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吃剩的菜怎麼處理?除了賜給妃子大臣,還能用來賺外快

皇帝吃剩的菜怎麼處理?除了賜給妃子大臣,還能用來賺外快

原標題:皇帝吃剩的菜怎麼處理?除了賜給妃子大臣,還能用來賺外快


最近《如懿傳》的熱播,甚至將宮斗劇拍成了「舌尖上的清宮」,民以食為天,皇帝也不例外,皇帝的膳食應該是天下第一美膳了。那麼皇帝平時都吃什麼?怎麼吃?是誰在給皇帝做飯?又是怎麼運行的?


如懿傳


大家從電視劇或者文藝作品中經常聽說的「滿漢全席」,通常用來形容皇帝的一頓飯是多麼的豐盛,具體豐盛到什麼程度呢?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的一頓晚飯是這樣的:燕窩雞絲香蕈絲-平安果一品,三鮮一品,燕窩鴨子薰片月宮一品,白菜雞翅肚子香蕈一品,肥雞白菜一品,肫吊子一品等,共27種。餐桌周圍有一百多個司膳太監伺候,主要作用是使用銀盤試菜,防止被人下毒,然後皇上才開始享用,但是每種菜基本上也只會吃一口。


皇上是必然吃不完這麼多菜的,那麼剩下的菜一般如何處理呢?一般都作為賜品,賞賜給了妃子或者皇子皇孫們,這些雖然是「剩菜」,但是對被賜菜的人來說卻是無上的榮耀,所以這也成了皇上籠絡人心的一種手段。無論是食材的配置,還是最後上桌的菜品,從皇帝到後宮各嬪妃都有明確的定量限制,以體現森嚴的等級制度。比如皇家家宴,皇帝的菜肴有40品,皇后則有32品,妃嬪15品,以此遞減。


御膳房


清宮的御膳房分為內御膳房和外御膳房。內御膳房是為皇帝貼身服務的飲食機構,有兩百多人,有庖長二人,副庖長而人,庖人二十七人,其餘各類差役若干。這麼龐大的機構,除了靠著俸祿以外,他們也有著自己生財的好方法,算是一個肥差。皇帝吃剩下的菜,如果沒有被賞賜,就會被賣到宮外的飯館,雖然已是殘羹剩菜,但是有很多達官貴族會想一睹皇帝的風采,不論多貴,都會去嘗一杯羹。就像現在的明星們的粉絲一樣,無論明星用過的一件多麼微不足道的東西,都可以當做拍賣品被競拍。於是,這成了御膳房的很大一塊收入。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坐江山之後,嘗盡了所有美食大餐後表示要憶苦思甜,想吃口豆腐,御廚們用上千甚至上萬隻雄鳥的腦髓烹飪,朱元璋嘗了以後就說這豆腐菜比山珍海味都好吃呢。明朝末代皇帝崇禎也表示自己要吃粗茶淡飯,御膳房就為他烹飪了一道野菜,先將菜放進生鵝的肚子里悶煮,煮熟之後再把菜取出來,用香油拌一拌,抹上調料裝盤上桌。於是一盤野菜吃出了鵝的味道。那麼這些臣屬也並不是因為體恤皇帝,怕皇帝吃苦,主要是從這一道道繁複的工序里,環節眾多,可以在這些環節里謀取利益。不然光是買野菜或者豆腐,到哪裡去報銷那些名目繁多的帳呢?


光緒皇帝特別愛吃雞蛋,早餐兩個,午餐兩個,每天吃四個雞蛋。當時四個雞蛋的採購價居然高達紋銀30兩,一兩白銀大概摺合人民幣170塊,就是說買一個雞蛋得花1000多塊錢人民幣,採購價整整比市場價貴了300倍。其實原因不外乎有兩個:首先,內務府有錢,不在乎,皇家的錢不花白不花;其次,幫主子辦貨,旁人不好有異議,腦袋還想不想要。內務府傍上了這個高枝,沆瀣一氣。道光皇帝有次突然想吃粉條,於是傳令下去,但是皇宮裡卻沒有這道菜,然後遞上來的方案,竟然是需要7萬兩銀子,是因為造一個這樣的廚房,需要這麼多銀子。道光一怒之下,讓太監去外面買,花了4文銀子。


光緒皇帝

一個偌大的皇宮,每個部門都有貪污受賄的途徑,他們假公濟私、中飽私囊的事情一本書也寫不完。所以,即使是看起來不入流的御膳房,也是一個肥美的去處,這恐怕也是每個太監都想進的地方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看點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崇禎年間北京集聚六十萬兵馬,街道發臭,這一切源於皇帝心血來潮
清朝曾致書緬甸,讓他們交出明朝皇帝,滿篇假話一戳就破

TAG:天涯看點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