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山探究古越人懸棺之謎
龍虎山探究古越人懸棺之謎
沿著在山崖上鑿出的登山道,攀上懸崖觀景台向前方眺望。不遠處,鑲嵌在陡峭石壁上的一座座崖墓就像一個個巨大的謎團,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春秋戰國時期的龍虎山地區,曾是古越人生息繁衍之地。對於古越人的崖墓群歷經二千六百多年風雨仍留存至今之謎,有關科研文化、文物考
古部門曾在龍虎山進行過三次大規模的發掘和考察。現簡述如下:
第一次發掘是1978年10月至1979年1月。此次發掘共清理18座崖墓,37副棺木,6具較完好的人骨架,出土陶器、原始青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紡織品、紡織工具、樂器等文物共220件,均屬春秋戰國時期的珍貴文物。
第二次發掘從1990年6月開始,共用了兩年時間,主要是為了揭開崖墓升棺之謎。在經過長時間的考察、研究、實驗後,專家們披露出古越人
崖墓升棺方法如下:古越人先從山頂垂下兩根粗繩,並將一人採用盪鞦韆的辦法盪進墓洞中;另一根繩則穿過木製滑輪,繞過山頂上的樹樁,連著山腳下的木製絞車,由幾個人同時絞動絞車,就能將放在河船中並己系好粗繩的棺木慢慢升起,當棺木升至與洞口平行位置時,先入洞之人即可將懸空的棺木拉入洞中。整個懸棺入洞之謎這樣被破解了。如今,這一方法己演變成了揭示龍虎山懸棺之謎的固定表演節目。
至於古越人為什麼要把先人葬於懸崖之上,考察時專家是這樣分析的:古越人認為絕壁懸崖能防止人和野獸的的侵襲,可以讓祖先在寧靜幽
冥的世界中安息。另外,當時古越人也信奉:葬得越高,升天越快。
第三次懸棺科學考察是2005年4月至5月。由中科院、北京大學、國家博物館、美國哈佛大學、韓國國立文化研究所等單位組織的二十多位專家,在龍虎山對千年崖墓進行了一次最大規模的考察。考察的結論是:一.龍虎山浸泡在水中己有6500萬年以上了,且水位升降變化不大,排除了懸棺是古越人放入崖洞後,由於水位下降而形成懸棺的可能性。二.這些懸棺均屬春秋晚期,距今大約2500-2600年。其中,十三弦琴有兩千五百年歷史,比中國有史記載的十三弦琴早一千年。三.發掘的木紡織機械和印花織物,把中國的紡織史上推了五百至六百年。四.懸棺升棺之
謎的基本破解,對國外,特別是東南亞一帶的崖墓科考也有深遠的影響。
以上簡述,就是目前對千年懸棺之謎的解讀。也許,懸棺之謎並沒有真正被破解。
今天,當看到吊在半空中的懸棺上,有幾個正在模仿古代棺木升棺過程的藝人像雜技演員一樣,上下翻滾表演時,不由得生出諸多感慨來。其中,感慨之一是古人的智慧:居然在沒有先進起重設備的2600年前,能設法把先人葬在了懸崖絕壁之上;感慨之二是今人的聰明:居然在科學昌盛文明的2600年後,能想出把古人的懸棺安葬法變成了純粹的商業表演。
或許,只有靜靜流淌的瀘溪河水和河兩岸形態各異的丹山奇峰,能給心浮氣躁的人們帶來心境的平和。


※從《秋庭嬰戲圖》看宋朝孩子如何玩遊戲
※術士勸諫皇帝防奸臣,自己卻被奸臣暗算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