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罵人的口頭禪,並不是「娘希匹」 | 短史記

蔣介石罵人的口頭禪,並不是「娘希匹」 | 短史記

文 | 諶旭彬





大約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的電影、電視劇里,「蔣介石」經常會脫口而出大罵「娘希匹」。如今,「娘希匹」作為蔣介石的罵人口頭禪,已經深入人心。



此事起源於唐人的長篇小說《金陵春夢》。




唐人原名嚴慶澍。他的《金陵春夢》,是一部奉命而作、特意在香港發行再引入內地、為現實政治服務的歷史小說——

晚年給友人李耕五的書信中,

嚴慶澍

留有「自1951年奉命寫《金陵春夢》」等字句。




《金陵春夢》極愛讓蔣介石使用「娘希匹」一詞,凡描述蔣介石發怒處,幾乎皆可見到「娘希匹」的身影。1958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在內地發行該書。作為當時

「唯一能夠在內地出版的香港小說」

,《金陵春夢》風靡全國,蔣介石與「娘希匹」遂牢牢連結在了一起。




圖:1958年版《金陵春夢》封面




學者朱學勤的一段個人回憶,頗有助於理解《金陵春夢》與「娘希匹」之間的關係。時為文革期間,朱寫道:





「當時從高中生那裡流出一套《金陵春夢》,我好不容易排隊等到,

讀完後,就記住一句作者編排蔣介石的那句口頭禪:『娘希匹!

那天下午,我從福州路回來,徑直回校,教室里有幾個同學在講台上用毛筆亂塗亂抹。他們走後,我走上前去,拿起那枝毛筆,隨手就寫了個『娘希匹』,而且還加了個『!』,寫完即扔,揚長而去。當時根本沒有注意前面那些同學寫的是什麼,而且正好也被我寫字的那個胳膊肘壓著。第二天早上進校,即發現氣氛異常,早操也不出了,卻有公安人員的神秘身影。走到自己的教室,就聽有同學在嚷:『不得了啦,我們教室里有反動標語,有人在講台上寫了「娘希匹,毛主席萬歲!」,那張講台已經被抬到保衛處去了。』這一聽,如雷轟頂,後面還有什麼就聽不見了。……朱學勤啊,朱學勤,這一回你算徹底玩兒完了!」②



據研究寧波方言的學者周志鋒的考據,「希匹」二字,「

是一個很粗俗的、寧波人個個心知肚明而口裡一般不說的方言詞

,義為性交。其中『希』應作『嬉』或『戲』,二字都有戲弄義,……『匹』本字作『(月匹)

(左月右匹)

』……指女性生殖器。」③





圖:

《金陵春夢》作者嚴慶澍



那麼,蔣介石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究竟有沒有「娘希匹」這個口頭禪呢?




按《金陵春夢》作者唐人的好友、著名報人徐鑄成的說法,他曾親耳聽到過一次蔣介石用「娘希匹」罵人:





「1932年初,我由《大公報》派往漢口,當特派記者歷4整年。1933年,蔣在漢設『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還在國外的張學良將軍任副總司令(旋即回國就任,代行總司令職權)。蔣由南昌經九江乘軍艦抵漢履任時,我曾到碼頭採訪。碼頭戒嚴,文武百官畢集,自不待絮述。我還記得一事:

當時漢口公安局長兼總部總務處長陳希曾,為蔣的後輩親信(陳其美先生之侄,果夫、立夫之堂弟),在場指揮一切。不知因何事引起蔣的惱怒,突然鬆開宋美齡夫人的手,對陳踢了一腳,還加上一句『娘希匹!』我聽到他這句口頭禪,僅此一次。

」④




「娘希匹」是寧波方言里常見的罵人話,蔣介石又素有易怒易罵人的毛病

(蔣日記中對此多有反省,不贅引)。

面對能聽懂這話的對象(至少得是浙江籍的親近之人),蔣罵出「娘希匹」,似乎是有可能的。




徐鑄成的回憶里有一個小錯誤——「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設立的時間,並不是1933年,而是1932年5~7月間。蔣介石「由南昌經九江乘軍艦抵漢」的時間,則是1932年的6月28日。





圖:左翼報人徐鑄成




據蔣介石日記記載,他於1932年6月7日自南京乘船出發,6月8日到安慶,6月9日到九江後上廬山牯嶺,6月27日下山至九江乘艦,28日上午到黃岡游赤壁,下午四點攜宋美齡等人抵達漢口。



當天的日記里,蔣顯得相當平靜:





「上午,與妻甥等,到黃岡游赤壁。下午四時到漢,晚到總部視察,與浩生定作戰方略,及軍隊區分,為事在人,此時以多接見武漢及湖北優秀分子為要。」⑤




通常情況下,蔣當天若是罵了人、打了人,常會載入日記,做一番反省。比如:





「上午,批閱,見客,馬鶴天,申凌霄為縣長之才也。

下午,為衛隊腐化發氣,甚怒,痛罵失態也。

」(1932年9月1日)



「上午,批閱後到南京會客,商議倭事,

為力行社書記荒唐幼稚,心又燥急,痛罵切齒,自失態度,戒之。

」(1933年1月7日)⑥




當然,即便徐鑄成的回憶為真,但他「僅在採訪的公開場合見過(蔣介石)屈指可數的幾面」,聽到「娘希匹」也「僅此一次」,仍不足以證實蔣介石在罵人時以「娘希匹」為口頭禪。





圖:休閑閱讀中的蔣介石,約攝於1938年



蔣介石侍從室留在大陸的工作人員,也曾以親歷者的身份,對「娘希匹」一事發表過意見。比如,汪日章(1933年進入侍從室)的說法是:





「蔣介石小時受儒家文化薰陶很深,平時說話比較講究禮儀,我沒有聽到過他罵娘希匹。

有時實在氣極了,就露出句『混蛋東西』

,我聽到他對王世和罵過幾次。」⑦




另一位蔣介石的侍從參謀周振強,在回憶文字中留下了自己挨罵的情形:





「(蔣介石)指著我的鼻子,破口大罵:』『

你這個笨蛋

,不分青紅皂白,隨便放槍,險些造成人命血案,真是該死,非槍斃你一次,你才知道厲害!』罵得我狗血噴頭,不敢吭一聲。……

有時他罵我『混蛋』

,我也甘之如飴,從不覺得可恥,甚至拿『打是親,罵是愛』、『愛之切,責之嚴』這些古話來自我解嘲。」⑧




曾任勵志社副總幹事的侯鳴皋,也留下了相似的回憶:





「據我所知,蔣介石發脾氣時,是要打人罵人的,經常挨講打罵的,首推侍衛長王世和。王世和是蔣母王采玉的族侄孫,論輩份是蔣的表侄,他對蔣赤心忠良,……但此人貪污腐化,曾被蔣兩次革職。

蔣經常罵王『混蛋』。

」⑨




從這些回憶文字里,可以得見:蔣介石罵人時選擇的口頭禪,並非寧波土罵「娘希匹」,而是通行全國的「混蛋」。




這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無論在什麼時代,無論是誰,若是離開了家鄉出來闖蕩,都會很自然地投入國罵的懷抱,而不再使用家鄉土罵——畢竟,別人聽不懂的罵(比如「希匹」二字),是沒有意義的罵。走出寧波奉化的蔣介石,自然也不例外。




可惜的是,寫《金陵春夢》的唐人,只顧著往故事裡塞入寧波元素,沒有能夠意識到這一點。





圖:美國《TIME》雜誌封面,表現出了蔣介石性格中易怒的部分





注釋


①李耕五,《唐人給我的幾封信》,收錄於:《魏都文史資料 第3輯》,第42頁。


②朱學勤,《「娘希匹」與「省軍級」——「文革」讀書記》,《 上海文學》1999年第4期。


③周志鋒:《「娘希匹」小考》,收錄於:《周志鋒解說寧波話》,語文出版社,2012,第110頁。


④徐鑄成,《我採訪蔣介石》,收錄於:《 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第36卷總第104~106輯。


⑤蔣介石日記,1932年6月28日。


⑥蔣介石日記,1932年9月1日;1933年1月7日。


⑦《在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的日子:侍衛官回憶錄》,團結出版社,2005,第303頁。


⑧周振強,《在蔣介石身邊當侍衛官的見聞瑣記》,收錄於:《文史資料選輯》總第137輯。


⑨侯鳴皋,《蔣介石的內廷供奉機構勵志社內幕》,南京出版社,1989,第28頁。






推薦閱讀




朱元璋刪《孟子》,具體刪了哪些內容? 





語文教材里的「四大論證方法」邏輯混亂,是有害的 





「三元里大捷」打得英軍磕頭求饒,是不是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馴化長江流域,比馴化黃河流域晚一千年的原因 | 文摘
西班牙政府,為何長期迴避自己的近代史記憶?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