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智能音箱真的來了,一大波手機廠商也隨後就到

華為智能音箱真的來了,一大波手機廠商也隨後就到

全文約2500字,閱讀時間預計6分鐘。

華為這次終於出手了。

據外媒CNBC報道,華為在2018 IFA柏林消費電子展中公布了一款帶路由器的智能音箱AI Cube,並計劃今年年底在歐洲出售這款產品,但華為並未透露這款產品是否將在美國或中國推出,也未談及售價。

這標誌著華為首次正式進軍智能音箱市場。

目前,在其它消費電子產品領域,華為已實現大幅增長,尤其在智能手機領域,最近華為已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場份額第二大的製造商。

而據IDC的相關數據標明,新興的智能音箱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17年的44億美元增至2022年的174億美元。華為此舉不言而喻。

AICube到底如何?

AI Cube看起來與谷歌的Home音箱非常相似,機身內部集成了4G數據機、家庭Wi-Fi路由器以及高端360度無線揚聲器,華為也試圖通過內置的4G路由器在競爭中打造差異。

設計方面,AI Cube是比較規矩的圓柱形,上窄下寬。下方包裹了類似針織布面的材質,其頂側設有音量鍵和麥克風靜音鍵,還有用於提示的呼吸燈。在接受語音或思考的時候,音箱頂端的邊緣會和Alexa Echo一樣亮起一圈藍光。

作為一款智能音箱,華為AI Cube支持4G和Wi-Fi連接。插卡後可以隨時隨地連接網路,即使是出門在外,也不用擔心淪為一個「藍牙音箱」。

不過,華為目前並未自主研發語音助手技術,AI Cube內置的是亞馬遜的Alexa語音助手,這意味著用戶可以使用Alexa的所有功能,包括開發者為Alexa編寫的許多功能或應用。

華為為何要做智能音箱?

之前的華為,對於智能音箱的態度一直是"堅決不做"。去年Mate 10發布時,華為消費業務CEO余承東還在演講中表示:"掌握全屋家電,只需一部手機。"

但近期,余承東在半年度業績報告中透露,華為正在做智能音箱,並將很快發布。有業內人士推斷,華為智能音箱預計最快10月份推出,出貨量或將超過十萬量級。

而這個背景在於6月22日的華為終端開發者大會,余承東發布了華為的全場景智慧生態戰略。只不過,華為HiLink的主入口是手機,輔助入口是平板、PC、音箱等設備,泛IoT硬體位於三圈生態的最後一層。

而除此之外,物聯網促進了人工智慧的發展,被認為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後的第三次浪潮,智能音箱又是物聯網和AI非常細分的一個環節。

因此,此前在2018年初,華為消費者BG智能家居產品線負責人閃罡就透露道,今年華為也有望推出智能音箱。業內人士也爆料稱,華為這款音箱將會在10月前後發布,而首批訂單將會在300萬左右。

而在華為戰略市場部部長邵洋在談到智能音箱與手機之間的關係時曾表示,在華為看來,未來的家庭中,手機仍是主中心,音箱、平板、電視有可能成為副中心,未來的家庭副中心是多元化的,主中心會驅動其他副中心。這說明華為已經明確了智能音箱未來在華為體系中的定位。

而對華為產生刺激的除了上述的布局之外,就是三星的入局了。

前不久,2018年8月10日,在三星Note 9發布會上,三星推出了一款智能音箱Galaxy Home。Galaxy Home內置六個揚聲器一個低音炮,八個檢測語音輸入的遠場麥克風,具備播放音樂、遠場識別聲音、控制智能家電設備等功能。

儘管外形不出眾,首次亮相併不「漂亮」,不過三星也算是趕上了高端智能音箱的「末班車」。而在此之前,國內的阿里、百度、騰訊、小米、京東以及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已經相繼進入到了智能音箱大戰。

那麼,為了自己的HiLink智能家居平台,以媲美於蘋果提出的智能家居系統Homekit,和三星啟動的SmartThings控制平台,華為入局智能音箱大戰,在所難免。

此前,就有業內人士稱,為了布局智能音箱,華為大挖騰訊牆腳,向其"借"了不少人,加上來自華為一線的技術人員,華為智能音箱研發團隊的規模已超過百人。再加上華為也推出了推出了智能門鎖、智能燈具以及智能攝像頭等產品,並發布了全新的智能家居App,如今研發智能音箱,也將成為華為智能家居戰略上的重要一環。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透露,華為的野心不止於智能音箱,而是想研發出一整套獨立獨特的系統和語音體系,因此,如今華為重新將注意力投注在智能音箱上,順理成章。

手機廠商也要扎堆智能音箱之爭了?

蘋果聯合創始人Steve Wozniak曾提出,智能語音交互將成為計算領域下一個重要的平台,語音控制和人工智慧將實現互聯網與現實世界的無縫互動。

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了一款將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植入到傳統音箱的產品Echo,隨即引起了市場強烈的反響。2016年5月,在谷歌I/O開發大會上,谷歌緊隨其後,正式推出了對標Echo的Google Home。

而此後,向來都被看做是科技潮流的風向標的蘋果也不甘落後,早在2014年,蘋果公司就開始了智能音箱項目。該項目經過多次猶豫、延緩、跳票、恢復,今年年初,蘋果的HomePod正式對外推出,與亞馬遜Echo和谷歌Google Home進行競爭。

隨後,蘋果的舉動也催化了三星做智能音箱的決心,推出了傳聞許久的智能音箱。一時間,智能音箱成了巨頭們攻城略地、搶灘的「新大陸」。

畢竟各大巨頭都在設想,讓智能音箱成為智慧家居最好的流量入口和退而求其次的硬體產品。而隨著三星和蘋果這安卓、iOS兩大陣營的「老大哥」入局,手機廠商也看到了這一市場未來的前景。

StrategyAnalytics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市場價值最高可達230億美元。而據GlobalMarket Insights稱,到2024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場的價值可能高達300億美元。

Canalys 也預測智能音箱的出貨量將達到1億台 (高於2017年底的不到5000萬) ,到2020年市場保有量將達到2.25億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同時該公司還預測亞馬遜的市場份額會繼續降低,從2018年的50%到2022年的34%。

這樣一來,華為、OPPO、vivo、鎚子科技等眾多手機廠商也就狂奔在智能音箱的路上了。比如大家眾所周知的鎚子科技,羅永浩就曾表示,自己親自帶隊研究智能語音+觸控的智能交互系統,而且,鎚子正在研發一款智能音箱。

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OPPO的智能音箱已在其研究院立項,vivo目前正在招聘智能音箱相關的研發人員。

毫無疑問的是,互聯網企業在消費級To C端,擁有海量的數據信息,可以支持人工智慧不斷的「學習」,實現交互的良性循環。而智能硬體(手機)廠商,擁有基於LBS+實時需求的移動生態系統,是互聯網企業「可望而不可及」的重量級入口。

手機廠商做智能音箱也就正式成為了繼互聯網巨頭、移動運營商之後,第三波入局智能音箱的重要力量。

相信隨著華為入局智能音箱市場,國內的智能音箱市場將從阿里、百度、騰訊、小米等巨頭,到移動聯通等運營商,終於到了各大手機廠商發光發熱的時候了,未來的智能音箱市場也會變得更加熱鬧。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聲學在線 的精彩文章:

亞馬遜再踏智能手機市場是謠傳 爭奪流媒體視頻市場才是真相
人工智慧技術正在飛速發展?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TAG:聲學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