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誰提出的觀點?究竟是什麼意思?

「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誰提出的觀點?究竟是什麼意思?

哲學是非常深奧的一門學科,一般人很難達到深入研究的境界,中國歷史上被公認的頂級哲學家並不多。通常來說,哲學家和思想家並不太好區分,卻又不完全相同,有這麼一種觀點:「哲學家一定是思想家,但思想家未必就是哲學家。」由於筆者水平有限,此處不做詳細的探討。

春秋時期的老子、孔子,兩人都稱得上古代知識淵博、思想深邃的哲學家,不過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老子高屋建瓴,側重於對宇宙規律的思考,始終以「道」為核心,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可以體現。孔子相對接地氣,從人的角度出發,提出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準則。

自古就有聖人的說法,道德經第二章寫道:「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裡的聖人,並非指的某個人,也許是傳說中的伏羲、黃帝等。秦漢之後,聖人的概念越來越具體,孔子被尊為孔聖人,孟子被尊為亞聖,關羽則是武聖。相信不少人聽過「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名言,此觀點是誰提出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有人覺得,很可能出自老子之口,畢竟他終生堅持無為而治的思想,其實並非如此,「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乃莊子的觀點。莊子出生於戰國中期,老子之後道家又一代表人物,世人經常將他們並稱為「老莊」。當時周天子名存實亡,諸侯國之間戰亂從未停息,百姓流離失所。

同時,這個時期百家爭鳴依舊在延續,屬於思想碰撞劇烈、文化異常閃耀的階段,諸子百家互不服氣,彼此用自家學派的觀點反駁對方,共同把古代文化推向空前繁榮的地步。各學派都在探索治國之道,希望君主能夠採納,此時的儒家思想只是其中之一,並未成為最主流的學說。

莊子作為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他也沒有閑著,繼承和發展了前輩老子的無為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莊子·胠篋》:「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人認為,這是莊子對儒家學說的反駁,更直接來說,是對孔子的質疑,筆者覺得並非如此。

百家爭鳴之際,有形無形的辯論持續不斷,孔子當然有資格和理由發表自己的言論,從他的許多作品中可看出,無為而治之道從未改變。凡事總有對立面,貧與富相對應,貴與賤相對應,如果有品德極為高尚的聖人,必然會有與之相對的道德缺陷之人。

若能達到真正的無為而治,說明每個人的思想境界都差不多,沒有明顯的差異,也就不存在所謂的聖人。人無完人,聖人只是相對而言,其制定的標準未必放之四海而皆準。在莊子看來,當天下不再需要聖人之時,就是大同社會之日,自然也不會有大盜不,故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

參考資料:《道德經》、《莊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界的9527 的精彩文章:

落魄秀才偷梨被財主發現,財主卻把女兒嫁給他,秀才後來當上宰相
讀完李白的這首詩,才知道他不僅是詩仙、劍客,還是一位泡妞高手

TAG:史學界的9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