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末讀史 | 劉義恭與四銖錢 ——劉宋王朝大臣們關於錢幣制度的爭論

周末讀史 | 劉義恭與四銖錢 ——劉宋王朝大臣們關於錢幣制度的爭論

原標題:周末讀史 | 劉義恭與四銖錢 ——劉宋王朝大臣們關於錢幣制度的爭論


編者按


《IMI財經觀察》每周末帶您聆聽名家解讀中外金融的發展興替和制度演變,在史海鉤沉之中領略大金融的魅力! 經《金融博覽》雜誌授權,「周末讀史」欄目正在陸續刊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石俊志撰寫的「貨幣史話」系列,展現方圓乾坤里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貨幣文化。

本文為貨幣史話系列的第六篇,原載於《金融博覽》。


以下是文章原文:


東晉是五胡之亂之後,漢人南渡建立的王朝。因此,北伐中原、收復故土的理想就貫穿於整個東晉時代。東晉末年,北府兵將領劉裕脫穎而出,他掌握了朝廷的軍政大權,率軍北伐,消滅了北方諸多政權,但留下北方強國北魏不打。公元420年,劉裕逼迫晉恭帝退位,自己當了皇帝,建國號為宋,與北魏對峙,從此開啟了南北朝的歷史。劉義恭是劉裕的第五個兒子,相貌英俊,十分聰明。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劉義恭的三哥劉義隆做了皇帝,劉義恭被封為江夏王。


1

劉宋王朝始鑄四銖錢


在五銖錢持續流通的734年中,劉宋王朝鑄行的四銖錢是個特例,它的表面不是銘文「五銖」,而是銘文「四銖」二字。在劉宋王朝建立之前的西晉和東晉總共150多年間,朝廷一直沒有正式鑄造銅錢,商品交換主要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少數交易使用漢、曹魏的五銖錢或各種古錢。劉宋王朝建立之後,天下出現了短暫的和平,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好轉,特別是宋文帝劉義隆執政時期,出現了近30年的經濟繁榮,史稱「元嘉之治」。商品交換的發展,擴大了對錢幣流通的需求。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 ),劉宋王朝立署造錢,恢復了朝廷鑄錢的舊制。當時流通的銅錢是前朝的五銖古錢,劉宋朝廷認為古錢過重,所以要改鑄輕小一些的錢幣,便鑄造了銘文「四銖」、法重四銖的銅錢。四銖錢在初鑄時期重量十足,鑄造無利可圖,所以百姓不盜鑄。隨著經濟的發展,銅錢流通總量很快就不能滿足商品交換的需求,劉宋王朝開始採用銅錢減重的政策。銅錢逐漸減重,鑄造利益凸顯,所以引發了嚴重的民間盜鑄,百姓紛紛翦鑿古錢更鑄四銖錢。


2


大錢當兩的爭論

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江夏王劉義恭提出建議:如果規定一枚大錢兌換兩枚小錢,百姓就不會再去翦鑿古錢更鑄四銖錢,朝廷也不需要採礦冶銅鑄錢,錢幣流通總量就可以大幅度地擴大。劉義恭是當朝皇帝劉義隆的弟弟,說話自然很有分量,大臣們也唯其馬首是瞻。然而,尚書右僕射何尚之卻不買賬。何尚之採用了先褒後貶的技術手法,先是稱讚劉義恭的主意高明,不用採礦冶銅鑄錢,就可以達到兩倍的利益,是增加錢幣流通總量的好辦法。但是,何尚之話鋒一轉,滔滔不絕地數落起這主意中的毛病來: 一是有道是,錢少物賤,錢多物貴,增加錢幣流通總量並無意義;二是大錢當兩,是擴大虛幣性質,違背民情,不可持久,結果會將錢幣制度搞亂,傷害百姓利益;三是大錢當兩,富人資財加倍,窮人更窮,不利於均貧富的基本國策;四是錢幣品種甚多,大錢與小錢定義不清楚,容易發生混淆,引發訴訟;五是如果江夏王劉義恭擔心盜鑄問題,就直接捉查盜鑄者好了,搞什麼大錢當兩呀?何尚之愈說愈有理,愈說愈著急,最後發現是說走了嘴,趕緊解釋說,這只是我愚蠢之人的一孔之見,供你們聰明人參考,我是言無不盡,你們多包涵吧!何尚之這一挑頭兒,好幾個大臣就跟了上來,吏部尚書庾炳之、侍中太子左衛率蕭思話、中護軍趙伯符、御史中丞何承天、太常郗敬叔都認為何尚之說得對。中領軍沈演之趕緊出來為劉義恭打圓場。


中領軍沈演之說,東晉建立在江南,江南原本是很少使用銅錢的未開化地區,銅錢流通量較少,所以錢貴物賤,目前正是擴大銅錢使用範圍的好機會。大錢當兩,國家不用耗費銅材,就能夠擴大銅錢流通總量。銅錢流通總量擴大了,盜鑄的事情也就滅絕了。宋文帝聽過大臣們各自不同的意見,最終還是接受了劉義恭的建議。但是,大錢當兩的方法實行起來真的有問題,百姓不盜鑄四銖錢,反過來盜鑄大錢了,所以朝廷不久就廢黜了大錢當兩的辦法。其實,大錢當兩的方法並非劉義恭所首創,西漢初年呂太后就曾經採用過類似的方法。不過,呂太后實施的是大錢當八,即鑄行八銖錢,每枚八銖錢法定兌換八枚榆莢錢。


3


放民鑄錢的爭論


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以打獵為名,親統十萬騎兵突然侵入宋境,圍攻懸瓠,激怒了宋文帝。宋文帝決定用兵北魏。宋、魏大戰一直打到第二年,雙方元氣大傷。自此,劉宋王朝的「元嘉之治」景象不復。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2月,太子劉劭發動宮廷政變,殺害了他的老爸宋文帝。當年3月,劉劭的三弟武陵王劉駿起兵討伐劉劭。劉劭兵敗被殺,武陵王劉駿即位稱帝,是為宋孝武帝,劉義恭就成了皇叔。

魏、宋戰爭耗費了劉宋王朝大量的錢財,銅錢流通總量更加呈現不足,所以中軍錄事參軍周朗上書言事,提出了對大額交易使用谷帛為幣的主張,但是沒有被朝廷採納。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公元456年),尚書右丞徐爰建議用銅來贖刑,以增加鑄錢,結果是朝廷鑄造了許多輕小惡錢。流通中錢幣輕小,民間盜鑄自然有利可圖,於是民間盜鑄泛濫,政府不得不廢止了小錢的流通。


宋孝武帝大明元年( 公元457年),始興郡公沈慶之提出恢復小錢的使用及開放民間鑄錢的方案。沈慶之一生戎馬,是個典型的職業軍人,對於經濟管理卻也很在行。沈慶之指出:在當時的情況下,民間鑄錢功艱利薄,不必擔心農民鑄錢而荒廢農事。並且,劉宋立朝已有三四十年,經濟發展對錢幣流通已經出現了比較大的需求。沈慶之對恢復小錢的使用和開放民間鑄錢提出了建議,而且還設計了具體的管理實施辦法:一是在各郡縣開設鑄錢的官署,讓樂意鑄錢的人家住進官署內,以便管理;二是統一錢幣的規格式樣,按照小錢的樣子鑄造;三是官府收取30%鑄錢稅。皇帝將此事交給公卿討論,劉義恭出來反對。劉義恭除了恢復小錢使用一款外,對沈慶之的其他建議均予以駁斥:百姓不樂意與官府打交道,很難讓他們住進官府;盜鑄牟利的關鍵是在幣材中摻雜賤金屬,一旦質量要求嚴格,百姓自然不會樂意鑄造;對鑄造者來說,30%的鑄錢稅,已讓其無利可圖,百姓仍會在官府外面盜鑄,以便逃避稅收。


吏部尚書顏竣進一步支持劉義恭的說法,而且連劉義恭已經表示同意沈慶之關於恢復小錢使用一款,也給予否定。顏竣指出,小錢流通會引發私鑄翦鑿,並且會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足值大錢將會消失。王爺和大臣聯手反對,一介武夫的沈慶之自然敗下陣來,朝廷否決了沈慶之關於放民鑄錢的建議。


4

四銖錢壽終正寢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宋孝武帝劉駿去世,其子劉子業即位,史稱前廢帝,劉義恭即為皇叔祖。劉子業荒唐殘忍,濫殺朝中大臣,顏師伯和柳元景密謀廢劉子業,擁立劉義恭。柳元景將計劃告訴沈慶之,希望得到後者支持。不料沈慶之與劉義恭、顏師伯素有矛盾,遂告密。於是,劉子業殺劉義恭。隨後,劉子業又批准了沈慶之關於開放民間鑄錢的建議。沈慶之奏請開放鑄錢之後,錢制更加敗壞,直搞到錢幣「入水不沉,隨手破碎」,結果是大家無法使用當代鑄錢,只好使用古錢。不久,沈慶之被劉子業賜死。緊接著,劉子業敗亡,他的叔叔劉登基稱帝。


從元嘉三十年宋文帝劉義隆為太子劉劭所殺開始,劉宋王朝宮廷政變時時發生,皇室成員相互殘殺,混亂的局面持續了二十多年,直到升明三年(公元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劉宋王朝滅亡。自公元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至公元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劉宋王朝共59年,以公元450年的魏、宋戰爭為分界,前期出現了商品經濟的高速發展,後期商品經濟則逐步衰退。商品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劉宋王朝鑄行了四銖錢。四銖錢的流通總量不能滿足商品交換經濟發展的需要,劉義恭建議大錢當兩,朝廷采納了劉義恭的建議,但是在實施中遭到了失敗。商品經濟衰退時期,劉宋王朝鑄行了減重的小錢。沈慶之建議開放民間鑄錢,劉義恭提出反對,由於宮廷鬥爭,劉義恭被殺,朝廷批准開放民間鑄錢,但是在實施中也遭到失敗。從此,四銖錢的流通便逐步衰敗下去。


蕭道成建立的南齊王朝,自始至終沒有正式鑄造銅錢。公元502年,蕭衍代齊稱帝,建立梁朝,當年鑄行天監五銖錢,劉宋王朝鑄行的四銖錢也就壽終正寢,逐步地退出了流通領域。


編輯 羅夢宇


來源 《金融博覽》


監製 安然


關於我們


聯繫方式: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MI財經觀察 的精彩文章:

向松祚:以史為鑒,冷靜妥善處中美關係
周末讀史 | 董卓鑄造小錢 ——中國古代商品交換經濟從繁榮走向衰退

TAG:IMI財經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