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俄要在敘利亞直接開打?普京無視最後通牒,特朗普反而左右為難

美俄要在敘利亞直接開打?普京無視最後通牒,特朗普反而左右為難

原標題:美俄要在敘利亞直接開打?普京無視最後通牒,特朗普反而左右為難


特朗普幻想強加給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一個21世紀版本的「廣場協議」,雙方各找幫手。美國從墨西哥與歐盟那裡獲得了支援,而俄羅斯近期的2次軍演很給力,減輕了東方古國的戰略壓力。


第一個軍演是在地中海,因為衝突很可能首先在中東地區爆發。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8月28日表示:當前的國際形勢對俄羅斯充滿敵意,西方極具侵略性的行為讓我們不得不迅速加強國防能力,俄羅斯沒有其他選項。


面對美國一輪接一輪的制裁,俄方當然知道自身的弱點,但從來沒有認慫過。俄媒承認在經貿方面俄羅斯無力與美國一爭高下,但可以採取「非對稱方式」扭轉劣勢,譬如禁止向美國出口火箭引擎、稀有金屬等戰略物資,對美國封鎖領空等。


尤其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擁有的籌碼令美方氣急敗壞。第3次俄土伊峰會將於9月7日在伊朗舉行,繼續討論敘利亞戰後格局,美國卻被排除在外。儘管在敘利亞駐有400多軍人,但美國支持的反對派武裝卻節節敗退,位於伊德利卜省的最後一塊地盤已經岌岌可危。白宮對這次會議裝作不屑,但又深怕成為看客,因此在8月23日使出離間計,聲稱在「雙普會」時,普京向特朗普表示「不希望伊朗武裝留在敘利亞」,但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伊朗都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美國又「討好」土耳其,五角大樓在8月28日透露,美軍計劃和土耳其軍隊計劃在敘利亞北部展開聯合行動,還大言不慚地聲稱兩國關係良好,並未受到損害。但本國貨幣被美國人搞成「雪崩」的土耳其很顯然並不這麼認為。

永遠不嫌事大的埃爾多安在8月31日高調宣布:由於美國等西方國家撤出防空系統,還在已經收到9億美元貨款的情況下拒絕交付F-35戰機,因此土耳其只能加速購買俄制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進程,土耳其不會在么過壓力下屈服。探客認為,埃爾多安關鍵時刻還是站在了普京一邊。


當然,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迂迴策略永遠不是美國的首選。直接來硬的才是鷹醬本色。



美國「鷹派」的代表人物、特朗普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近日公開威脅敘利亞:如果阿薩德當局使用化武,那麼美軍將採取更加猛烈的懲罰手段。為了給俄羅斯一點顏色看看,美國在8月24日宣布重建「第二艦隊」,主要目的就是在北大西洋和地中海遏制俄羅斯的活動。


8月25日,俄副外長里亞布科夫警告美國:在對敘利亞進行打擊之前要想清楚後果,不要輕率做出決定。俄羅斯雖然收到了美方的「最後通牒」,但不會放棄圍剿恐怖分子(親美武裝)的行動。

事實上,俄方已經識破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陰謀。西方在幫助難民重返家園、進行人道主義援助、儘快平息戰火等方面毫無作為,還一直為叛軍(往往會轉化為恐怖分子)提供各種援助,其實從未放棄推翻阿薩德的企圖。


西方國家要動手,要找個理由,而這種作偽的手法與2018年4月如出一轍。當時美英等國支持的武裝在東古塔自導自演了漏洞百出的「化武事件」,然後西方國家就精確打擊了敘利亞的軍事設施。


俄羅斯軍方提前揭露了西方的下一步動作:讓豢養的恐怖分子在伊德利卜省製造另一起「化武襲民事件」,當然白頭盔必須提高演技,然後佔據優勢的西方媒體混淆視聽,美軍再出手「替天行道」。


在這個星球上,論是非沒用,論強弱才能決定結果。


美軍開始調集人員和裝備,將戰略轟炸機部署到卡達,「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已途徑直布羅陀海峽駛入地中海。AC-130「空中炮艇」也正趕往敘利亞。

莫斯科也針鋒相對。俄海軍和空天軍這次極為強硬,在地中海劃定「演習區」,從9月1日到8日向西方展示肌肉。俄軍拿得出手的精銳基本都擺了出來,像什麼圖-160戰略轟炸機、蘇-33、蘇-30SM戰機、排水量超過11000噸的「烏斯季諾夫元帥」號導彈巡洋艦紛紛出動,共有26艘軍艦和34架戰機演練反潛、對空作戰和保護交通線,無疑就是力挺大馬士革。


俄方把硬話撂在這裡:知道美軍有2艘攜帶「戰斧」導彈的核潛艇已經部署到位,驅逐艦也正在趕來,法國也會助拳,但俄羅斯不懼任何挑釁,已經為接下來的事情做好了準備。


有俄羅斯撐腰,阿薩德的軍隊正在向伊德利卜省進發,準備剷除叛軍最後一個頑固據點。這恐怕也是終結敘利亞內戰的最後一次總衝鋒。


現在的情形是,美方說「你敢打我的狗,我就敢動手」,俄方說「我就在你眼皮底下打你的狗,看你敢不敢動手」。雙方都沒有退路,都丟不起這個臉。


目前,火藥味越來越濃。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8月31日抨擊俄羅斯,認為莫斯科庇護大馬士革圍剿反對派武裝已經觸及了底線。俄外長拉夫羅夫在9月1日公開譴責美國:在缺乏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只能帶來反效果。美國只有尊重俄方的利益,才能打破僵局。


美俄關係越來越糟,影響是全方位的。俄羅斯宣布,2019年4月「聯盟號」飛船落地之後,幫助美國運送宇航員到國際空間站的義務就將結束,此後將不再為美方提供這種便利。而美國則準備利用民間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和物資。


當然,指望美國照顧俄方利益,無異於母豬上樹。俄羅斯敢正面硬剛,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在東方還有不是盟友勝似盟友的夥伴。雙方在遠東地區進行了一次具有戰略宣言意味的聯合行動。論規模,俄羅斯在9月份舉行的「東方-2018」軍演是自蘇聯解體以來最大的一次,30萬大軍,上千架戰機、近萬輛坦克,多種多樣的各類導彈,無一不是在凸顯這麼一個現實:你大爺依然是你大爺。這也引起西方的警惕、非議與猜測。


德國媒體認為,鑒於美國咄咄逼人的進攻姿態,俄羅斯開始正視與西方爆發大規模衝突的可能。而北約則惡人先告狀,指責俄羅斯造成不安:大力增強軍力只能讓互信程度越來越低,這也暴露了俄方的獨斷。


西方越反感越猛批,往往透露出這麼一個信號:這麼干就對了!在軍事上有足夠實力和意願想與美國掰掰手腕的國家不多,俄羅斯在此時站出來,無疑能夠分走特朗普很多的注意力。敢不敢在中東與俄羅斯硬碰硬?特朗普的底牌在不久之後恐怕也會暴露。白宮如今陷入兩難,敘利亞是雞肋,但現在已經失去了體面退出的窗口期。可如果任由普京予取予奪,對特朗普來說又是個打擊。俄羅斯似乎意外戳中了美方的要害。而對東亞大國來說,隨著壓力的轉移,轉機或將在9月出現。(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為集中力量在東亞圍堵大國,美方戰略性放棄這2個重要地區?
美英澳糾集45國向這個「親華國家」施壓,日本卻提供援助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