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和平使命-2018」軍演,曝光了一個細節,令人振奮!

「和平使命-2018」軍演,曝光了一個細節,令人振奮!

原標題:「和平使命-2018」軍演,曝光了一個細節,令人振奮!


科技日報記者 張 強


近日,「和平使命-2018」演習中,俄哈中三國戰機「並肩作戰」的熱圖引起軍迷圍觀。塔斯社的報道稱,兩架俄羅斯軍隊的蘇-24戰鬥轟炸機、一架哈薩克軍隊蘇-30SM殲擊機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派出的一架殲轟-7A殲擊轟炸機和一架殲-11殲擊機,向位於切巴爾庫爾訓練場的假想敵指揮部投擲了多枚炸彈。


聯合演習練的就是協同。多國聯合軍演中,參演國軍隊協同配合,相互進行通信聯絡是必不可少的。幾個國家的戰機聯合行動,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那麼,聯合軍演中是如何解決武器、裝備和人員的通信聯絡協同問題的?實際作戰中,我們將採取什麼方式來保證不同裝備和人員之間協同配合呢?


軍事專家、遠望智庫研究員張文昌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一般來說,同一國家之間的戰機在通信聯絡、作戰協同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現在多採取數據鏈的方式進行數據傳輸,但是國與國之間就不一樣了。因此,在多國聯合演習中都會採取這麼兩種方式。一是按演習腳本來協同,即計劃協同,參演國事先要約定好任務、時間、空間,即任務協同、時間協同、空間協同等等。另一種就是演習中靠地面指揮機構來協同,通過飛機上的電台,用語音進行聯絡溝通。此次參加『和平使命-2018』演習的俄中哈三國戰機,應該沒有安裝相同的數據鏈系統,因此更可能採用這兩種方式來保證演習的正常進行。」


「需要指出的是,北約國家進行聯合軍演時,空軍戰機之間主要是通過數據鏈進行協同的。他們統一裝備了兼容性很強的數據鏈通信系統,如Link-16、Link-22等。所以,他們之間進行通訊協同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張文昌表示。

在信息化戰場上,數據鏈就是遍布整個作戰體系的「神經系統」,是體系作戰的重要支撐。數據鏈帶寬高、傳輸速度快,可傳輸語音、圖像、視頻等多種信息,而且保密性好。很多專家認為,近幾場信息化戰爭中美軍使用的最尖端武器,不是飛機大炮,而是Link-16數據鏈。通過Link-16數據鏈,美軍的各種裝備和指揮所被連在一起。遠在千里之外的「中軍帳」可以近乎實時地獲取情報和實施火力打擊。


在信息化戰場上,如果不具備這種技術手段將是不可想像的。


張文昌介紹,「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印度曾多次參加美國舉行的『紅旗演習』,但因為數據鏈不兼容,在對抗中大為吃虧。」



當時的報道指出,「紅旗演習」中印度空軍擊落了不少友軍。一位美國空軍軍官表示,「法國人、韓國人和所有參加演習的美軍單位可以通過數據鏈互相聯繫。但是印度人的俄國飛機上的數據鏈與其他人的數據鏈不兼容,所以他們無法看到整個戰場的情況,得不停地問預警機。演習的前幾天,他們遭受的一些損失就是因為發現目標後,向預警機詢問敵我,而在等待回答的時候,敵機已經開了火。然後他們改變了態度,寧可誤傷也不願自己受損,因此誤傷了不少友軍。」

「在2008年俄羅斯和喬治亞之間爆發的『五日戰爭』中,俄羅斯連續損失包括1架圖-22轟炸機在內的4架戰機,讓世人大跌眼鏡。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俄羅斯軍隊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裝備落後,導致空空協同、空地協同出現問題。其後,俄羅斯加強了數據鏈系統的研發工作,應該也是動因之一。」張文昌說。


「經過多年建設,北約戰機之間的通信協同已經實現了技術上的一體化,配備了相同技術體制的數據鏈系統。而其他國家之間技術上的一體化還沒有實現,通信裝備多數不具有兼容性,難以實現直接的互聯互通,這使得在進行聯合軍演或聯合軍事行動時,必須要通過其他方式來確保協同。」張文昌說,「如果幾個國家之間在軍事武器裝備和軍隊指揮上實現了技術的一體化,這就基本等同於建立了軍事聯盟。」


「當然,即便都是俄制裝備,其數據鏈系統大概率也不會相同。俄羅斯戰機之間安裝的都是相同的或兼容的數據鏈系統,但其他國家購買俄制的戰機時,出於成本和通信保密的考慮,也會不同時引進數據鏈系統。」張文昌說。


那麼,有沒有可能在舉行演習前給各個國家安裝相同的數據鏈系統呢?


張文昌表示,「數據鏈系統雖然在戰機上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也和飛機的導航系統、武器火控系統、顯示系統等交聯,一型數據鏈在不同國家戰機上還做不到即插即用,即便是同一國家的同種飛機加裝數據鏈系統也是個相當龐大的工程。這顯然不是在短時間能做到的。更為重要的是,不同國家的戰機安裝相同的數據鏈系統,如果沒有高度的政治和軍事互信,是實現不了的。」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左常睿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搞科研不能沒有使命擔當
智能垃圾桶、能預警故障的電梯……看小發明家們如何腦洞大開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