事機構來說,這顯然是不正常的事情,只能說明日本在自欺欺人,對戰爭抱有盲目樂觀自卑情緒,盲目樂觀一般是在不願意正視對手的情況下才出現的,就像一個小孩認為自己有可能戰勝一個成年人一樣,那隻能存在於這個孩子的幻想之中,而且是有可能,日本並沒有對即將到來的全面戰爭做積極準備,而是一開始就做著渾水摸魚的打算。


可以說,日本並沒有準備好迎接勝利,而是在祈求上天賜予他勝利,而日軍高層在戰爭處於極端不利的情況下,並不是組織靈活高效的應對策略和積極的外交鬥爭來奪取戰爭主動權,而是鼓吹日軍玉碎和死戰到底的僵硬政策,這並不能說明日軍有多勇敢,而是在絕望、自卑、固執的心理要素下產生的極端報復反抗性心理。


當看到日本解密的美國扔下兩顆原子彈日軍頑固分子依然叫囂死戰不降時,我明白了,這幫日本人只是在傳統武士道精神和極端民族主義情緒下喪失思考能力的亡命之徒,他們不再考慮民族的命運和國家前途,只是一心求死好證明他們不是孬種而已。

其實這種心理正好證明了他們內心的脆弱,從日本在戰爭初期就抱有的僥倖心理到戰爭末期的負隅頑抗,我們看不到日本的戰爭機器有多高明,日本沒有一次完整的戰略行動,基本都是半途而廢,然後另找機會,從日本放棄北上轉而進行南進計劃的同時,就是日本失敗的開始,日本人敗給了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兵那些年 的精彩文章:

夷陵大戰劉備為何不帶諸葛亮?真相大揭秘!
諸葛亮為何就是不待見魏延?真相讓人憤怒!

TAG:當兵那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