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體育大生意第1547期,歡迎關注領先的體育產業信息平台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付政浩

體育大生意記者

包攬四金,無一失手!中國籃球為本屆亞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掀起了閉幕階段的最高潮,也為處於改革探索過程中的中國籃協自身營造出更加良好的外部氛圍以及爭取到更多頂層的政策鼓勵支持,有助於進一步堅定其改革決心和推進改革舉措。而從更高層面來看,中國體育系統進行協會實體化改革的大方向是值得堅持的,也應該在外界收穫更多的歡迎。尤其是在具體實操層面,或許個別運動項目會有噪音,但中國籃協這個協會改革試點單位的諸多實操舉措則值得其他協會學習。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在四金之中,如果說中國隊能夠包攬三對三籃球這一首次入選亞運會比賽項目的金牌印證了中國籃球基礎人口的龐大和中國群眾體育開展範圍的廣泛的話,那麼更具關注度和競爭激烈性更高的五人制籃球雙雙奪金,則意味更多,給予目前處於改革階段的中國籃協的正面影響將難以估量。哪怕亞運會只是一次中考,只是2019年籃球世界盃和2020年東京亞運會前的模擬測驗,哪怕在女籃奪冠後被日本媒體質疑含金量不足(因為過去三屆亞錦賽擊敗中國女籃的日本女籃選擇本屆亞運會隱藏實力,兩大核心渡嘉敷來夢和吉田亞沙美雙雙休戰),但冠軍就是冠軍。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要知道,自1974年中國參加亞運會以來,在本屆亞運會之前,中國籃球同時包攬男、女籃冠軍的次數只有三次:分別是1986年漢城亞運會、2006年多哈亞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並且這三次基本上都是盡遣主力(後兩屆中國男籃分別沒有姚明和易建聯)。而眾所周知,中國男籃自2017年開始在大國家隊集訓模式下實行紅藍分隊,而本屆亞運會出戰的只是僅僅擁有中國籃壇一半頂級好手的中國紅隊,而且主教練還是經驗、資歷尚淺的李楠,從這點出發,本屆亞運會中國籃球包攬金牌的含金量可能更勝往昔,中國籃協在國家隊層面的實操舉措也將收穫更多好評。具體而言,三點實操經驗值得向那些剛進入實體化初步階段的其他協會進行推廣:

第一、改徵召製為更加人性化的邀請制,充分尊重教練和球員的個人訴求。長期以來,中國國家隊一直都實行徵召制,即各省隊或者聯賽選手需要無償為國家隊效力。客觀而言,這是中國舉國體制的優勢,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深化改革,選手和俱樂部也開始注重個人利益訴求,如果國家隊管理機制不能及時順時變革,必定會激發矛盾。在中國籃球國家隊層面,曾先後出現過2002年王治郅不歸事件和2004年奧神拒絕國家隊徵召孫悅從而被CBA禁賽風波,這都是當時中國國家隊管理機制滯後所引發的事故。

同樣的,在姚明的球員巔峰時期,他和他的團隊也經常需要在個人休息和平衡國家隊任務之間進行艱難抉擇。幾乎每個NBA休賽期,姚明在回國後都要第一時間向國家隊報到,隨後還要打各種名目的商業熱身賽。無需迴避,在某種程度上,這些鍛煉價值並不高的商業賽事確實透支了姚明的籃球生涯。曾經一度,圍繞姚明被透支的問題,體育總局分管競技體育的崔大林副局長還曾和NBA火箭隊隔空論戰,雙方都認為是對方的使用策略不科學才導致了姚明頻頻受傷。無論如何,姚明在剛剛31歲那年就因傷退役,沒有人在這件事上成為贏家。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其實,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中國籃協在國家隊集訓方面就開始逐步體現人性化,諸如易建聯等球星甚至可以放棄亞運會轉而選擇赴美特訓,迄今為止易建聯只參加過2006年這一屆亞運會。針對賽季長短不同的CBA球員,國家隊也陸續實行了分批報道的方式,儘可能尊重運動員的個人意願。而在宮魯鳴時代,宮魯鳴更是明確提出,他希望國家隊選手全部都是自願為國爭光的,他不希望徵召那些空有名頭卻壓根不想打國家隊比賽的老球員。

而在姚明出任中國籃協主席後,則在人性化管理層面提出了更加系統的改革措施,即從過去的強制徵召制改為更具人性化的邀請制。最終來國家隊集訓的未必都是最大牌的球星,但一定是最願意為國出戰、積極性最高的那批選手。籃球從來都不是只靠紙面實力就可以定勝負的運動,在實力差距不大的情況下,人的主觀積極性往往能起到決定性作用,所以邀請制從人的層面決定了男籃國家隊不會再像2009年天津亞錦賽和2013年馬尼亞亞錦賽時出現各種內訌醜聞,在亞洲範圍內的賽事中,對於中國男籃而言,人和往往比賬面陣容更好使。

不僅是充分尊重運動員的個人訴求,中國籃協在教練選擇方面同樣如此。隨著中國男籃近年來成績起伏不低,國家隊主帥稍有閃失就會葬送半生英名,而與此同時,CBA主帥的待遇和地位卻水漲船高,所以很多名帥當前的首要選擇就是帶領CBA球隊奪冠,而不是應邀前往國家隊執教。所以,在2017年中國男籃實行主教練應聘制時,最初確實遭遇了一點小尷尬,因為前來主動應徵的教練只有三個,並且全部都是中青年教練(據體育大生意了解,他們分別是李楠、崔萬軍和經過協調後選擇參與應聘的杜鋒),而公認的聯賽最頂級主帥們不僅沒有主動應聘,即使在中國籃協私下裡與之溝通、再三動員後仍無動於衷。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在這種情況下,最終中國籃協頂住壓力,任命了兩名年輕教練李楠、杜鋒分別出任紅藍兩隊的主帥,這一度遭遇了外界的普遍質疑。尤其是李楠,雖然球員時代成績有目共睹,但他從未出任過CBA主帥,執教經驗,明顯不足。但中國籃協認為,與其強行徵召那些沒有執教國家隊意願的名帥,不如使用積極性更高的年輕教練。

事實證明,尊重教練意願是對的,在過去一年中,李楠多次展現出不為人知的執教亮點,如今更是成功率隊奪得亞運會冠軍,成功回擊了質疑。據體育大生意了解,如果意外,中國男籃紅藍兩隊有望在2018年第四季度實行提前合併,而李楠這位經受過多番考驗的年輕主帥有望轉正成為正牌國家隊主帥。並且這麼一來,中國籃協還充分尊重了CBA俱樂部的利益訴求,畢竟當前相比於國家隊,宏遠男籃對於杜鋒指導的需求性更急迫。

新的中國籃協不僅僅是在邀請球員、教練層面實行更加人性化的策略,在日常管理層面也開始充分考慮球星們的個人利益。比如國家隊在商務開發時再三強調不能竭澤而漁,商業化的比賽和贊助商活動必須有所限制,同時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球星們的個人贊助利益。過去,姚明就曾對國家隊的商業賽事和活動過於繁多而非常鬱悶,忍無可忍後,他曾向管中心的領導明確提出,自己每年最多只參加三場類似的商業賽,而且如果不提前通知自己,將拒絕出席任何臨時安排的商業活動。

事實上,正是因為有姚明這種超級巨星勇於說不,這才讓中國籃協漸漸改掉了很多不合理的規定,比如中國籃協就曾專門修訂《中國國家籃球隊運動員商業權利管理辦法》,從而明確國手參加商業賽和商業活動的次數: 「作為國家隊隊員,現役運動員必須參加中國籃協安排的國家隊商業性賽事(每年不超過15場)和由三名(含)以上國家隊球員出席的贊助商推廣活動(每年不超過5次),並有義務無償參加中國籃協和國家隊的公益性活動及宣傳推廣活動。」而在以前,國手參加這類活動全部都是義務,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如今,改革中的中國籃協將更加尊重國手們的個人意願和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亞運會期間出現了孫楊「穿衣門」事件。姚明過去在國家隊效力時也曾積極保護過個人利益,他曾1元起訴過男籃贊助商可口可樂,還曾在2008年奧運會期間拒絕穿男籃官方贊助商耐克的球鞋,這些舉措雖然讓姚明一度招致非議,但他作為中國體育的領軍人物所做出的這些保護個人利益的創舉註定意義深遠。如今,姚明轉型成為中國籃球的管理者,他會不會屁股決定腦袋呢?

此番,在亞運會期間姚明在做客央視節目時,面對張斌關於孫楊「穿衣門」事件的再三提問,他不得不表態。雖然只是非常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但可以看出姚明作為管理者仍然認為需要尊重運動員的個人利益,他開口就說到自己起訴可口可樂和拒絕穿耐克等往事,還笑稱自己是「始作俑者」,他認為這些矛盾都是可以協調的。雖然姚明不便於在孫楊事件上多談,但看得出來他的管理策略絕對不是高壓政策,他更強調溝通和尊重。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第二、努力協調理順聯賽和國家隊的利益關係,最大程度尊重俱樂部利益。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競技體育層面都有一個頗具思辨能力的問題:究竟是國家隊在為聯賽培養人才,還是聯賽為國家隊培養人才?這個問題乍一看不算個問題。毫無疑問,應該是聯賽為國家隊培養人才嘛。在中國籃球界,大家也都認為,理想狀態下應該是聯賽在給國家隊培養輸送人才,但問題是,很多時候,CBA表現出來的狀態並不理想。

近年來,隨著CBA外援水平越來越多,各傢俱樂部也越發依賴外援,尤其是在中國男籃連續大賽失利後,人們都在反思,是不是CBA的外援擠佔了太多本土球員比賽時間,此外,聯賽的訓練管理水平不高也被質疑,國手一回到地方隊就猛吃猛喝打麻將泡空姐,國家隊好不容易訓練出來的肌肉和耐力回到了俱樂部後很快就被不規律低強度的訓練生活打回原形。

所以,在人才培養層面,一度籃管中心內部也出現過分歧,比如信蘭成更看重國家隊集訓的效果,他倡導用用長期集訓的模式來加強青年梯隊建設,所以他第二次主政籃管中心時一直默許CBA常規賽只有38場,而他的國家青年梯隊的比賽最多時一年可以達到將近一百場。反觀李元偉,則更看重聯賽發展,在聯賽准入規則中對各俱樂部的青年梯隊建設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希望靠聯賽反哺國家隊。

客觀而言,搞國青長期集訓、比賽的做法更可控,短期內靠集訓能出人才,但後者從長遠角度來看可持續性更強,但效果究竟如何,幾乎要完全取決於CBA各隊的自覺性、老闆對青訓梯隊的熱愛程度和燒錢力度,國家隊對此的掌控性差很多。所以,這就需要理順國家隊和聯賽俱樂部之間的利益。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如今的姚明不僅是中國籃協主席還是CBA公司董事長,他顯然更相信聯賽練兵的意義。所以他主政下的CBA聯賽不僅持續增加聯賽的比賽場次,而且還首創了青年聯賽和夏季聯賽。在外援體能有限的情況下,通過讓聯賽場次增加從而讓球隊不得不多依仗本土球員,從而讓CBA出現了丁彥雨航這樣超級巨星,而設置青年聯賽和夏季聯賽,主要是為CBA一線隊伍中那些暫時打不上球的年輕球員開闢了一個練兵舞台。通過不過協調理順國家隊和聯賽之間的利益,CBA將有望持續為國家隊輸送球星。

此外,鑒於各隊球星都是俱樂部最寶貴的財產,國家隊如何保護俱樂部的寶貴資產也是一門學問。長期以來,國家隊不僅要無償徵用這些明星,而且不時還會有球星受傷,嚴重時甚至導致球星賽季報銷,俱樂部一個賽季投入上億元的奪冠宏圖頓時淪為鏡花水月。

拋開球星受傷對俱樂部奪冠前景的毀滅性影響,單說球星們集訓期間產生的經濟成本,比如往返差旅費、醫療費、意外傷害保險費、食宿費等,在CBA成立的前十幾年間,這些成本大多數時間都是由CBA各隊承擔其中的一大部分。在2006年之前,籃管中心每次下發的男籃集訓通知的最後一部分總會註明:「運動員往返交通費、醫療費以及在訓期間意外傷害保險費由所在單位負擔,籃球中心負擔全體人員食宿費以及教練組往返交通費。」

在很多人看來,這無疑是份不公平條款。國家隊不僅免費徵用各隊球員,還居然要求各隊為球員支付這期間的費用,這無疑是一種成本轉嫁。而國家隊之所以在這一時期把絕大多數成本都轉嫁給CBA各隊,固然是因為當時中國男籃的商務開發水準低下、營收總額有限,但也與當時的體育價值觀有關。

畢竟當時能向國家隊輸送人才也屬於地方體育局的一種政績,各隊都爭先恐後想把自己的鎮隊之寶塞進國家隊,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殊榮。至於在球員成為國字型大小後需要為其繳納一筆費用,誰又會真正介懷呢?從2006年開始,男籃商務營收持續上漲,籃管中心也隨之做出調整:「集訓人員往返差旅費和醫療費由所在單位支付,其餘費用由籃球中心負擔。」

進入2011年後,特別是近兩年中國男籃連續簽下一汽等知名贊助商後,男籃集訓通知則進一步做出調整:「參加集訓球員的往返差旅費、食宿、醫療保險以及意外傷害保險費等由籃球中心負責。」當然,只有男、女籃成年國家隊做到了這一點,而在各個級別的國青隊中,俱樂部仍需為自家的球員支付差旅費和醫療保險等。

眾所周知,CBA的人才培養成本在急劇上升,而與此同時,男籃的風險防控體系卻根本無法提供相應的有力保障,試問那些俱樂部又怎麼想?從這個意義出發,2015年夏,遼寧男籃的韓德君、賀天舉等人在國家隊期間堅稱有傷不能訓練的做法乍一看固然令人惱怒,但考慮到深層次的風險防控問題,只需稍稍換位思考,俱樂部和球員的苦衷和擔心也值得體諒。而如今,籃球國家隊在這方面的規定很明確,國家隊集訓、比賽期間所產生的這些經濟負擔由國家隊全力承擔。

在亞運會開始前的8月8日,中國男籃紅隊主力後衛、CBA衛冕冠軍遼寧男籃主力控衛趙繼偉在內部教學賽中左腳骨裂,並因此缺席亞運會。隨後,中國籃協公開宣布,將負責趙繼偉治療康復的全部費用。隨後,趙繼偉被安排前往西班牙進行治療。毫無疑問,如今中國籃球國家隊的這些新規開始嘗試尊重俱樂部的利益,這也有助於打消俱樂部的相關顧慮,從而更好地讓國手們安心為國出征。

第三、紅藍分隊是對大國家隊模式的創新,進一步強化競爭。首先必須強調,大國家隊模式絕對不是中國籃協的首創,這是長期以來中國體育舉國體制下的一個成熟產物,為了儘可能吸納更多優秀人才進入國家集訓隊中從而開闢了大國家隊模式,這一模式在足球、羽毛球和郎平挂帥的女排中都很常見。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的大國家隊模式往往都是組建國家一隊和二隊,或者國家隊和國奧隊,他們獲得的資源、支持力度並不一致,最好的選手往往都在國家隊中,二隊或者國奧隊從選手、教練到保障團隊都往往不如一隊,這往往讓二隊的處境略顯雞肋、功能性也略顯單一,主要是為了給一隊輸送人才和進行大賽前的陪練。而中國籃協從2017年實行的紅藍隊則是在以往大國家隊模式的一次創新。

2017年中國男籃實行紅藍隊制度是建立兩支平行的國家隊,兩支隊伍從隊員挑選到獲得的資源扶持都儘可能確保相同水平,目的就是在擴大國家隊選材範圍之餘還要強化兩隊之間的競爭,如此一來,不僅能強化那些成名球員之間的競爭,也能發掘出更多有潛力的選手,從根本上解決國家隊缺人才的問題。事實上,通過紅藍分隊後,確實湧現出了諸如阿不都沙拉木這樣在CBA聯賽尚未成為主力卻在國家隊成為球隊核心的現象。姚明在亞運會期間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通過紅藍分隊已經為中國男籃挖掘出了五、六個原來並不在中國籃協視線中的國家隊隊員。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姚明在採訪中拋出自己的「長短板理論」。他認為,中國男籃最近一些年在亞洲範圍內吃到敗仗,主要國家隊可用的人手太少。而紅藍分隊的模式增加了符合國家隊選材標準的國手人數,也就是提高人才不足這個短板。但從長遠來看,中國男籃想要贏得更高水平的比賽,還要靠長板去拼實力,長板也就是核心球星。

儘管姚明沒有就長板進行展開闡述,但據體育大生意了解,如何讓周琦、丁彥雨航等中國籃壇最頂尖的選手進一步提升水平,這是中國籃協下一步將要研究的問題,比如如何進一步提高CBA聯賽的比賽水平,以及通過與NBA積極溝通、輸送更多的精英選手前往NBA、歐洲聯賽打球。

毫無疑問,本次亞運會包攬四金,將讓中國籃協更有底氣和魄力去推進那些更具攻堅意義的改革舉措。當然,客觀評價本次亞運會的成績即可,無需過於拔高,以避免滋生盲目樂觀情緒,畢竟改革才剛剛上路。而且亞運會只是一次摸底意義的中考,2019年世界盃和2022年東京奧運會才是更具難度的大考。姚明在接受採訪時希望2019年世界盃多贏球,中國男籃應該以亞洲區第一的身份來獲得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

同樣的,在讚美國家成年隊的成績之餘,也應該意識到中國籃球底子仍然很薄。中國男籃U17在今年7月份的男籃世界盃上僅僅取得1勝6敗的糟糕成績,而且還以78分的分差慘遭美國隊血洗,打破了國字型大小男籃在國際舞台上輸球的最大分差(上一次是2013年77分輸給立陶宛)。

要知道,U17國家隊的成色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往往決定了五年後國家成年隊的日後成績。如今中國男籃有湧現出黃金一代的趨勢,追根溯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在2012年U17世錦賽上取得第七名的那支以趙繼偉和周琦為首的那屆U17中國男籃,而第七名則是中國國字型大小在世錦賽最好成績。所以鑒於中國男籃U17今夏成績如此慘淡,中國男籃未來幾年不容樂觀。

籃球國家隊包攬四金的背後,三大運營實操舉措值得推廣

同樣的,中國女籃雖然亞運會奪冠,但必須承認,最強勁敵日本女籃確實雪藏了渡嘉敷來夢和吉田亞沙美,而正是由於這兩個人的存在,中國女籃過去三屆亞錦賽都以失利而告終。所以中國籃球包攬亞運會金牌值得慶賀,但也需要保持冷靜。

註: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