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防暑神器」不是中暑萬能葯

「防暑神器」不是中暑萬能葯

近期我國中部地區持續高溫,為了預防中暑,很多人在家中準備了藿香正氣水、夏桑菊顆粒、板藍根等「防暑神器」。這些藥品雖都能防暑治暑,但針對的病症有所不同。如何對症下藥?應注意些什麼?對此,記者採訪了湖北省襄陽市中醫醫院門診內科主任張承軍。

藿香正氣只能治「濕暑」

不少人認為,藿香正氣是中成藥,沒有副作用,感冒、中暑、肚子不舒服時,都可以服用。

據張承軍介紹,中醫把中暑分為陽暑、濕暑和陰暑三大類。陰暑是因夏天受寒引起的,如食用生冷食物或過度吹空調導致的感冒;陽暑則和西醫對中暑的表述基本相同,即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人體出現體溫調節障礙,患者常有身體排熱不足、皮膚乾熱、肌肉鬆軟、虛脫昏迷等癥狀;濕暑是濕熱天氣中出現的類似中暑的癥狀,患者一般有胸口憋悶、頭暈、腹脹、嘔吐、腹瀉等癥狀。

藿香正氣的功用是「解表化濕,理氣和中」,只有在濕暑的情況下,服用藿香正氣才是有效的。陰暑的治療則和風寒感冒治療類似。而針對陽暑,也就是單純的中暑,補液更重要。補液是醫學術語「液體治療」的通俗說法,是指通過輸液或口服的方式補充糖水、鹽水、電解質等液體,使其進入人體內環境的治療方法。中暑時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口服補液鹽溶液,藥店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有補液鹽出售。

張承軍同時提醒,藿香正氣類藥品分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液、藿香正氣丸、藿香正氣膠囊等幾種,其中,藿香正氣水含酒精,服用前後都不能吃頭孢類抗生素,否則可能引發「雙硫侖樣反應」,導致身體產生嚴重不適。

防暑治暑葯不能天天喝

很多家庭會常備板藍根、夏桑菊顆粒,尤其是後者,因為口感較甜,一些老人和孩子天天喝,這麼做能行嗎?張承軍介紹,夏桑菊顆粒的主要成分是夏枯草、桑葉、菊花,這三味藥性辛涼,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而板藍根顆粒常用於治療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乾燥和急性扁桃體炎。

此外,十滴水和仁(人)丹也常用於治療中暑。十滴水適用於緩解中暑後出現的頭疼、昏迷、高熱等癥狀,仁(人)丹則對因暴晒導致的高溫中暑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有人以為喝十滴水可用於預防中暑,其實是沒有多大作用的。十滴水只需在發病時服用,而且多用於病程僅數十分鐘或數小時的急症,不能當成預防用藥。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服用的藥物要在肝臟內分解代謝,用藥不當會加重肝臟負擔。因此,即便是對症治療,用藥時間也不建議超過一周。

出汗時慎用風油精

風油精可以緩解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以及蚊蟲叮咬等癥狀。張承軍提醒,出汗時不宜使用風油精,因為風油精含有薄荷腦、樟腦等芳香劑,這些成分會通過汗腺被人體吸收,尤其是過敏體質的人群更應慎用此葯。此外,孕婦、新生兒、皮膚有損傷及潰瘍者禁用風油精。(李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消暑綠豆湯 紅色好綠色好?
智璟科技助力2018曲靖世界鐵人三項賽圓滿落幕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