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融不過就是在家裡讓了個梨,為何一下搞得天下聞名流芳千古

孔融不過就是在家裡讓了個梨,為何一下搞得天下聞名流芳千古

原標題:孔融不過就是在家裡讓了個梨,為何一下搞得天下聞名流芳千古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記載在《後漢書》中,「(融)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後來通過歷代兒童啟蒙教材《三字經》的廣泛傳播,「孔融讓梨」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


(孔融讓梨)


那麼,「孔融讓梨」其實是一件很小的事,為什麼其知名度會那麼高呢?我試著來分析一下。第一,「孔融讓梨」這件事,看起來小,其實不小。


為什麼說「孔融讓梨」其實不是小事呢?因為「取大棄小」乃是人的本性,尤其對一個小孩來說,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當然了,若是大人經常對他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這也不算什麼。不過,從「大人問其故」來看,應該是大人沒有教過他這樣。而大人沒教過,他竟然能這樣做,這尤其是難能可貴的。


說這件事不是小事,還在於這裡涉及到儒學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儒家學派的兩大重要弟子——孟子和荀子,還就「人性善」還是「人性惡」的問題展開過討論,後世也為此爭論不休。但人們普遍地認為,荀子的「人性惡」更有道理一些。而「孔融讓梨」這件事,卻是「人性善」的最好註解,所以尤其難能可貴。


(孔子畫像)


第二,孔融的身份特殊,其小時候所做的這件事,意義重大。孔融是孔子的二十四孫。


我們知道,孔子的地位是非常尊崇的,因而,從漢朝開始,孔子的後人,就在後世歷朝歷代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漢高祖曾封孔子第8世孫為奉祀君,此後一直封祀不斷。從宋朝開始,孔子的嫡長子孫,又被封為奉聖公、衍聖公,一直到民國,才取消這個封號。


既然歷代尊奉儒學,因此,孔子後人的言行,就尤其值得關注。因為儒學對於他們來說,不僅僅是「國學」,而且還是「家學」。「孔融讓梨」這件事,可以說是對儒學最為生動和直接的註解,因為會受到廣泛關注。


(董仲舒畫像)


第三,「孔融讓梨」在當時有非常重要的存在價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這個亂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們不能各安本分,農民不像農民的樣子,要舉旗造反。諸侯大臣不像諸侯大臣的樣子,要僭越皇位。皇帝不像皇帝的樣子,荒淫誤國。而「孔融讓梨」的價值,就在於這事體現了一種順守本分的思想。孔融說:「我小兒,法當取小者。」 孔子要求「克己復禮」,董仲舒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孔融覺得小兒該食小梨。如果天下人都能像孔融一樣,各安本分,那麼就不可能出現天下大亂的情況了。


不光是東漢末年,後世也一直存在這個問題。因此,「孔融讓梨」的事,不僅當時意義重大,後世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曹操)


?第四,孔融後來因為「不孝」被曹操殺掉,讓「孔融讓梨」之名更大。孔融最後是被曹操殺掉的,罪名主要是,他說父母對兒女並沒有啥恩情。父親不過是情慾發作的一個結果,母親不過是一個容器罷了。因此,子女也沒有必要對父母孝道。


但是,據魯迅先生分析,孔融這樣說,其實是他對時人不遵禮法,不安本分的一種「怒其不爭」的表現,尤其是對曹操僭越皇位的不滿。也就是說,是一種反諷,是一種「曲意」的表達,並非他的本心。


不管是怎麼回事,總之這反常的表現,又反過去讓他小時候「讓梨」這件事,變得更加有名。

(參考資料:《後漢書》《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女當了太子妃後,當皇后,當太后,為何最後又返回去當公主
成吉思汗把汗位給窩闊台,又把軍隊給拖雷,他不怕拖雷造反嗎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