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漫畫 | 量子密碼學是怎麼來的?

漫畫 | 量子密碼學是怎麼來的?





在 1960 年代,有一個名叫威斯納

( Stephen Wiesner )

的本科生,他在美國布蘭蒂斯大學上學時,就開始對量子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般的本科生學了量子物理學以後,通常也就是放幾句「將來我要拿諾貝爾獎」的狂言,然後灰溜溜地畢業滾蛋。但威斯納與眾不同,他學會量子物理學後,忽然想到一個能發財的點子!








原來,在量子物理學中有一個奇怪的定理,叫作 「量子不可克隆定理」 。它的意思是說,如果你製造了一個量子態 X ,並且對外界保密,那麼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我們用 Ctrl + C 、Ctrl + V 那樣,克隆一個跟它一模一樣的量子態出來。



知道了這個原理後,威斯納忽然想到一個辦法,可以把它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威斯納想,市面上不是有很多假鈔嗎?如果我製造一種量子鈔票,像打水印一樣往每張鈔票放入不同的秘密的量子態,別人豈不是永遠也無法偽造或複製了嗎?







但是,你可能會問了,既然偽造者複製不了量子態,那他能不能測量一下其中一張鈔票中的量子態是什麼,然後照著測量的結果仿造一大堆偽鈔呢?答案是不能。這是因為在量子力學中,還有一個奇怪的原理,叫作 「測不準原理」 。也就是說,任何偽造者都不可能只測一次,就準確測出量子態的全部特徵來。






更加奇怪的是,量子態還有個毛病,叫做 「只能測一次」 。不論是誰,只要對任何一個量子態做一次測量,那個量子態就會瞬間坍縮,徹底變成另外一個狀態。所以,如果第一次沒測准,那麼永遠也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所以,如果威斯納設想的量子鈔票真的能夠實現,那麼只要量子物理學沒有被推翻,它就真的可以從物理上實現「不可偽造」、「不可複製」的願望。






當然,威斯納後來並沒有發財。因為他的設想只是在原理上可行,在技術上還實現不了。威斯納想,發不了財沒關係,發篇論文應該是妥妥的。於是,威斯納把他的理論寫成了一篇論文,投給了 IEEE

(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的一家期刊,結果卻慘遭拒絕。原因也很好理解,IEEE的那份期刊從編輯到審稿人都是搞信息科學的,根本看不懂這篇寫滿了量子物理學符號的論文。







在挫折面前,威斯納並沒有對自己的理論失去信心。俗話說的好,是金子總會發光!他立志一定要讓世人知道他的理論。於是,威斯納只要逮到機會,就會宣傳自己的「量子鈔票」理論,結果遭受了更多挫折!







幸好,威斯納有個好基友,叫作本奈特

( Charles Bennett )

,當時在哈佛讀研究生。於是,威斯納就去波士頓找本奈特,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告訴了他。別人可以不懂威斯納,但是本奈特不可能不懂威斯納。







聽了「量子鈔票」的理論,本奈特大為讚歎。於是,作為好基友,他只要逮到機會,便向他人介紹威斯納的理論。只是在當時,面對如此超前的理論,回應者始終是寥寥無幾。







就這樣過去了十幾年,直到 1979 年。




當時,加勒比海的一個島國叫波多黎各正在舉辦一場信息科學的國際會議。由於波多黎各是著名的海濱度假聖地,在會議期間,科學家們總會忙裡偷閒,跳到大海里暢遊一番。



有一天,一位叫布拉薩德的博士生

( Gilles Brassard )

正在海里游泳,忽然,他發現有一個人迎面向他游過來,越來越近,越來越近,然後……







經過一通海聊,布拉薩德終於搞清楚了。對面的這個人不是壞人,而是在他讀過的一篇文章中講到的一個科學研究的作者本人,叫本奈特。







當然啦,本奈特也不是隨便搭訕他的。布拉薩德曾經在國際會議上要做了一個報告,內容是「相對密碼學」。本奈特覺得這人肯定會對「量子鈔票」理論感興趣,所以特地游過來搭訕他。







布拉薩德和本奈特兩個年輕科學家一見如故。他們的思想經過劇烈碰撞後,很快發現,用「量子鈔票」的理論造鈔票雖然不行,但是可以往密碼學上面套啊!他們連忙潛心研究,在 1982 年時合寫了一篇論文,向世人介紹了一個新的理論,叫作 「量子密碼學」 。於是,在量子物理學誕生 82 年後,它和傳統密碼學的結晶,量子密碼學問世了。







不過,跟「量子鈔票」理論一樣,布拉薩德和本奈特一開始提出的 「量子密碼學」 方案,也有一個明顯不實用的地方。他們的初衷看起來很好,「用量子態來儲存關鍵信息」,可是,在 70、80 年代時,人們最擅長操縱的量子態是在真空中永遠以光速飛行的光子。想想看,你能把光子儲存在口袋裡,需要用的時候再拿出來用嗎?







光子就是用來傳播信息的,怎麼能儲存在口袋裡呢?於是,布拉薩德和本奈特靈機一動想到,既然光子不適合儲藏,只適合傳播,那我們幹嘛不發揮它的特長,讓它來傳遞某種「不可偽造」、「不可複製」的重要信息呢?




就這樣,在 1983 年,布拉薩德和本奈特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在這個理論中他們證明,科學家可以用光子形成的量子態,傳輸一組任意長的隨機密鑰。這個密鑰非常安全,發送者和接收者可以放心地用它來加密或解密一段信息。不用擔心竊聽,不用擔心偽造,因為量子物理學中的「測不準原理」和「不可克隆定律」,保證了它的完全性。這個理論就是後來支撐了量子密碼學半邊天的

量子密鑰分發







有趣的是,布拉薩德和本奈特在為他們的理論投稿時,只能把長篇大論縮寫成寥寥幾句話,因為他們瞄準的 1983 年度頂級資訊理論會議 ISIT 只接受「論文摘要」。




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布拉薩德也有一個好基友,叫作

巴爾加瓦

( Vijay Bhargava )

。巴爾加瓦正好在負責下一年的IEEE會議。於是,在巴爾加瓦的邀請下,布拉薩德和本奈特將他們的新理論寫成了一篇文章,發表在了 1984 年的一次IEEE的會議上。正是因為這篇論文,他們的理論終於獲得了更廣泛的關注。並且,該理論最終以他們二人的姓名首字母命名,叫作

 BB84 協議

( BB84 protocol )







就這樣,從 1960 年代威斯納不切實際的「量子鈔票」開始,到 1984 年 BB84 協議的發表,量子密碼學終於

正式

誕生了。 






註:


1. BB84協議的原始論文,至今已經被引用了已經超過7000多次。





?

BB84文章的引用次數




2.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量子密碼學已經發展成為一門理論與實驗交相呼應的成熟學科。1989年,科學家在32.5厘米的距離上,第一次驗證了BB84協議的設想。在2016年8月,中國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地將這一距離拓展到了1200千米。








3.  在1983年時,威斯納的論文終於在國際計算機協會的一份期刊Sigact News上發表了。更有趣的是,一位叫魏德曼

(Doug Wiedemann)

的計算機科學家讀了威斯納文章後,在1997年獨立發明了跟BB84一模一樣的協議。他不但將自己發明的協議也發表在Sigact News上,還給它起了一模一樣的名字,叫作「量子密碼學」。




參考文獻:


1. Nicolas Gisin, and et. al., Quantum cryptography, Rev. Mod. Phys. 74, 145-195 (2002).


2. http://arxiv.org/abs/quant-ph/0604072v1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墨子沙龍(MiciusSalon)」




更多精彩文章:





在絕對零度附近,觀察原子「戀愛」和分子「分手」 | 漫畫





整體思維怎麼「整」?量子計算有妙用 | 漫畫




製版編輯

 

|

 

皮皮魚



▼▼▼

點擊「閱讀原文」,直達知識分子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獨生子女政策促進了性別平等嗎?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怎麼辦?我們專訪了聯合國首席獸醫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