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食補無效?PNAS揭示:兒童慢性營養不良是腸道菌在「作怪」

食補無效?PNAS揭示:兒童慢性營養不良是腸道菌在「作怪」

食補無效?PNAS揭示:兒童慢性營養不良是腸道菌在「作怪」

這一發現已於8月20日以「Stunted childhood growth is associated with decompartmentalization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overgrowth of oropharyngeal taxa」為題發表在《PNAS》雜誌上。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學博士、本研究首席作者Pascale Vonaesch說:「治療慢性營養不良的傳統療法,通常是為受影響的兒童提供微量營養素、均衡的飲食和充足的食物,但這隻能糾正30 %的生長遲緩。」

腸道菌導致營養不良

這就表明,長期營養不良不僅與缺乏食物有關,它還與免疫問題和慢性腸道炎症有關,而後者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2016年,巴黎巴斯德研究所、馬達加斯加巴斯德研究所和班吉巴斯德研究所合作開展的一個非洲生物區項目,正是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些疾病的潛在機制並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第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集中研究了兒童的腸道菌群,以確定營養不良兒童小腸中細菌種群的特徵。

「我們已知這些孩子患有腸道炎症。尤其是小腸中的絨毛變得遲鈍,妨礙了小腸有效地發揮消化和吸收營養的作用,」作者之一Philippe Sansoneti說,「但是我們不知道通常的細菌數量在多大程度上被改變了。」

為了闡明這個問題,研究小組對居住在塔那那利佛(馬達加斯加)和班吉(中非共和國)的400名患有及未患慢性營養不良的兒童的糞便和十二指腸液進行了分析,並進行了細菌培養和宏基因組分析,旨在揭示所有存在的微生物物種,結果令人驚訝。

口咽菌是主謀?

Pascale Vonaesch評論道:「我們預計營養不良兒童中的腸致病菌如彎曲桿菌、志賀氏菌甚至沙門氏菌會增加,但是我們肯定沒想到會出現口咽菌(oropharyngeal bacteria)!」

「最讓我們吃驚的是這些細菌的數量之多。」 Sansoneti補充道, 「我們已經在一些炎症性腸病和結腸癌中觀察到了這種現象,但是這樣大規模的遷移還從未見過。口咽菌數量是對照組的10到100倍。」

食補無效?PNAS揭示:兒童慢性營養不良是腸道菌在「作怪」

圖片來源:Pixabay

部分口咽菌群因其炎症特性而聞名,且似乎已經越過了通常使它們留在鼻咽和口腔中的屏障,向胃和腸遷移並定居。在馬達加斯加和中非共和國營養不良的兒童中觀察到這種不尋常的大規模遷移表明,細菌的這種遷移與他們的起源、飲食習慣和環境無關。

這種腸道微生物特徵的來源和後果是慢性營養不良的特徵,儘管最初的理論已經出現,但仍有待闡明。研究人員介紹,受營養不良影響的兒童口腔衛生也很差,會經常感冒。

Philippe Sansonetti解釋,口腔和鼻咽菌群可能會過度生長,然後被吞食,在缺乏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進入消化系統。闡明這些信息,有助研究人員發布有效的預防信息。

從長期來看,這種腸道微生物特徵,加上為非洲生物群項目進行的流行病學、生物學和人類學研究的數據,將有助於確定慢性營養不良的原因,促進診斷,並最終改善對這一全球健康威脅的治療。

責編:浮蘇

參考資料: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Cell:對抗白血病40年,救命葯終於觸手可及
基因產業強心劑|「測序者計劃」有望推動產業發展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