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友誼 臨帖三境界

王友誼 臨帖三境界

大美書畫

藝 術|文 化|美 學

關注

王友誼

中國書法院研究員

中國書協篆書委員會委員

第九屆書法篆刻展評審委員

臨帖三境界

王友誼

––

我認為臨摹與創作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水到渠成,條件成熟了事情自然會成功,否則將一事無成。因為書法創作是一件極為嚴肅的事情,它必須要有深厚的基礎積累,又必須有個人情感的表達。僅僅臨得像古人,只能說明有一定基本功。但如果個人的審美不成熟,個人的藝術思想沒有形成,則創作不可能體現出個人風格。所以臨摹是基礎,是步入書法傳統的唯一途徑。自古至今沒有哪位書法家能夠不通過臨摹經典碑帖而登上最高的藝術殿堂。

王友誼先生作品欣賞

臨摹可分為三個階段,概括為「務求形似」「形神兼顧」「得意忘形」三種境界。

形體是精神賴以寄附的物質基礎。所以,初學書在結體和用筆兩個方面都要千方百計求得形的相像,用古人的話說,就是要「一點一畫必求肖合,一字一行務追酷似」,只有這樣,才能學到前賢的法度,使自己的書寫習慣納入正確的軌道。在這個階段是要每臨寫完一個字,都必須細心對照所臨範本進行析查,找出在結體和寫法上的誤差,然後再認真臨習。如此反覆,直到完全寫像,處處酷似為止。經過一段這樣的嚴格訓練才能使自己心有擬效之方,手明揮運之理,寫出的字自然有某帖的法度可觀。這就是學習書法的初級階段「入帖」。

「形神兼顧」是指學書只「入帖」而得其形似是遠遠不夠的,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寫字匠而已,因為藝術的生命在於個性。因此,當臨摹臨到下筆即有某家某帖的體勢時,就不可再一味務求形似而亦步亦趨。而應以求神似為主,形神兼顧,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和境界。這時就需要對所臨之帖先作一番研究、欣賞,從中揣度書家的立意,分析研究書家的筆法、墨法、章法、結構規範等,並體驗捕捉範本的神韻及筆墨內涵,然後再帶著自己的心得體會去臨。由形似到神似,已經是有了質的飛躍。雖然未能完全跳出某家某帖,但是已初步具有自我的個性和風格。還要理解臨古人不僅是一個吸收的過程,同時也是個人風格積累及審美意識積累的過程,並且也是一個揚棄的過程。這即是前人所謂的「出帖」。

「得意忘形」是指臨帖到了能出入自由、形神兼備的階段,再臨時便可居高臨下,目無全牛,專追神韻,不顧形骸了。臨帖能做到「得意忘形」,就是從必然王國進入了自由王國,就能像蜜蜂采百花之精釀自我之甘蜜一樣,博取百家精華,廣集群賢之妙,融而化之,渾然天成。至此方可走進書法的創作階段。

王友誼先生作品欣賞

初學書法萬萬不可以一開始便「出帖」,尚未「入帖」根本就談不到「出帖」。未入便出是一種好高騖遠、不求實際的做法,只是欺騙自己,到頭來只能兩手空空,一無所獲,更談不上水到渠成。

臨帖(摹)手段是借古人這條船渡過河去,過河拆船,不留退路,去尋找自我,去創造出個性鮮明的藝術世界,才是真正的目的。那麼,借什麼「船」?又怎麼渡過古文字階段這條大「河」?朱和羹在《臨池心解》中談道:「作書要發揮自己性靈,切莫寄人籬下。凡臨摹各家,不過竊其用筆,非規規形似也。要得知形似者有盡,而領神味者無窮。」可知臨帖之法,貴在一「竊」字。凡善書者,必是善「竊」之人,其心也必「貪」。善「貪」善「竊」之人,也必能貪其要點,竊其「神味」,兼收並蓄,「會眾妙於一心,融天機而自得」。此外,篆書的臨摹,還要考慮到篆書的特點。無論是甲骨、金文、石鼓文還是小篆都僅僅是極富彈力的線條在作無窮的變化。

王友誼先生作品欣賞

什麼樣的線條才算有彈力?這正是「竊其用筆」的根本目的。對此胡小石在《書藝略論》中談道:「有一要義,須深切注意者:凡用筆作書之線條,必須有血肉,有感情。易言之,即須有豐富之彈力。剛而非石,柔而非泥。取譬言之,即如鐘錶中常運之發條,不可如湯鍋爛煮之麵條。如此一點一畫,始能破空殺紙,達到用筆之最高要求。」如何避免「湯鍋爛煮之麵條」,又如何達到「破空殺紙」,「有血肉,有感情」?我認為,首先是對線條「以力為美」「以力見功」的最高要求是否有所理解或感悟;其次是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真正達到「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三是善於從古人範本中發現、挖掘可以創新的因子,善於從生活和大自然中悟求自我,善於從客觀事物中把力的線條表現因素提取出來,融化到書法的線條之中。

王友誼先生作品欣賞

林散之先生在《筆談書法》中關於臨帖談到:「藝貴參悟!參是走進去,知其堂奧;悟是創造出來,有我的面目。參是手段,悟是目的。參的過程中有漸悟,積少成多,有了飛躍,便是頓悟。悟之後仍要繼續參,愈參愈悟,愈悟愈參,境界高出他人,是為妙悟。參悟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參是吃桑葉,悟是吐出好絲來。不參而悟,如腹中無葉而難吐絲。」臨帖階段吃的「桑葉」越多,在創作階段吐出的「絲」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行草書法技巧:發力點、主筆、筆速、控鋒
父親節,看古人筆下的「父」字!

TAG:書畫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