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你掛在嘴邊的這些話,正在毀掉你和孩子的關係!

你掛在嘴邊的這些話,正在毀掉你和孩子的關係!

說話之傷,都是暗傷,自帶緩釋效果,若無人點醒,至死不知。

——著名主持人馬東《好好說話》

「多多要進入青春期了。」黃磊也開始焦慮了。

黃磊出席活動時談到女兒多多

《爸爸去哪兒》中,黃磊和多多的關係令家長們羨慕。黃磊更是在節目中表現出了「模範爸爸」的一面,而萬分討人喜歡的多多,又讓黃磊被網友稱作「國民岳父」。

可就是這樣親密的一對父女,在女兒臨近青春期時,也會讓黃磊焦慮。

這樣的焦慮,不禁把我們帶回2014年熱播劇《小別離》的回憶里——

劇中的他,曾被女兒推出房門。

冷靜之後,他主動跟女兒認錯,希望把誤會解釋清楚,但是女兒並不領情。

他也知道要控制情緒,但是真的控制不住啊。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火藥桶,一點就著。

就像劇中海清說的那樣,「我是覺得我挺失敗的......」

曾經那個奶聲奶氣、總愛黏著爸媽的孩子,現在卻跟仇人一樣,是為什麼呢?

同事小何有一個剛上初中的女兒夏夏,母女倆的關係一向不錯。可是最近,小何卻開始為和女兒的關係苦惱。

「我女兒昨天居然學會摔房門了!」午飯時間,小何突然這麼說。

「怎麼了?」

「昨天一家人出去玩,她磨磨蹭蹭換了3套衣服、照了好幾分鐘鏡子,眼看電影都要趕不上了,她還要挑鞋子。我就說了她兩句,她就把包一丟,說不去了。」說著說著,她飯都吃不下了。

頓了一下,小何又說:「你都不知道,我話還沒說完,她就直接懟我,說我什麼都不懂,然後就進房間了,還故意把門摔上。青春期是特殊,但是也不能用青春期當擋箭牌吧?難道青春期我就不能管她了?」

話音剛落,幾個已經做父母的同事就湊過來,開始批判「青春期」。

「是啊是啊,青春期孩子難道都這麼叛逆?」

「我家孩子也很叛逆,哎喲那小脾氣。」

「我覺得越叛逆越要盯緊點,不然走上歪路怎麼辦?」

……

我在邊上聽著,聽到的全是大家對孩子叛逆的抱怨。

提起青春期,大部分父母想到的都是叛逆。孩子在青春期里的一系列行為,我們都習慣用「叛逆」來解釋。我們一邊說著孩子要獨立,一邊卻總希望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來做,某種程度上講,我們是不是也有一點「叛逆」呢?

從事兒童青少年和家庭心理輔導14年的家庭治療師——陳遙老師說,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現,絕不能用「叛逆」一詞就簡單概括。

青春期是孩子個體意識、人格、心理形成的關鍵時間,在這個階段,孩子追求獨立,渴望成為一個獨立於家庭的存在。其實家長眼裡的「叛逆」,背後隱藏的是孩子發展的必然規律。

為了幫助家長們更好的了解青春期,陳遙老師還總結出了以下三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正視負面情緒

有的家長可能會發現,您的孩子可能有許多不好的小習慣,比如咬指甲、暴飲暴食、扔東西等等。對於這些小動作,請不要急於糾正他們。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一些特定的行為動作來宣洩這些負面情緒帶給他們的壓力

也許你會說,這些行為是不好的,我要去培養孩子的情緒自控能力。但真相是,情緒控制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不合理的

阻止孩子的情緒宣洩反而會讓他們難以排解,就像是一個水庫,如果缺少管道,那麼時間久了,水就會溢出來。

理解孩子的「兩幅面孔」

讓很多家長感到吃驚又難過的是,孩子們在外界會表現活潑、陽光、溫和的一面,但面對家人的時候卻總是缺少耐心、說話刻薄。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孩子正處在一個尋找自我的過程中。

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調試」自己,他們仍然是家裡附屬品,但是他們並不喜歡這個身份,所以表現出來的情緒是討厭和反對。同時,他們正在嘗試從心理上獨立於家庭。

孩子所表現出的表裡不一致,並不是他們不知道這樣不好,而是他們知道卻無法改變,無法做到一致。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去協助他快速地、順利地度過這個轉換期。

換個方向想,正因為你是最親近的家人,所以他才會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暴露出來。

黃金4:1法則

許多心理學研究得出的結果表明,與孩子溝通要遵循4:1法則,即說四句好話才能批評一句,或是讓孩子感覺到(而不是你自己感覺到)你對他好四次,才能做一次原則性管教。

總結起來可以稱為「四正一負」——四個正面的加上一個中性或負面的,這樣才能維持良好緊密且正向的親子關係,家長手中的這條「風箏線」才不會太松,也不會太緊。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由於不清楚青春期孩子的變化,便往往無法找到合適的溝通方式,反而讓孩子疏遠。你可能會發現孩子可以跟朋友聊通宵,對你卻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這一次,紅人講堂與香港專業輔導協會副院士陳遙老師合作,推出青春期親子溝通專題課程,她將把十數年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精鍊成23節視頻課程,讓你成為最懂孩子的家長。

她是誰?

陳遙 Linda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碩士

香港及加拿大聯合認證家庭治療師

從事兒童青少年和家庭心理輔導18年

香港政府註冊社工及專業輔導協會副院士

陳遙老師大學本科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在受到畢業於香港大學的教授的影響後,她開始學習家庭輔導相關的專業知識,並且越來越喜歡這一行業。

2005年,陳遙老師從中國人民大學畢業,決定繼續深入學習社會工作的相關內容。填報讀研申請時,陳遙老師也曾在香港和美國兩個地方猶豫。

考慮到香港的社工制度和體系已經過80餘年的發展,其完善程度已經可以與海外發達國家媲美,再加上香港是華人社會,在那裡學到的知識能更好地被用到內地,陳遙老師最終還是選擇在香港攻讀社會工作專業。

陳遙老師獲得的各種證書

香港中文大學的社會科學與管理學向來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學科(目前在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榜上位於25名),而陳遙老師在就讀期間,不僅獲得了優秀內地學生獎學金,還成為港中大碩士研究生中第一個留港就業的社工,同時,也曾是港中大社工系最年輕的督導

畢業至今,陳遙老師已從事兒童青少年和家庭心理輔導十餘年,兼任上海名校班主任的培訓老師超過3年。她協助超過一萬個孩子成長,經過她深度輔導的家庭個案超過1000。此外,她還創辦了香港內地留港社工發展協會,現擔任香港宋慶齡教育學院培訓總監。

陳遙老師參加講座及會議

陳遙老師告訴我們,從她處理過的各種案例中可以總結出,家長和青春期的孩子們之間的矛盾,歸根結底都是不知道怎麼溝通造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萬個冷知識 的精彩文章:

只有人類才有真正意義上的下巴?

TAG:十萬個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