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微時代的文人頹廢,明末程嘉燧繪《孤松高士圖》
哲理
09-02
程嘉燧是明末詩人,畫家,擅畫山水。他的足跡遍布江南,他寫的詩要好於他畫的畫。他畫的山水深受黃公望、董其昌的影響。但他的山水畫缺乏寫生的基礎,程式化痕迹很重,透著一股頹廢之氣。大時代背景下的衰微,一般人是很難逃脫的。
明 程嘉燧 孤松高士圖 局部
明中期以後,董其昌把歷代畫壇分為南北二宗。董其昌認為,南宗是文人畫家的宗派,北宗是職業畫家的宗派。董其昌尊南宗抑北宗。董其昌的這種劃分,帶來一個很惡劣的影響。這使得某些人胡塗亂抹有了可乘之機,越來越多的文人畫家忽視了繪畫技巧,而強調創作過程中的「靈性」。程嘉燧雖然有才氣,但他也只能因循守舊、亦步亦趨地追求在董其昌之後。他的山水也是南宗一派,過多地追求文人雅逸、筆墨情趣,缺少了對真山真水的情感內涵。
明 程嘉燧 孤松高士圖 局部
這幅《孤松高士圖》是典型的三段式構圖,和董其昌的作品很類似,但他缺少董其昌以書法入畫的筆力,整體顯得孱弱。平遠法構圖雖是宋人之法,但沒有強大的寫實功力,使得整幅作品顯得更加蒼白空曠。唯一可取的就是意境還算幽深,畫風也可稱得上清秀。
明 程嘉燧 孤松高士圖 局部
遠山層疊,遠水無波,還是很有規矩的。但近處的那顆蒼松、矮樹,畫的缺乏生氣,雖筆力可取,但還是透著衰敗。無論是文人畫家,還是職業畫家,如果放棄對自然真山真水的追求,那隻能是閉門造車了。
明 程嘉燧 孤松高士圖 局部
程嘉燧作為一個明末文人畫家,他的畫作藝術性並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分享欣賞這樣的作品,意義在於,讓欣賞者了解到,掙脫時代的桎梏,是何其困難的一件事啊!
明 程嘉燧 孤松高士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