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道教神仙譜系

道教神仙譜系

道教關於神仙的信仰和追求,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從根本上講源於所謂的大道。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就是道的化身,道生一,一就是元始天尊;由一生二,二就是靈寶天尊;二生三,三就是道德天尊;三生萬物實際上就構成了完整的萬物生化過程。簡單地說,宇宙萬物都是由至高無上的神——三清尊神創造的。

道教不僅認為他們所尊崇的神創造了宇宙萬物,還在臆想中認定宇宙間存在一個凌駕於人間之上的神仙世界,其中除了三清尊神還有各司其職的眾位神仙,他們共同成了完整的神仙譜系。

首先是玉皇大帝:是統率天地的萬神之首,統領著天上、地下、陰間一共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四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維(東北方、東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總稱十方;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總稱四生的一切生物,以及天、人、魔、地獄、畜生、惡鬼總稱六道的一切,並主宰一切生靈的吉凶禍福。

其次是「四御」:玉皇大帝之下有四方大帝輔助玉皇大帝統管天地,稱為「四御」,分別為: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祇,「四御」是統率天地萬神者,此外,「四御」還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天道其分工明確,職責明晰,權利明了,在道教的神仙譜系裡具有極高的地位。

北極紫微大帝:協助玉皇把控天道。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統率三界星神、山川諸神,為萬象之宗師、萬星之教主。能夠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司掌人壽禍福,統領幽冥諸事。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佐助玉皇權衡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諸星,並主持人間兵革皇權之事。

后土皇地祗:(又稱后土娘娘):幫助玉皇執掌陰陽生育、萬物生長、河山秀麗。

南極長生大帝:可說是元始天尊之元神分身。輔助玉皇管理人間災難禍福。

再則是東王公、西王母:有專門掌管仙籍的神,東王公與西王母。所有成仙的人,進入天庭都要先拜見西王母,然後拜見東王公,算是報個到經受審查,之後,才能進入三清聖境,最後見到最高的神——元始天尊。

四是天官、地官、水官:在東王公西王母之下,還有分管天、地、水的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

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一品賜福天官,紫薇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賜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無洞混靈三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五是分管人間休咎的星君:——

五星七曜星君:五星指的是木星、火星、金星、水星、土星。五星又叫五曜,加上日、月合稱七曜。道教尊七曜為神,名為星君。道教以日為陽精,作男像,以月為陰精,作女像。東方木德真君:主發生萬物,變慘為舒。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福慶,宜弘善迎之;南方火德真君:主長養萬物,燭幽洞微,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厄疾病之憂,宜弘善迎之;西方金德真君:主就斂萬物,告成功肅,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怪刑獄之咎,宜弘善迎之;北方水德真君:主通利萬物,含真辰靈。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災滯駭掠之苦,宜弘善迎之;中央土德真君,主四時廣育萬物,成功不愆,如世人運氣逢遇,多有憂塞刑律之厄,宜弘善迎之;

至於日和月,有遇日君者,必得仙術;有遇月君者,所求皆得,有所得者即是度世人不死之術,道教徒中也常有為轉變年運、祛病除邪、祈福延年而參拜星神之神者。

四靈二十八宿:四靈,又稱四相或四像,指的是天上四方星宿所組成的圖像,既東方的青龍,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北方的玄武。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龍,曰左青龍;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其形如鶉鳥,曰前朱雀;西方奎、婁、胃、昂、畢、觜、參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豐、牛、女、虛、危、寶、壁、七宿,其形如龜蛇,曰後玄武。

專管風雨雷電的雷公電母,龍王風伯;還有門神、灶神等。這些不同級別、各司其職的神,構成了完整的神仙體系。

道教徒認為神仙是永恆的,成為神仙后就可以過上沒有任何束縛的自由自在、悠然自得、逍遙快樂的生活;神仙有巨大的神力和能量,他們無所不能、無所不會、無所不神;神仙居住的世界裡,到處是瓊樓玉宇、雲霧飄渺、仙樂撩繞,到處呈現安詳、快樂、和諧的美好氛圍。

道教勾勒這樣一幅迷人的仙境,而後鼓勵門徒。只要通過虔誠的信仰和規範的修鍊,就能得道成仙到達這樣的境界。在這種理論的引導下,一代一代的道教徒無休止的煉丹、修道,苦苦追求,希望有潮一日過一把神仙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竹林八賢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佛教文化

TAG:竹林八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