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日本的 「中華料理」 與 「中國料理」

日本的 「中華料理」 與 「中國料理」

日本的中餐,分 「中華料理」 和 「中國料理」 兩種。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其中卻有不小的區別。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日本的「中華料理」店中常見的餃子套餐(pixta)




中餐在世界遍地開花,頗負盛名,征服了天南海北食客們的味蕾。在日本,中餐店更是隨處可見,大家有沒有在日本嘗試過中國菜呢?




日本的中餐店分為兩種,

一種叫 「中華料理」,一種叫 「中國料理」。

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在菜品、價格、餐廳的檔次和氣氛環境上有著很大差別。



前者,也就是 「中華料理」 的餐館一般提供天津飯呀干燒蝦仁呀等適合日本大眾口味的日本中式家常菜,價格經濟實惠,多由日本人或是老華僑經營,店面以質樸狹小的居多,並且在街頭隨處可見;而後者,即寫著 「中國料理」 的中餐店,老闆和廚師很多都是中國人,一般不會為迎合日本人的口味而特意去改變傳統味道,提供地地道道的中國菜,比如魚翅、北京烤鴨等,價格自然也比較貴,屬於高級餐館,店內布置也頗有中國風格,有些還給人以富麗堂皇之感。




因而,對於一般的普通日本百姓來說,他們更熟悉的是 「中華料理」,提到中餐,往往腦袋裡浮現的也是經濟實惠的日本化的中餐。





日本「中國料理」飯店裡的中餐菜品



中餐在日本一般認為是在江戶時代最先傳入長崎的。最初主要是以點心為主的「卓子料理」。之後在定居長崎的華僑們的推廣下得到普及,而且為了迎合日本人的口味而作了種種改變。慢慢地,在京都大阪東京等城市也得到普及。到了大正昭和時期,「中華料理」 作為大眾菜肴開始流行。




日本人最喜歡吃的拉麵其實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日本最早關於中國麵條的記載中稱,明朝遺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後,用麵條來款待日本江戶時代水戶藩的領主德川光國。明治時代,日本人在中國面的基礎上,為迎合一般百姓的口味,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創新,逐漸形成為現今風味獨特的一種日本大眾麵食,也成為了每位中國遊客到日本必去品嘗的日本美食之一。




另一個很有代表性的食物是餃子。據說日本人最早吃到中國的餃子是在江戶時代,但那時還是百姓可望不可及的食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在一般民眾中得到普及。由於戰敗後的日本兵士回國以後失去了工作,走投無路之下,就把在中國學到的做餃子的手藝用上,開起了中華料理店,讓一般的老百姓也吃上了餃子。




日本的餃子皮薄,注重餃子餡;而中國的餃子皮厚,不僅講究餃子餡,中國人還非常在意餃子皮是否勁道。在對餃子的認知上,中日兩國之間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那就是,在中國,餃子是作為主食食用的;而對日本人來說,餃子是一道菜,在日本的中華料理餐館裡,你常常能看到日本人餃子配米飯吃的奇異光景,讓中國人大跌眼鏡。




另外,在日本說到餃子,一般指的是煎餃,而且餃子餡里還喜歡放大蒜,把蒜剁碎放在裡面。而在中國說到餃子,大家往往聯想到的都是水餃吧,大蒜則是放在蘸汁調料里的。有意思吧!



日本還有許多中國人沒有聽說過的中國飯菜,比如天津飯。提到天津飯,大概很多喜歡動漫的朋友會想到 「七龍珠」,是的!那裡面的名字就是來源於此。日本的 「天津飯」,是將雞蛋和水、蝦仁、蟹肉、蔥花、香菇等配料攪拌在一起,煎出一張鬆軟的芙蓉蛋,然後蓋在米飯上。其實在天津根本沒有這道菜,它不過是日本人發明的 「中華料理」 而已,因為符合了喜歡吃雞蛋的日本人的口味而大受歡迎。




另外還有一種叫 「辣醬炒蝦仁」 的菜,它是四川出身的日本著名中餐廚師陳建民在川菜乾燒蝦仁的基礎上,結合日本人的口味 「再創作」 而成的一道中式日本名菜。由於日本人不習慣豆瓣醬,因而在調味時添加了番茄醬和蛋黃,以此來調和辣味。日本的 「中華料理」 普遍味重又偏甜,麻婆豆腐也同樣因為口味問題而改用日本山椒來代替花椒,和四川正宗的麻婆豆腐比起來,少了一份辛辣的刺激,更易於被日本人接受。




所以,概括地來說,在日本,相對於正宗地道的高級中餐 「中國料理」,「中華料理」 指的是已經本土化的、迎合了日本人口味的大眾菜。當你去日本旅遊時,不妨找一家 「中華料理」 小飯館,去嘗一嘗那裡的日本味兒中餐,比較一下 「中華料理」 的味道和我們的中餐到底有哪些不同,這一定也是個不錯的外國文化體驗吧。




撰文:張夢恬(日本大學法學部)


本文轉載自日本網 

https://www.nippon.com/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客觀日本 的精彩文章:

我家孩子和日本漫畫的邂逅
中日合力推翻定論!新FT合成催化劑可大幅削減鈷用量

TAG:客觀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