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許世友說:上面有人來查,我一人頂著,資本主義帽子我一人戴

許世友說:上面有人來查,我一人頂著,資本主義帽子我一人戴

原標題:許世友說:上面有人來查,我一人頂著,資本主義帽子我一人戴


大橋順利通車後,許世友又以極大的熱忱和旺盛的精力投人到了農業建設上。他下鄉巡視蘇南、蘇北,發現農民家裡很窮,解放十年了,他們仍過著與解放初期差不多的生活,甚至在蘇北有的縣裡,還存在吃不飽,穿不暖,而要靠上面救濟的生活。


他心裡一陣陣絞痛。在座談會上,他啟發乾部、農民們找原因,雖然眾說紛紜,但是歸結起來,原因有兩條,一是公社所有制,不能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二是很多人將自留地、養雞養鴨搞副業生產,視為資本主義尾巴,束縛了農民家庭副業的發展。


由於這兩個原因,造成農民們仍在貧困線上徘徊。許世友分析後認為,公社所有制問題,在全國帶有普遍性,要解決這個問題,得由上面討論解決,這不是他這個大司令或省革委會主任所能解決的。


可是,搞不搞家庭副業,上面有統一說法。一個省,一個地區範圍內可以統一認識。作為全省的主官,俗話說,為官一方,整天跟著別人喊「革什麼命」,而廣大群眾的生活搞不上去,起碼的溫飽問題解決不了,這算什麼革什麼命家呢?


回到南京,許世友同另外幾位副主任碰頭後,決定召開縣以上須導幹部擴大會議。為時五天的會議上,氣氛極為熱烈,會上形成兩種意見,大多數人心有餘悸,認為自留地、家庭副業是資本主義尾巴,只能割不能發展;


而少數人認為,集體經濟效益不好,發展自留地、家庭副業,可以彌補集體經濟的不足。這兩種總見在會上各執一見,互不相讓,激烈爭論不休,大家只好把眼光投向許世友。


長期的軍人生涯,使得許世友養成了心胸坦蕩,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的作風。他見會場上意見無法統一,便掃了大家一眼, 說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他心情沉重地說:「同志們,魚米之鄉的江蘇現在沒有糧吃,沒有豬肉吃,沒有雞蛋吃,蘇北的很多生產隊幹部竟然發證明給農民出去要飯,南京火車站內,天天可見大量的要飯隊伍擁入南京。同志們,我們坐江山多少年了?還有餓肚子的,這簡直是對我們的諷刺!他們這些人能說我們好嗎?能不罵你們這些當官的嗎?」



許世友沉下臉說:「我看你們被群眾罵是活該!」台下的幹部們都低著頭不說了,許世友緩緩口氣,接著說:「我認為,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政策不對,我們應注重實際,統一對家庭副業的認識,有人不關心民眾生活,整天關門搞路線鬥爭,反對農民種自留地,反對群眾養雞養鴨。請問諸位,在哪本書上說過農民不能種自留地,不能搞家庭副業的?五畜興旺民族興旺,也代表國家興旺嘛!」

台下一片寂靜,大家都靜靜地聽許世友的發言。這時,他的臉拉得很長,語氣也十分嚴厲,他逐個點起一些反對搞家庭副業的縣革委會主任的名來。


聽到許世友點自己名的人,緊張地站了起來,小聲地應一 聲:「到!」許世友毫不留情地問:「反對農民養雞養鴨,組織一批人亂殺亂砍,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這究竟是為什麼?」



有人低聲解釋說:「地區有的領導說這是資本主義尾巴,所以——」「不要說什麼所以了。」許世友一揮手,說,「這種說法是錯誤的。你們回去後,要大膽地鼓勵群眾種自留地,搞家庭副業,上面有人追查的話,有我一人頂著,是資本主義帽子,我一人戴!」他語氣堅決,充分肯定了自留地和家庭副業的意義,認為是農民的小銀行。


他認為,農民養了雞,大人小孩吃雞蛋就不愁了,雞蛋的營養很髙。多餘的雞蛋農民們還可以去賣,解決了城裡吃蛋問題,解決了農民的零花錢。他想起自己深入農村見到的情況,心情就很沉重,他說,「現在的農民真可憐,一點收人都沒有,你們不能視而不見這些現實的問題啊!」

這次會議,打消了各級領導的顧慮,全省掀起了大搞副業的熱潮。許世友也常常下鄉,走到哪裡,他總是問那裡幹部,養了多少豬,多少雞,農民們自留地種得如何。江陰華西村吳仁寶回憶起往事,深情地說:「我們至今都很想念許世友將軍,他的工作作風很深人,很實在,他到我們村來調查時,聽了我們幹部的彙報後,就到農民家的房前房後去巡視,看到豬羊滿圈,雞鴨成群,就興奮地對我說,農村幹部的任務就是領導農民走富裕道路,農民生活好了,幹部就當好了。」


「他還要我們幹部伸出雙手給他檢查,如果手上有厚厚的老繭,他就說你是好乾部,是領導農民走富裕道路的好乾部。如果發現這個幹部手上沒有繭,他就毫不留情地批評你是懶漢,限期要你改正。」



經過許世友的努力,不到半年,江蘇農村的副業搞上去了, 農貿市場繁榮起來了,物價也穩定了,江蘇省的副食品不僅自給自足,還向周邊城市銷售。全國各地紛紛到江蘇來採購副食品。

有的地方幹部回憶說,江蘇的鄉鎮工業,經歷了三個階段, 頭一個階段是1958年的什麼大什麼躍進,很多縣土法上馬,辦起了自己的工業。1960年調整經濟規模,許多企業下馬。後一二階段,1963年開始恢復,又辦起了鄉鎮工業。1966年「什麼文化什麼大革什麼命」 開始,又遭批判停產。


第三階段,1968年,江蘇成立了省革委會,許世友在革委會的擴大會議上提出了響亮的兩個口號,一是大打工業之仗,二是大打礦山之仗。



那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許世友提出「兩個大打」,很多單位出現了 「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的矛盾。為了解決這三個矛盾,他在各種會議上,鼓勵各級幹部振奮精神,開動腦筋,發動群眾自己找資金、找人才、找技術,後來,他還加了個找市場。鄉鎮企業實際上實行的是市場經濟。


80年代,江蘇同全國一樣,實行了變革,市場充分放開,江蘇的鄉鎮企業不僅能生存下來,而且如魚得水,發展迅猛,這與他那時的工作是分不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國啟 的精彩文章:

劉亞樓急得要不到東西,生氣地罵道:你們年輕人的腦子叫狗給吃了
劉亞樓對方子翼說:敵強我弱,一定要打好第一仗,我談5點你記著

TAG:高國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