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原大戰大敗,閻錫山為何照樣當上了山西土皇帝?

中原大戰大敗,閻錫山為何照樣當上了山西土皇帝?

原標題:中原大戰大敗,閻錫山為何照樣當上了山西土皇帝?


民國十六年六月,弔詭的一幕發生了。給北洋系當了十幾年小弟的山西省主席閻錫山在見到吳佩孚和孫傳芳被北伐軍打的屁滾尿流後,拿出了一份不知道從哪裡搞來的孫中山密信。閻錫山聲稱,這是孫先生當年寫給他的囑託,讓他委身於敵營,等到革命軍討伐之時,立刻反正,投身於國民革命之中。於是乎,山西省土皇帝閻錫山搖身一變,就任為國民革命軍北方總司令,山西全省懸掛青天白日旗,晉系全部加入國民黨,這算是參加革命了。


而在九個月之前,馮玉祥也在綏遠的五原縣誓師,當場宣布:全體國民軍忠於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決心出師北伐,國民軍全體將士加入中國國民黨。他自己就任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鹿鍾麟任總參謀長,共產黨員劉伯堅任政治部副部長,並聘請蘇聯顧問烏斯曼諾夫為政治軍事顧問。國民軍遂即出征,聲援從兩廣北上的北伐軍。


馮玉祥和閻錫山加入國民黨,絕對是當年最搞笑的事件了。因為就在一年前,閻錫山還聯合張作霖一起打過馮玉祥,奉系和晉系聯軍幾乎要把馮玉祥的國民軍給打崩潰了。馮玉祥走投無路之下投靠了蘇聯,是在蘇聯人的幫助下才回的血。所以馮、閻二人是死敵關係,西北軍的將領沒有不恨閻錫山的!



備註:閻錫山打馮玉祥,是因為當時山西被西北軍的勢力給包圍了。閻錫山為了自己的利益選擇跟張作霖聯手,打退了馮玉祥的擴張。但是西北軍和晉系卻結了仇。

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中國的北洋系算是徹底被消滅了。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國民黨的五大新派系: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馮玉祥的西北軍、閻錫山的晉綏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張學良的東北軍。當時的這五大派系雖然打的都是青天白日旗,表面上向三民主義效忠,但是實際上他們的組織結構卻是天差地別的。


這其中,蔣介石領導的中央政府是組織結構最好的,因為中央軍靠信仰籠絡人心;其次是新桂系和晉系,靠利益和鄉情捆綁軍隊士氣;最差的就是馮玉祥,除了利益什麼都沒有。


引用當時蔣介石身邊的頭號智囊楊永泰的話來說:應該用軍事手段(戰爭)解決李宗仁;經濟手段(收買)和政治手段(安撫)解決閻錫山;用外交手段(聯合)手段解決張學良;用威逼利誘的辦法解決馮玉祥。另外楊永泰還提到了剿共的問題,應該用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辦法。因為紅軍不是軍閥,單純的武力征剿是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中國只要存在窮苦少地的農民,紅軍就會有生存的土壤。


楊永泰的主張,其實說白了就是:張學良遠在東北,不是大患;新桂系控制中原,威脅是最大的,而廣西人又團結,李、白二人又有很大的野心。所以要先穩住張學良再用軍事手段打垮李宗仁(蔣桂戰爭);接著用收買的辦法穩住閻錫山,讓晉綏軍不要插手。山西人雖然也團結,但是閻錫山的眼界不如李宗仁和白崇禧;最後再收買馮玉祥的部將,引誘石友三和韓復渠先後脫離了馮玉祥,削弱西北軍(蔣馮戰爭)。這樣一來,新桂系被瓦解,李宗仁和白崇禧被迫下野;馮玉祥也被迫離開部隊,被閻錫山軟禁了起來。北方的反蔣勢力被大大削弱


從蔣介石和楊永泰對閻錫山和馮玉祥的差別對待就可以看出,馮玉祥這廝是最不經打的,基本上沒有動什麼武力,西北軍的韓復渠和石友三就投降了蔣介石。馮玉祥的部隊雖然人數眾多,但實際上是沒有任何政治信仰,沒有任何鄉親概念的草台班子。信奉有錢就是爺,有奶就是娘的宗旨。誰給好處多,他們就聽誰的指揮。馮玉祥帶著他們壯大了,所以他們都聽馮玉祥的指揮。當馮玉祥不能帶他們升官發財的時候,他們就拋棄了馮玉祥。

西北軍的這種倒戈現象,在中原大戰之前就已經有苗頭了,馮玉祥很自負,當時還沒當回事。只不過在中原大戰爆發後,他算是徹底領悟到了什麼叫「人心盡失」了。



當時閻錫山釋放了馮玉祥,讓他回西北重新召集自己的部隊。準備馮、閻兩家聯手,共同討伐蔣介石。去潼關迎接馮玉祥的是西北軍的二當家鹿鍾麟,馮和鹿見面後,首先就問鹿:今後應該怎麼辦?鹿說:我們打算整頓內部,養精蓄銳,坐以待時。馮當即否定,認為應該聯合閻錫山一起倒蔣。鹿表示不同意這樣做,並說此事關係重大,須和大家商量。因為鹿鍾麟已經和西北軍將領商量好了,準備聯合叛變的韓復渠和石友三,一起攻打山西


這個計劃當時已接近成熟了,馮玉祥卻在這個時候忽然回到了陝西,宣布要聯合閻打蔣,這不是跟整個西北軍的將領對著幹嗎?因此,馮玉祥回到西北軍,他的那些十三太保們,表面上是一種見到爸爸一樣的喜悅,其實暗地裡都在罵娘。這個昏庸、粗暴、無能、虛偽的老爹回來幹什麼啊?摸不清楚這個老爹又要鬧出什麼幺蛾子的事。


馮玉祥回到陝西的第二天,便召開了師長以上將領參加的會議,在會上宣布了聯閻打蔣的決心和這樣做的意義。當時除了師長葛運隆主張討蔣而外,其餘的人全部都是默不作聲,既不同意,也不敢反對。西北軍的將領都認為,咱們屢次吃閻老西的虧,受老西的騙,還不如直接把閻老西給滅了!這樣一來,整個北方就都是西北軍的勢力範圍了。就憑西北軍的垃圾裝備(掄大刀片),根本就滅不了他蔣某人。只要蔣介石退守江南,西北軍就拿他沒轍。既然滅不掉,又何必要跟他死磕呢


說實話,將領們的看法比馮玉祥要靠譜。但是馮玉祥已經習慣把自己當爸爸,把部將們當兒子了。爸爸說什麼,兒子們照做就是了,吵什麼吵啊?兒子沒有反對爸爸的權力!於是,西北軍就在這種將領們罵娘、士兵們怨聲載道的背景下參加了中原大戰。


果不其然,馮玉祥又坑了一把西北軍。戰爭一開始,西北軍在馮玉祥的催促下毫無保留的跟蔣介石血戰,打的最激烈的時候,馮玉祥這個二愣子直接給孫連仲下令,讓他把留守在後方的甘肅、青海、寧夏三省的部隊也全部調到前線。孫連仲當時都懵逼了,如果連這三個省都不要了,假如戰爭打敗了,西北軍豈不是連棲身之地都沒有了?孫連仲拍電報,表示不同意馮玉祥的命令。馮玉祥嚴令孫連仲執行,不然有你好看的!最後孫連仲沒辦法了,只得把看家的兵力東調。甘肅、青海、寧夏當地的馬家軍在蔣介石的支持下,乘機佔據了三省!馮玉祥這廝連退路都沒有了。


戰爭打到後期,西北軍人心渙散。因為軍事上翻盤已經沒有希望了,而西北軍的後路又被馮玉祥自己給斷了!唯一還掌握在西北軍手上的地盤只有陝西,但陝西當時正是大旱災,餓莩載道,回去也是餓死。將領們都在徘徊觀望中尋找自己的出路,覺得跟著馮玉祥這個二愣子混,真是太尼瑪愚蠢了。再加上蔣介石派人四處拉攏多方利誘,有一些意志不堅定的西北軍將領便投靠了蔣介石。


剩下沒有投降的高級將領,比如鹿鍾麟、宋哲元、趙登禹、吉鴻昌等人,雖然他們對馮玉祥仍然還很忠誠,但他們也再不認可馮玉祥的領導能力了。當然了,馮玉祥這個大哥他們還是認的。只不過西北軍領導人這個位置,不能再讓馮玉祥幹了。所以既然馮玉祥已經不能領導西北軍發展壯大了,那乾脆就讓他下野吧!


最後,馮玉祥完全是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宣布下野的。當時的西北軍一盤散沙,趙登禹的實力最強,但是他把領導人的位置讓給了資歷更老的宋哲元。於是宋哲元就取代了馮玉祥成為西北軍的領導人。在宋哲元的領導下,一些不願意投降蔣介石的西北軍將領全部聚攏到了二十九軍。需要強調的是,這些人並沒有叛變馮玉祥,他們還認可馮玉祥的江湖地位。但是領導人的位置不能讓給他!


要對西北軍負責——這是宋哲元當年經常說的一句話。馮玉祥不負責,那麼就要下台!很正常的現象。



反觀閻錫山,他雖然也敗了,像商震和徐永昌這樣的大才之人離開了晉系,傅作義也帶著人馬單幹了,晉系的實力大大受損。但是閻錫山還是能籠絡住山西人的民心!因為閻錫山縱然有一萬個缺點,但是他對山西人很關照、對自己人也很好,有這一個優點就足夠了。他不像馮玉祥那樣不負責,因此晉系將領都認可閻錫山的領導人地位。


另外,晉系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凡是有大才華的人,閻錫山都留不住!因為閻錫山的大局觀不夠,就像一個錢鋪老闆,只會算小帳,不能成大事。跟著閻長官混,縱然不會吃虧,但在政治上也沒有什麼前途。而閻錫山又不喜歡挽留人才,願意走就走,從不強留。最後就導致山西的人才都在外面替其它勢力效力,留在閻錫山身邊的人,很少有大才之人。這些人沒有一個人能罩得住山西,最後也只能把閻錫山請回來了。晉系這一特點,與西北軍有很大的不同。西北軍的將領單幹的很多,但是晉系的不多。



總的來說,閻錫山雖然大局觀不足,但是他在山西的名聲很好,他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晉系的將領要是沒有閻錫山的領導,就如果一盤散沙一樣。所以他最後回到山西,晉系將領都是支持的。


而反觀馮玉祥,他除了打仗,真的是一無是處了。閻錫山是大局觀不足,他則是完全不懂政治,也不尊重自己的將領。中原大戰之前,將領普遍就有反戰情緒,他卻要一意孤行。既沒有深入的了解部隊的思想情況,也沒有對將領進行反覆的說服工作,仍然是象過去一樣,獨斷專行,完全以命令行事。他認為應該聯合閻錫山,誰都不能說個不字。誰要說閻不好,他就很不高興,斥為不顧大局。最後慘敗導致散夥,也是必然的了。



最後再說說馮玉祥和閻錫山這兩個人。


民國時期,著名相士(算命大師)彭涵鋒曾給馮玉祥看過面相。跟馮玉祥當面說的時候,誇他會是一代梟雄,日後必有大器。但背地裡卻跟旁人講:馮玉祥這個老粗,貌似劉備,才如孫權,而志比董卓,詐如呂布,運只袁紹。言外之意,此人在日後一定會攪得天下大亂,但最終也就是袁紹的命。


不得不說,算命先生的評價還是很準的。馮玉祥作為基層士兵出身,他的起點跟賣草鞋的劉備有得一拼,能把一直雜牌部隊發展成三十萬人的西北軍,也算他有本事了。但是劉備是以大哥身份待關、張,馮玉祥則是以親爹身份待將領。有些由士兵提撥起來的將領,即使已經當了軍長、總指揮,乃至當了省主席了,馮對他們仍然象對待子侄一樣,不肯給以應有的尊重和禮貌,甚至他們在他面前連吸支香煙的自由都沒有。這種尿性,要是混的好,大家還能服氣;要是混的不好,必然是眾叛親離。因此有些高級將領漸漸感到太受拘束,表面上對馮仍很恭順,但在內心裡都有了自己的打算。



無獨有偶,山西王閻錫山也找相士給自己面過相,算命的說他面相雄奇,有和帝王身份相符的奇相。結果沒過多久,閻錫山就被袁世凱整得服服帖帖,差點連小命都丟了。從北京回到山西後,閻錫山對親信說:算命先生說的沒有錯,我還是有帝王之相的,只不過現在北京有袁世凱這個更大的龍,把我壓住了,讓我沒有辦法完全的施展


從這一點來看,閻錫山比馮玉祥知命。皇帝誰不想當,關鍵是要有那個命才行啊。像馮玉祥那種家長做派,閻錫山干不出來。或者說,像閻錫山這種小地主家庭出身,讀過四書五經的人,比馮玉祥的要有內涵得多。這或許就是情商高低的區別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鹿野史 的精彩文章:

匈牙利與羅馬尼亞為什麼成為世仇?
唐太宗第三子李恪,父母皆為皇族帝裔,他為何沒當上皇帝?

TAG:白鹿野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