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關係轉暖才兩天,日本剛又跑去南海給中國製造麻煩,還拉美軍壯膽

關係轉暖才兩天,日本剛又跑去南海給中國製造麻煩,還拉美軍壯膽

原標題:關係轉暖才兩天,日本剛又跑去南海給中國製造麻煩,還拉美軍壯膽



自從幾年前中日東海島嶼爭端激化後,兩國關係長期處於僵持狀態。近幾年,由於受到較大地緣政治和經濟壓力,日本方面開始尋求改善中日關係以擺脫尷尬的地緣處境。隨著日方高調宣稱安倍將於年內訪華,中日關係也顯露出「破冰」曙光。然而,中日關係的「堅冰」尚未徹底消散,日本便又按捺不住軍事野心,公然在南海與美軍一同挑釁中國,中日關係前景再度黯淡。

2018年9月1日據環球網報道,近段時間,美日打著「維護航行自由」名義在南海海域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美國方面出動以美國海軍噸位最大的「里根」號航母領銜的航母戰鬥群,而日本方面不僅出動先進的「村雨」級驅逐艦和「秋月」級驅逐艦各一艘,甚至還將一直飽受爭議的「加賀」號直升機母艦也派出來,堪稱「精銳盡出」。


然而,日本一面在南海拉著美國向中國「揮拳頭」,一面卻像沒事一樣派出外務省事務次官來華為安倍年底的訪問「鋪路」。據日本媒體透露,日本政府希望藉助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40周年這個噱頭改善中日關係。為此,日本政府做出很多積極舉措,如恢復擱置已久的中日貨幣互換協議便是其中重要一項,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已經就此事前往中國與財政部部長劉昆會談。



事實上,日本政府這次表現出的「兩面派」做法來源於日本現實經濟與軍事考量。作為東亞軍事大國,「稱霸亞洲」一直是日本不變的目標。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便努力向這個目標邁進。可隨著二戰後中國綜合國力快速發展,日本在亞洲已經沒有明顯軍事和經濟上優勢。所以,日本若想繼續作「稱霸亞洲」的美夢就必須對中國加以「制衡」,這就可以合理解釋為何日本此番要聯手美國攪局南海。

但中國與日本的地緣態勢卻又導致日本不能恣意惡化與中國關係,一方面中國經曆數十年發展後已經擺脫曾經落後的殖民經濟,逐漸形成比較成熟市場,而日本狹小的國土與嚴重的老齡化社會決定日本必須實施外向型經濟政策。這種情況下,中國龐大的市場與日益優化的勞動力市場對日本經濟發展就具有決定性作用,不僅日本的產品需要中國市場來消化,日本部分企業還需要藉助中國的優質勞動力來彌補本國勞動力不足,所以緩和中日關係對日本經濟而言可謂「生死攸關」。


另一方面,幾年前的東海爭端令日本認識到中國軍事力量已經發展到任何大國都不能將之忽視的地步。而激化東海爭端不僅使日本付出巨大經濟代價,還帶來中國海空軍加大西太平洋軍事存在的後果,使日本疲於應付,這導致日本軍事隱性開支一路上漲。可解禁集體自衛權後,日本經濟承受快速增長本國正常軍事建設開支就已經非常吃力,如果再因為與中國爭端激化而增加大量餘外軍事開支用於應對來自中國軍事壓力,那可能會是日本經濟不能承受之重。因此從減輕自身軍事壓力角度而言,日本也有著改善中日關係的主觀願望。



正是在兩種矛盾意識衝擊下,日本才出現當下這種令人費解的「兩面派」做法。可這種做法絕非今天才有,安倍之前多數政府都對華採取「政冷經熱」方針,即大力推進中日經濟關係而在軍事和政治上進行遏制。同時,又將經濟上密切關係作為政治和軍事的「緩衝器」,一旦出現中日關係緊張便「經濟先行」,當關係緩和後便「政治和軍事當道」,安倍今日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想將中日關係恢復到以往這種「政冷經熱」狀態中。

安倍政府的算計不可謂不精妙,可日本政府缺乏全局眼光的傳統依然束縛著他的思維。亞太局勢已經和二戰前大不一樣,中國的發展步伐已經不可阻擋,而日本也不是亞太唯一大國,諸強共存已為定局。所謂「政冷經熱」只能作為權宜之計,治本之道是促進中日共同發展,讓日本真正融入亞太。但「明治維新」後,日本崇尚歐美群雄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這使日本成為亞太「異類」。如果日本不改變陳舊的思維,那不要說「稱霸亞洲」,就是想「融入亞洲」也會非常困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劍 的精彩文章:

土耳其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剛剛打完敘利亞,又將手伸到另一個國家
世界盃期間打出一記「重拳」!剛剛,俄羅斯的反擊讓北約很不適應

TAG:軍事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