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不同的場合該如何泡茶?這些常識你應該知道

不同的場合該如何泡茶?這些常識你應該知道

「各種泡茶情況」分成使用場合的不同與飲用目的不同。

第一種場合,幾位朋友來家做客,正式泡一壺茶招待。

第二種場合,幾位朋友坐一下就要走,每人用蓋碗奉一杯茶。

第三種場合,今天舉辦某一項目的開幕式,數百人與會,備個大桶茶請大家喝茶。

第四種場合,單位里供應同仁整天的用茶,泡桶雙倍的濃縮茶讓大家兌著開水喝。

第五種場合,家人出去郊遊,準備一瓶茶水路上解渴。

第六種場合,辦公室或書房裡,一邊做事一邊喝茶,一邊讀書一邊喝茶。

不同的場合該如何泡茶?這些常識你應該知道

第一種飲用目的,為了鑒定多種茶彼此間的質量差異,實用鑒定杯組,在相同的水溫、用量與浸泡時間下,看看它們的茶湯表現。

第二種飲用目的,為了欣賞一泡茶,使用最適合這泡茶的水溫、茶水比例、沖泡器質地、浸泡時間、求得最高品飲效果的茶湯。

無論哪一種場合或哪一種目的,我們在泡茶時都會提到「用多少茶葉泡多少水」,也就是茶水比例的問題。

使用「國際評茶鑒定杯組」或「大桶茶」的時候,我們會經常聽到「3g茶葉泡150cc水」的話語,又稱為2%的茶水比例。

而談到「蓋碗奉茶」使用「含葉茶法」的時候,又會建議大家用1.5%的茶葉比例。

不同的場合該如何泡茶?這些常識你應該知道

實驗結果表明,使用水量1.5%的茶量,以適合它的水溫浸泡10分鐘,茶水內的水可溶物質已充分溶出,這時的濃度不但接近於一般人喜歡的程度,湯溫也降到可以馬上飲用的時候,在茶湯與茶水不分離的情況,慢慢飲用也不致於變得太濃。也稱為「含葉茶法」。

1.5%的茶水比例是可以應用在「國際評茶鑒定杯組」或「大桶茶」的,只是前者在評茶過程中茶湯容易變得太冷,而在後者有無法補救茶葉質量的問題。

在使用2%的茶水比例在「品茗泡茶法」上時,必須熟悉當時茶況所需的水溫與浸泡時間。如遇到該泡茶葉的原料太粗老時,可提高水溫或增加浸泡時間。

可是,使用小型壺泡茶時,我們會常說「用1/3或者1/4壺的茶量」,又不能以百分比來形容茶水比例了,為什麼呢?

因為無論1.5%或者2%,都是準備泡一道的茶葉用量,如果想連續泡幾道,如泡五道,那就使用「小茶壺法」。將茶量放至壺中的1/3或1/4(依茶葉鬆緊的程度),這樣的置茶量大約是「評茶鑒定杯」的5倍,所以第一泡的浸泡時間要縮短成1/5,也就是1分鐘左右,泡數也增加到5道。

不同的場合該如何泡茶?這些常識你應該知道

綜上所述,1.5%的茶水比例是經濟型的用茶量,2%的茶水比例是較易調節茶湯質量的用茶量。小壺茶的茶量是可以連續沖泡數道的用茶量。

為什麼前者用茶葉的重量,後者用壺容積的佔比來決定置茶量呢?

因為前者水多茶少,容易目測茶葉的重量,而水量往往是已經知道的;後者重點放在茶與壺容積的比例,用茶重來評估反而不容易。

例如一般辦公室的杯子有效容積約200cc,若使用1.5%,其置茶量演算法:200ccX0.015=3g,如果使用2%,則是:200ccX0.02=4g;前者浸泡10分鐘以上飲用,後者在5,6分鐘間自行控制。3g、4g的茶量是很少的,想濃一點就加一片茶葉,想淡一點就拿掉一片茶葉。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24小時飲茶指南,什麼時間喝什麼茶
茶|白茶泡不好,因為你忘了區別這幾點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