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三三:三公府徵召為官,為何遭到張紘拒絕

三國謀士系列之二三三:三公府徵召為官,為何遭到張紘拒絕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東吳集團草創時期可謂歷經艱險,之所以能夠在短期之內獲得成功,離不開兩位重要謀士。一位是彭城人張昭,另一位則是廣陵人張紘。自加盟東吳集團之後,這兩人分工明確,一人在幕後運籌帷幄,一人在陣前臨機決斷,在他們的協助下,孫策的平定江東之戰才得以順利進行。

在這個過程之中,張紘的歷史作用更為顯著。他不但是一位傑出的戰略家,為孫策指明了東吳集團的發展方向,同時還作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出使曹魏,成為剛剛崛起的東吳集團與日漸強大的曹魏集團之間溝通的橋樑,在他的周旋之下,東吳集團與曹操集團結成了短暫的戰略同盟關係,這也為東吳集團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氛圍,是一位對於東吳集團的草創、建立和鞏固都起到了關鍵作用的謀略家。從今天開始,本系列將對張紘這一人物進行連載,敬請指正。

張紘,字子綱,漢末徐州廣陵郡人,出生於元嘉三年(公元153年)。張紘青少年時期就前往當時東漢的最高學府——太學讀書,並拜博士韓宗為師,專研西漢學者京房《易經》及歐陽氏《尚書》,後來又在外黃縣跟隨濮陽人闓學習韓氏《詩經》、《禮記》、《左氏春秋》,早年就以學識淵博聞名於世。

張紘的學業結束之後回到了家鄉,不久便為廣陵太守、琅琊人趙昱所賞識,被推薦為孝廉,後來張紘又被推薦為茂才,不過張紘卻沒有去應試。到了中平年間,大將軍何進、太尉朱俊、司空荀爽等三公府都徵召張紘擔任屬吏,但張紘也稱病不去就任,而是繼續留在家鄉一心學問。

張紘推辭官職的這一段時間,漢末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大將軍何進聯合各地知識分子及士大夫與宦官爭權失敗被殺,之後是袁紹、袁術為首的世家大族在京城洛陽誅殺宦官,一夜之間外戚集團及宦官集團突然在漢末政治舞台完全消除。但接下來發生的卻是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來自西北地區的涼州軍閥董卓趁著朝廷出現政治真空的有利時機一舉攫取朝政,引發了士大夫及各地諸侯的不滿,一場征討董卓的戰爭在中原大地逐漸的展開。

不過,由於討董聯軍的內訌,這場戰爭不久之後便演變成了一場更大規模的群雄爭霸,東漢政權也從此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而張紘所在的徐州自然也難逃戰爭的厄運。自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開始,徐州便已經成為了曹操集團的攻擊目標。在隨後的數年間,徐州先後數次遭到曹操的進攻,徐州百姓傷亡慘重,不少人被迫逃往局勢較為平靜的徐州南部地區。

此時的張紘一面注視著徐州局勢的變幻,一面還在悉心的照顧自己年邁多病的母親。母親的病情也讓張紘不得不放棄離開徐州這塊是非之地、舉家南遷的打算,後來張紘的母親病逝,張紘又按照當時的風俗為母親守孝。而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少年英雄出現在了張紘的面前。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為劉備指明發展之路,卻忽略了一個人,導致悲劇的出現
三國謀士系列之一一四:孫策臨終之語,有兩點令張昭非常意外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