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鄧邦述:遺有書香在吉林

鄧邦述:遺有書香在吉林

原標題:鄧邦述:遺有書香在吉林



隔著一個世紀重重疊疊的時光,我們仍能從歷史深處呼吸到大藏書家鄧邦述遺留在吉林的隱隱書香。

在清末民初的吉林文化星空中,鄧邦述是較為明亮的一顆。鄧邦述(1868年-1939年),字正暗,號孝先,晚號碧群翁,又號漚夢老人。江蘇江寧(今南京)人,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進士。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藏書家,其藏書樓為群碧樓,在近代史上頗有名氣。他工書法,善畫,以詞名於時,自稱「四十學書,五十學詩,六十學詞,七十學畫」。除諸多的目錄學著作外,還有《群碧樓詩鈔》《漚夢詞》《群碧樓叢刻》等。


鄧邦述是與林則徐、關天培並譽為「禁煙三主將」的兩廣總督鄧廷楨之孫。鄧家祖上是金陵望族,世居江寧萬竹園,累世都有藏書,藏書處為青黎閣。後家道衰落,藏書散佚,到了鄧邦述幼年時,已完全看不到先世的舊藏了。他22歲時,與其舅父趙烈文的女兒結婚。趙家是著名的藏書世家,有「天放樓」藏書數萬卷。鄧邦述經常去天放樓看書,耳濡目染,熏陶至深,激發起重新儲書的願望。31歲時,鄧邦述考取進士,選庶吉士,授職翰林院編修。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入湖南巡撫端方幕府。端方也是近代有名的藏書家和金石收藏家,在收購丁氏「八千卷樓」藏書、籌辦江南圖書館的工作中有很大功勞。鄧邦述出入端方幕府,有機會和條件向端方學習考訂、鑒賞、版本、目錄、金石之學,從此開始自己的藏書生涯。


光緒三十年(1904年),鄧邦述在吳縣居住,家業漸興,所余之錢就全部用來購書。第二年,他受清政府委派,隨端方到世界上許多國家去考察,次年四月回國後,便居住在京城,參與新官制的釐定工作。在北京,他不惜出高價收購善本,所以廠肆書賈紛紛雲集其門,每天到他門上來賣書的,常常有十多人。不到一年工夫,僅所購的宋元槧本及抄本等秘籍就有1萬多卷。


鄧邦述就是這個時候來吉林任職的,也把濃重的書香帶到了吉林。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設行省。經徐世昌保奏,鄧邦述於當年底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奏摺說:「茲查有二品銜奏調分省補用道鄧邦述,器識閎通,才猷練達,考查各國政治,極有心得,堪以試署交涉司司使。」在任期間,鄧邦述多有成就。據說他長居吉林後,北京的書賈們還不斷地送書到吉林給他。但是官俸有限,為了買書,此時他已經負有債務了。

宣統元年四月二十九日(1909年6月16日),鄧邦述調任奉天交涉使,不久卻卸職回京。宣統二年(1910年),又晉任為吉林省民政使,但第二年6月便棄官回京。據說他從吉林回北京時,曾用幾輛車來裝運圖書。


在鄧邦述之前,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吉林將軍秀林在文廟尊經閣捐建了吉林最早的官辦圖書館,其後,筆貼式國英(1823年-1884年)和盛昱(1850年-1900年)均是大藏書家。兩人逝去後,鄧邦述再次將書香帶入吉林,使吉林城的書香氣息漸漸累積成一種文化風氣,並促成了省圖書館(今市圖書館)的建立。該圖書館創建於 1909 年,是全國最早成立的公共圖書館之一。


在吉林期間,正值江南農事試驗場暨公園建成,鄧邦述為之題聯:「大邦締造始經營,誰能研京煉都,更發抒斬新民物;海國舊遊如夢寐,那不先憂後樂,共蔚成蔥鬱山川。」當然,他也為吉林留下了不少詩作,如《霜葉飛·庚戌九日龍潭山宴集,賦呈新會中丞》:「澄江如鏡扁舟下,輕輿重度霜磴。四山紅葉襯斜暉,妝出秋容靚。渾忘卻寒煙送暝,拈毫催畫丹黃景。怕遠水歸帆正,望極遼天,倦羽客懷吟冷。 曾記手把茱萸,相看仔細,滿城風雨吹並。閉門詩思感蒼涼,幾見醉勝醒。早寂寞題糕雅興,含情茸帽欹還整。待屈指春華轉,小隊郊垧,黛眉迎更。」再如《臨江仙·渡松花江冰花切舷,回念鄉關,正吳江楓落時也,悵焉賦此》:「駐馬斜陽風瑟瑟,浪花蹴起寒瑤。背人雙槳去迢遙。凍澌流迅,嗚咽不成潮。 昔日停鞭呼渡處,柳枝攀也無條。江南風景與魂銷。落紅成陣,楓葉下溪橋。」(以上兩首詞錄自《金陵詩鈔》)


回到北京後,鄧邦述對藏書進行了第一次編目,著錄之書達2.5萬卷,其中就有在吉林時所購之書。後來又續增1.3萬卷。因收藏了兩部極珍貴的宋版書——唐朝李群玉撰《群玉詩集》和唐李中撰《碧雲集》,他將自己的藏書樓取名為「群碧樓」。民國後,鄧邦述曾奉派為東三省鹽運使,後被趙爾巽聘為清史館纂修,編撰《清史稿》中的本紀、光宣列傳。1918年被選為安福國會江蘇省參議員,晚年寄寓蘇州,專心著述。1927年,為還巨債,鄧邦述將自己的藏書忍痛賣給中央研究院。1939年,他去世後,家屬又將其存書賣給了蘇州集寶齋、北京景文閣、東來閣、文殿閣等四家書肆。

鄧邦述任職吉林的時間,兩次加起來也不足4年,但如今,那遙遠的詩香伴著書香,仍然給後世的愛詩人和讀書人帶來一片溫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殷偉仁:古籍承載了中華文明的精粹
書有幾種不可養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