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滴滴真正該做的,恐怕不是取消順風車

滴滴真正該做的,恐怕不是取消順風車






題圖:rawpixel / 知乎



順風車這類業務該不該被取消?





知友:魚非魚

(500+ 贊同,汽車、汽車行業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從交通總體規劃的角度來說,順風車其實是有非常大的益處的。




對於城市內部出行來說,因為順風車的費率明顯比提供類似服務的普通網約車服務和拼車服務要低,拋去油費、折舊、保險等成本後基本不賺錢,司機可能確實以順路載人的私家車車主為主。




可以說,在城市內,順風車業務才真正是 Uber 等出行服務企業的初衷——通過移動互聯網和匹配演算法將出行集中起來,從而改善交通效率。



而作為對比,目前互聯網出行服務的第一主力——網約車,雖然對於某些情況下提供了更方便更多樣化的出行服務,但很大程度上是增加了擁堵、能耗和污染的,甚至很有可能在很多情況下比計程車效率更低。如果政府不對其供給進行管制,確實很可能變成城市交通的毒瘤。




這裡舉個例子來具體比較一下:




假設有順風車司機甲和乘客乙,原本甲要從 A 點到 B 點,總路程是 10 公里,乙從 C 點到 D 點,總路程 6 公里,如下圖所示:






那麼各種不同的出行方式行駛的總里程如下:




1. 私家車:

甲乙兩人各自開私家車前往目的地,共需要行駛 10+6=16 公里。



2. 順風車:

甲開私家車前往目的地,途中通過順風車接送乘客乙,共需要行駛 3+6+3=12 公里,因為順風車多少要繞點路,比甲自己開車要遠一些,但肯定比兩人各自開車要近。(因為價格較低,需要車主繞較多路、但是帶人里程不多的順風車行程,恐怕也沒有車主接)




3. 拼車:

司機在 A0 處接到單,接單前找客過程中已空駛 2 公里,接單後再空駛 2 公里到達 A 點接上甲,然後行駛 3 公里到 B 點接上乙,之後分別在 C 點和 D 點放下乙和甲,共行駛 2+2+3+6+3=16 公里。



4. 普通網約車:

兩個司機分別在 A0 和 C0 處接到單,之前各自已經空駛 2 公里,接單後又各自空駛 2 公里。總里程是 2+2+10+2+2+6=24 公里。




5. 計程車:

兩個司機分別在 A 和 C 處看到路邊的乘客招手,之前各自已經空駛 3 公里,總里程是 3+10+3+6=22 公里。



可以看到,網約車一定比各自自駕行駛的里程更多,甚至很可能比普通計程車行駛的里程也更多。而即使是拼車與各自自駕相比,也可能不見得孰優孰劣。只有順風車是減少汽車行駛里程的。




而我們都知道,汽車行駛的里程越少,也就意味著能耗越少,污染越少,造成的交通擁堵越少。




對於目前被能源安全、霧霾和擁堵困擾的中國來說,順風車確實有很重要的意義。




而順風車的另一個常見用途則是短途城際出行。因為車速快,耗時少,單位里程油耗低,同時每單總價高,又不太受普通計程車和網約車的競爭(因為價格太高),城際順風車是有利可圖的,也存在大量的全職或兼職的營運司機在跑。




這次出事,溫州姑娘也正是從樂清虹橋前往永嘉,行程 60 多公里,屬於短途城際出行。




我對溫州當地的交通並不足夠了解。但一般來說,至少 20 座以上的長途中巴或大巴要能盈利,必須是客流量較大的線路。




而這趟行程一頭只是一個比較大些的鎮,另一頭也不過是個縣城,多半是沒有直達車的。即使有,恐怕班次也非常少。而去樂清縣城坐車,肯定是要比較折騰些了。



而我自己也經常乘坐滴滴順風車往返山東日照家中和青島機場,行程 140 公里,一般都是 3-4 名乘客的順風車拼車單。




日照到青島機場的客流量不小,有機場大巴直達日照,而且座椅寬大,遠比順風車舒適。而且全程高速,安全性更好,平均行駛速度也可能更快。但對於我個人來說,機場大巴也還是遠沒有順風車方便,原因有以下幾個:




1.

畢竟大巴需要多幾個人才能盈利,因此班次還是沒那麼多。每 1 小時或 1.5 小時才有一班,如果恰好錯過前一班,就要等好久。而順風車一車拉 3 人甚至 2 人就夠司機賺,一般 20-30 分鐘就能出發。長途飛行之後一般很累,加上往往回家時間也不多,能早一點回家總是好的。




2.

我家在日照市區東北角,如果要乘坐機場大巴,我需要先打車往南走十公里到達機場大巴站,上車後機場大巴再向西開穿過城市中心區,然後從城市西郊上高速,此時再轉往東北方向去往青島。回程同理。




而順風車往往是從城市東南方向出發,一路向北接夠客後,再從我家附近經過,走沿海一級公路直接往東北,二三十公里後上高速。對於我來說要近很多(雖然順風車為了省過橋費不走跨海大橋而走環膠州灣高速),而且整個城東地區都是這麼走比較快些。




再加上順風車直接送到家門口,以及等車時間少,大概能省 1 個小時時間。即如果坐大巴,出機場到進家門要 3.5 小時,而打順風車就只要 2.5 小時。




4.

有些時間沒有機場大巴,比如從青島機場出發早上最早一班也是 10 點,如果一大早的到達航班,就只能坐順風車。




5.

順風車價格 100 或多一點,大巴 85,但是大巴到站後還要再打車回家,總花費基本相同。(不然就是父母去接,看起來不花錢,但實際上他們跑一個來回成本更高)








實際上,早在滴滴順風車出現之前,這條路線上黑車也不少,從青島機場出來,就有黃牛把有意乘車的乘客與恰好過來機場附近回程空車的司機匹配在一起,也存在專門來回跑的黑車司機。




但是這種模式更混亂,價格貴而且不統一,安全性更難得到保障。而且雖然從機場回家很好搭車,但從家去機場因為起點分散,就很難搭車。順風車出現之後,其實是把這部分業務正規化了一些。




總的來說,順風車的靈活性是遠勝於長途車的,不但班次和線路的覆蓋率更勝一籌,而且最關鍵的是支持門到門,不需要任何換乘。




此外,有些時候公營長途車線路和時間的安排往往只是比較合理而不是最佳選擇,而且考慮到信息獲取問題都要盡量按整點和整半點發車,不一定是針對客流的最優規劃,而順風車這種個體戶模式只要有需求,就能有供給。




此外,因為順風車的兼職車主多,也很容易根據客流量的季節變化調整。




對於中國交通的最大難題之一——春運來說,所有公營交通包括民航、鐵路、長途汽車運量都很難大幅增加,而如果順風車發展足夠完善,大家拼私家車回家是能提供很大額外運力的。




而中國油價較高,高速收費也不低。人少的情況下自駕出行,如果順路少兩個乘客,也能大大減輕成本。退一萬步來說,開長途有個人說說話還能防止犯困。




我在美國有幾次自己開車往返洛杉磯與舊金山之間,600 多公里的行程,也因為這樣的原因而去美國城際順風車應用 Zimride 上找了兩個乘客,一個人按行價 30 美元,差不多能抵消油費折舊和自己多繞點路的辛苦錢。




有時候因為火車太慢(12 小時),飛機買的晚太貴(不提前買要 2、300 美元),大巴太累(8 小時,座椅不寬敞),往返車站 / 機場不找人送打車也很貴,純自駕又沒有伴,就會選擇這種方式過去。




而 Zimride 的安全機制也明顯比滴滴順風車要好。提前預約行程的時候,司機和乘客雙方都必須要讓對方看到自己的 Facebook 頁面。




快速瀏覽下,也就能對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有個大概的認識,雖然不能排除個別專門偽裝得人模人樣但內心卻很邪惡的人,起碼能篩掉大部分沒那麼聰明的潛在罪犯。





很顯然 zimride 和滴滴的取向並不一樣





對比下滴滴順風車的宣傳圖片,在暗示什麼呢?




中國雖然沒有 Facebook,但司機乘客雙方互相公開朋友圈(可以不公開加好友方式),可能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




而且,對於城際搭車或者頻繁上下班搭車來說,如果是私家車主,有社交的需求也正常,只要信息雙向透明,雙方都認可就沒問題了。




隱藏乘客信息可能並不是特別好的方案。因為開順風車的,特別是那些私家車主裡面,也有不少女性,她們也許也為了自身安全不想載男乘客。而也不是每個男司機都可以毫不畏懼乘客中可能的歹徒。




此外,順風車也很容易可以跟芝麻信用這樣的機構合作,要坐或開順風車必須要信用超過一定分數。而開順風車的門檻可以更高,司機和乘客也可以自行提高對對方的門檻要求。




而針對女性特殊的高危情況,也可以單獨設立一個只有女性乘客對男性順風車車主進行打分的「尊重女性評星」,低於一定分值後會停止向女性派單。




同時可以提供只對女性乘客開放點選,只對女性乘客可見的標籤。如果看到高危關鍵詞頻率出現較高,乘客也自然會提高警惕。

而如果順風車司機害怕女性乘車者亂打分要挾自己,也可以選擇不接載女性乘客。




乘客也應該可以選擇只搭乘有其他人拼車的順風車單,對於獨自旅行的女性來說,安全性肯定是能大幅增加的。




至於身份證、行駛證、App 用戶電子人臉識別、手機號四合一,這應該是目前中國技術手段下理所當然的驗證過程,滴滴沒有理由不做。




而司機的電子人臉也應該是對乘客公開的,既然想賺錢,就不應該那麼在意隱私。計程車司機的大頭照和姓名可是配上工號放在車內,可以隨時舉報的。




而考慮到行車安全,同時避免臨時註冊的歹徒,也可以要求本人名下有行駛證一年或更多以上才可以註冊為順風車司機。駕齡長不見得開車時間長,也無法排除掉那些臨時弄個車去犯罪的歹徒。




退一萬步來講,如果有身強力壯的人自信自己碰上歹徒也不怕,願意選擇順風車,也應該給他們以選擇的權利。




當然,最好是市場中有滴滴之外的其他運營商,讓人們真正擁有選擇的自由。壟斷總是滋生傲慢與懶惰。




辦法總比困難多,削足適履固然不可取,但因噎廢食也並非良策。




錯的是滴滴,不是順風車。




知友:Ivony

(2700+ 贊同,編程話題的優秀回答者)




短暫做過一段時間的順風車司機,簡單說幾點。




首先是順風車的出現是需求,並且是乘客的需求,說白了順風車就是拼車。從這一點上來講,順風車業務只要上線就一定有人用,因為需求是擺在那裡的,專車或是計程車的價格和順風車幾乎沒有任何可比性。




絕對的安全並不是剛需,只要價錢合適,人們是願意冒一定的風險的,譬如闖紅燈。




這裡的問題是,滴滴的順風車是打著順風車幌子的另一種業務類型,滴滴在順風車這個業務的產品研發上純粹是在走歪門邪道。而很多人根本沒有用過或者僅僅憑藉自己的想像對順風車指手畫腳亂提意見。




很多人對順風車有非常錯誤和片面的理解,大部分方案事實上真正實施事實上只會事與願違,因為非常簡單的道理,如果你們想要順風車更安全,就應該吸納那些更多以賺外快和小錢為目的的司機。




如果一個司機開順風車不是為了賺外快和補貼油費,那他會是為了什麼?!




所以,順風車的產品設計應當以保障司機經濟效益,乘客安全利益為出發點。以此我談談一些個人的看法:




1. 順風車應當是遠距離出行的首選方案,10km 之內順風車並不是理想的出行方案。




我看到有些人甚至建議取消跨城,高速的順風車業務。我想說你不如直接取消整個業務好了,你以為順風車司機能賺多少錢?




順風車的定價只能基本覆蓋油錢而已,如果接了順風車的單不走高速那還不如不接算了。




逼走了為錢接單的司機,那麼會剩下哪些司機呢?




2. 順風車應當鼓勵拼車。




事實上,每年春節都有人拼車回老家,拼的人越多,行程便越安全!一個單身妹子被司機拖到荒郊野外無法反抗,一車單身妹子司機能都拖到荒郊野外逐個那啥么?你以為司機都是施瓦辛格?




而現在的產品設計中根本不鼓勵拼車,拼車對乘客優惠而對司機的獎勵極低。並且,司機對拼車有完全的選擇權,乘客只能選擇不拼車,而不能選擇強制拼車。




建議順風車應當加入強制拼車的選擇,單身妹子可以選擇只乘坐已經坐上了一個乘客的順風車,安全係數可以提升很多。




3. 順風車應當定點上下車。




定點上下車對於司機和乘客的安全係數都是有極大的提升的,並且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異常情況。




選擇在治安崗亭,人流密集且有停車位的地方定點上下車,對雙方都安全。更可以節省司機的油費和溝通成本。




現行的產品設計中,順風車的上車點和下車點和滴滴專車一樣。我後來只要一看什麼便利店,什麼小區,不在大馬路上的上車點和下車點都一概不接了(繞幾個彎多出來的油費賺的錢都不夠)。而很多乘客根本不知道,產品也不做出引導……




上面說過了,順風車應當作為遠距離出行的方案,乘客多走幾百米路是可以理解的。




4. 順風車應當盡量匹配有過交易的司機和乘客,而不是匹配陌生人。




這個就不廢話了,這種措施可以大大的提高安全係數,而滴滴顯然不是這樣想的,滴滴甚至用快車一樣的調度演算法,刻意匹配陌生人,或者給新手司機分派更多的單,吸引他們留下來。




順風車每天的車主和乘客的路線相對固定,應當鼓勵車主和乘客購買月票,建立長期的合作互贏關係。




5. 與其搞那些沒用的人臉識別,不如給車裝上 GPS。




接連出現的事故裡面我們是不清楚司機的身份么?顯然不是,我們是不知道車在哪裡?人在哪裡!




搞這些什麼哄鬼的人臉識別意義何在?




我上面說過了,正確的順風車產品設計原則應當是:




保障司機經濟效益,乘客安全利益。




而滴滴的順風車設計原則是什麼呢?




保障司機交(pao)友(niu)需求,乘客(zhan)省(pian)錢(yi)需求。




所以我這種就想拉個人賺油費的司機,拉了十幾單順風車後再也不想拉了……




對的,我就是被某些乘客噁心到了……




最後,奉勸各位乘客,為了自己的安全,應當多從司機的角度考慮問題,求著你上車的司機恐怕不是沖著你那點兒油費來的。




戳小程序查看剩下的 486 個回答:順風車這類業務該不該被取消?










崑山「龍哥」砍人不成被反殺,後者算正當防衛嗎?


宮斗、偷情、賣腐,這些動物的交配方式簡直太奇葩


月經不規律?痛經?談談每個女孩都關心的問題


把東西放進購物車之前,先看看這 8 條包裝信息


滴滴順風車又出事,難道每次改進都要用人命做鋪墊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日報 的精彩文章:

《我不是葯神》:生與死只是一瓶葯的距離
知道 | 古人沒有洗髮水,是怎麼洗頭髮的?

TAG:知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