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日真題丨憑自己的努力,決定自己未來的樣子,過上最想要擁有的生活

每日真題丨憑自己的努力,決定自己未來的樣子,過上最想要擁有的生活

原標題:每日真題丨憑自己的努力,決定自己未來的樣子,過上最想要擁有的生活



打卡格式丨打卡+錯的題號


同學們在對話框輸入 每日真題就可隨時複習做過的錯題啦!另外咱們的每日真題會在周五~周日持續推出,一方面同學們有時間做題,另一方面也便於其他時間為同學們推送高考歷史考點、難點。


1.《史記》載:「德厚者位尊,祿重者寵榮……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材料現象反映出(  )

A.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念


B.節用尚賢的墨家思想


C.貴賤有序的禮樂制度


D.尊卑有別的宗法觀念


解析: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念材料無從體現,故A項錯誤;「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可知材料強調等級秩序下的合理行事方式,與節儉沒有關聯,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事有宜適,物有節文」可知,森嚴的等級制度下強調社會各階層必須遵守貴賤有序的禮樂制度,故C項正確;尊卑有別的宗法觀念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質,故D項錯誤。


答案:C


2.貴族的基本特點是獨立領土領民,經濟上完全獨立於君主,政治上相對獨立於君主,是能夠與君主抗衡的社會力量。古代中國從社會結構、生存條件上決定貴族階級消亡的制度是(  )


A.郡縣制 B.察舉制


C.科舉制 D.宗法制


解析:郡縣製取代貴族領土領民的分封制,從社會結構上決定了貴族階級的消亡,同時郡縣制實行後,貴族經濟上完全依靠君主供養,政治上完全以君主為代表、並受到君主的嚴格控制,貴族的生存條件也沒有了,故A項正確。B、C、D三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A


3.宋神宗在《資治通鑒》的序言中寫道:「光之志以為周積衰,王室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平王東遷,齊、楚、秦、晉始大,桓、文更霸,猶託尊王為辭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韓、趙、魏為諸侯,周雖未滅,王制盡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據此可知,司馬光以韓、趙、魏三家分晉作為春秋戰國分期的依據是(  )


A.禮崩樂壞


B.諸侯爭霸


C.生產關係變革


D.分封制的瓦解


解析:「光之志以為周積衰,王室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威烈王自陪臣命韓、趙、魏為諸侯,周雖未滅,王制盡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體現了司馬光認為周朝的倫理綱常被破壞是春秋戰國分期的依據,故A項正確;司馬光認為諸侯爭霸是禮崩樂壞的結果,不是分期的依據,故B項錯誤;材料與生產關係變革和分封制的瓦解無關,故C、D兩項錯誤。


答案:A


4.秦統一六國後,「(六國)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此外,六國富豪被遷至京城咸陽,一部分遷到巴蜀、南陽、三川和趙地。秦始皇採取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鞏固分封制 B.增強地方權力

C.加強中央集權 D.打破世襲特權


解析:秦朝廢分封制,推行郡縣制,故A項錯誤;秦統一六國後,將六國王子皇孫遷到咸陽,部分遷往巴蜀、南陽、三川和趙地,主要是為了削弱地方權力,加強中央集權,故B項錯誤,C項正確;材料與世襲特權無關,故D項錯誤。


答案:C


5.秦統一巴蜀後,「移秦民萬家實之」,秦滅六國後,「輒徙其豪俠於蜀」。這一措施(  )


①充實巴蜀人口,加強蜀地控制 


②削弱六國勢力,鞏固秦朝統一 


③促進蜀地開發,推動民族融合


④強化皇權專制,實現社會流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秦統一巴蜀後,「移秦民萬家實之」有利於充實巴蜀人口、加強蜀地控制,故①正確;秦滅六國後,「輒徙其豪俠於蜀」有利於削弱六國勢力、鞏固秦朝統一,故②正確;秦統一巴蜀有利於促進蜀地開發和推動民族融合,故③正確;「強化皇權專制」與地方管理無關,故④錯誤。A項符合題意。


答案:A


6.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徵,對古代中國社會政治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宗廟中稱亡父為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後也。宗其繼別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義也。——《禮記·大傳》


王者旲(宗廟祭祀的一種祭名)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庶子王亦如之。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於上,宗易於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禰也。——《禮記·喪服小記》


材料二 古代中國不存在宗教組織或官方祭司,一個家族的父權制家長主持祭祀祖先靈魂的儀式。家長作為這個家庭活著的成員和去世親屬之間的中間人,擁有極大的權威。他不僅主持自己家裡舉行的祭祀祖先的儀式,而且還主持旁系家庭的紀念儀式,這種儀式可能包括上百人。


唐朝尤其是宋朝時期的中國父權制社會結構日漸加強……宋朝時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較之從前更加全面繁複。原來僅限於記住先祖的名字並在家內舉行儀式,祈求他們的保護。這一時期,後代們孜孜不倦地尋找其有跡可循的先祖的墳墓,並在墳墓旁舉行紀念他的活動和儀式。整個大家族的成員會不遠萬里地去參加每年一度的紀念已逝先祖的儀式。


——《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主要敘述的西周的繼承原則和祭祀原則,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周的繼承原則和祭祀原則是建立在什麼政治制度之上的。(10分)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宗法制對家族、宗族和國家政權有何積極影響。(10分)

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從繼承製、祭祀等方面歸納出原則,然後指出建立在宗法制的政治制度之上。第(2)題,結合材料所述,概括出對後世的影響,根據題干要求分別說明。


答案:(1)嫡長子繼承原則;大宗為百世不遷之宗、小宗五世則遷之宗的祭祀原則。宗法制。


(2)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了家族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以血緣親情來維繫王權的威嚴和穩定,把「國」和「家」密切結合在一起,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強化了王權。


君說題目不錯就點個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中歷史老師 的精彩文章:

100條歷史典故,深度了解中國史!看過的人都收藏了~
每日真題丨聽說你今天有些小確幸?一起來打卡吧!

TAG:高中歷史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