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為了發家,將自己心愛的女人隨時送人,成一代富豪後落魄而死

此人為了發家,將自己心愛的女人隨時送人,成一代富豪後落魄而死

一八二三年在安徽徽州一個普通的窮苦人家裡,一個小嬰兒呱呱墜地,他就是胡雪岩。

幼年的時候,胡雪岩家境貧寒,年幼的他早早地就幫別人放牛補貼家用。在他十二歲那年,父親因病離世,這個貧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父親病逝的第二年,胡雪岩看著母親拉扯弟弟妹妹的艱辛,於是,他決定孤身一人外出闖蕩。

此時,只有十三歲的他在杭州當過雜糧行、火腿商行的跑腿小夥計,之後,又在一個錢莊當過學徒,從最基本的掃地清潔、端茶倒水開始做起。一次,年輕的胡雪岩在幫東家要債的時候,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胡雪岩躲避不及,眼看就要被淋成落湯雞。

就在此時,同路的人見他可憐,給他打了一半的傘,胡雪岩十分感動且深有感觸,後來,他每次出行,都隨身帶著傘,只要是下雨天碰見沒帶傘的人,他都要上前幫忙。時間長了,附近的鄰里都認識了他,對他讚不絕口,小小年紀的他就積攢了良好的口碑。

他此時也意識到,只要幫助別人就會獲得回報,這個思想在之後經商生涯中幫了他不少忙。就比如:在胡雪岩發家之後,有一位當地的布商周轉不靈,急需一大筆錢。布商想低價賣出所有家產,五千兩的家產他只賣兩千兩。當時布商知道胡雪岩是個有名的「老好人」,於是,找到胡雪岩請求他買下自己的家產。

胡雪岩略一思忖,並沒有當日答應布商,而是派人打探布商所說之事是否為真。在確認了布商確實是周轉不靈之後,他給了布商五千兩銀子買下他的家產。布商驚愕不已,問其原因,胡雪岩說:「我只是暫時幫你保管,等你渡過了難關,給我一點利息,隨時可以再把家產贖回去。」布商感動不已,當即對著他深深作揖。

不久後,布商東山再起,很快把家產贖回去,並且,他還成了胡雪岩生意上的夥伴。

這種「種瓜得瓜」的故事,其實,對胡雪岩影響最大的還是他在錢莊當學徒的時候認識了一個落魄窮酸的讀書人,此人叫王有齡。他其實很符合「捐官」的條件,但是,就是缺少錢財。當時,王有齡在胡雪岩面前長吁短嘆,胡雪岩看在眼裡,心裡卻在盤算著:若是幫助他捐官成功,倘若,有一日他飛黃騰達,那麼,他必然會回來報答我,我為何不賭一把呢?

於是,當時只有十幾歲的胡雪岩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他利用自己在錢莊做學徒的便利,將自己暗中收回的幾百兩銀票做為「賭資」,全部給了王有齡。後者不知道小小年紀的他錢財是從何而來,但是,卻對他是千恩萬謝。私自拿了錢莊銀票的事情敗露後,胡雪岩就被趕出了錢莊,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胡雪岩賭對了,王有齡憑藉自己的才華,很快當上了浙江海運的一把手。王有齡惦記著胡雪岩的恩情,終於找到了這個流落在妓院當小廝的胡雪岩,憑藉自己的權利,王有齡把胡雪岩帶了出來。之後,十九歲的胡雪岩又給阜康錢莊的於掌柜做學徒,那掌柜孑然一身,沒有後人,加上,胡雪岩聰明伶俐又正直善良,掌柜很快把他當做親生兒子一般看待。

也許是天意,於掌柜在臨死前更是把自己的錢莊託付給了胡雪岩,這成為了胡雪岩經商的第一桶金,並且,王有齡在當官之後對胡雪岩也是百般照顧。其實,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商人的地位並不高,「士農工商」,地位排在最後一位的商人處處受到官僚的壓迫和排擠,但是,王有齡這個「官」和胡雪岩這個「商」相結合,讓胡雪岩開闢出了一條新的經商道路。

之後,亦官亦商的經商模式讓胡雪岩在這條路上走的一帆風順,後世還專門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做「紅頂商人」,因為,當時清廷官員上朝時的帽子是紅頂的。隨著王有齡的陞官,胡雪岩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他除了手上的阜康錢莊之外,還開設了眾多店鋪。之後的一八六零年,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的事件也成了他的一個轉折點。

在大清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局面下,他十分淡定地在混亂之中看到了商機。胡雪岩暗中和軍隊拉起關係,幾乎所有招募士兵的經費都存在他的錢莊里,一來二去,他竟然掌握了江浙一帶大部分的軍資。一年後太平軍起義,胡雪岩用自己的錢購買軍火資助大清軍隊而引起了左宗棠的注意。

之後,左宗棠讓胡雪岩這個商人當起了主管,主要管理杭州一帶戰爭後的善後事宜和浙江所有的軍餉資金,至此,胡雪岩正式走上了官商之路。一八七五年,左宗棠被皇帝派去處理新疆軍務,當時的新疆在鬧分裂,一場硬戰必不可少。但是,新疆地處偏遠之地,每年的官兵的餉銀和軍餉的運費就需要八百萬兩左右白銀。

此時,晚清朝堂腐敗,慈禧不肯放權,又只圖奢華享受,國庫空虛,根本負擔不起這一大筆錢財。這時,左宗棠想到了胡雪岩,且不說他身家豐厚,而且,他的阜康錢莊和英國一家銀行有生意上的往來。由於,借款對象是英國,胡雪岩保證,若是成功,我就代表大清;若是失敗,我僅代表自己。

經過幾個晝夜的談判協調,胡雪岩用自己在江浙一帶的所有商鋪的收入作擔保,為左宗棠籌款二百萬兩,之後,又向其他英國銀行借款一千六百萬兩左右的資金,完美解決了收復新疆的經費問題。左宗棠也是不辱使命,成功收復新疆回朝復命時,大大誇讚了胡雪岩的功勞,並且,為他向朝廷討要賞賜。清廷因此給了他一件黃馬褂和一頂二品官員的紅色頂帽。

自此,胡雪岩這個商人的地位大大提升。

都說「無商不奸」,但是,胡雪岩在功成名就之後沒有忘記他的發跡之地,他自己掏腰包,為浙江之地做了很多慈善。他自己掏錢開設了錢塘江免費的渡江服務,既方便與鄰省的聯繫,又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在山西、陝西、河南等地旱澇災害發生的時候,他多次向受災地區捐贈錢財和物資... ...

根據不完全統計,他向各地捐贈的錢財高達二十萬兩,這還不包括物資和捐給軍隊的草藥。除了心繫民眾,他還多次遠赴日本,高價收購流失日本的中國文物,他的愛國之心顯而易見。可以說,胡雪岩此人在做官和經商上都是無可挑剔,但是,在情事這一方面,他卻顯得勢利、冷漠又鐵石心腸。

胡雪岩腰纏萬貫,又有黃馬褂加身,自然是妻妾成群,至於妻妾在後世的記載中沒有確切的數字,但是,普遍認為:胡雪岩的妻妾應該有十三位。作為一個商人,他精於算計和權衡利弊,當時的男人奮鬥無非是為了三個字——權、財、色。在胡雪岩的生命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生意,其次是官權,最不重要的就是女人了。

他雖然妻妾眾多,有多少人是奔著他的錢財來的未可知,但是,他卻真的有幾次為了做生意,而毫不留情地把自己喜歡的女人當做禮物,送給可以給他提供幫助和便利的達官貴族,或是生意夥伴們了。

據記載,胡雪岩情竇初開之時是和一個黃姓的同鄉女子兩情相悅。兩人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胡雪岩有一個手下叫田世春,他為錢莊盡心儘力,胡雪岩早就看出了田世春對黃氏有好感,但是是,他什麼都沒說,彷彿在等待一個時機。

終於有一天,田世春在護送銀票的路上身受重傷,為了褒獎他的忠義之舉,胡雪岩順勢把黃氏許配給了田世春。可憐的黃氏在掀起蓋頭前都不知道自己嫁的不是心愛的情郎,而且,更讓姑娘心碎的是,自己就像是一個物品被情郎送給了自己的手下。而田世春之前知道黃氏和胡雪岩的關係,但是,在洞房之後仍發現黃氏乃處子之身,從此,就更加死心塌地的跟著胡雪岩了。

還有一次,胡雪岩逛煙花之地時對裡面新來的一個姑娘動了心,這姑娘本是大戶人家的女兒,但是,因為父親犯了錯,全家人被流放,自己被賣到妓院。胡雪岩知道,這種大家閨秀不能露出輕佻魯莽的樣子,於是,溫文爾雅的胡雪岩也讓這位姑娘對他神魂顛倒。但是,當時的王有齡還沒有完全對他放下戒心,最終,他權衡利弊,忍痛割愛,把那位姑娘獻給了王有齡。

王有齡知道姑娘還是完璧之身時,頓時覺得胡雪岩這人夠仗義。可是,他怎麼會知道,這姑娘早被胡雪岩說服,當了王有齡身邊的眼線。到了後來,風光了半輩子的胡雪岩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掙下的家業,最後,卻淪為李鴻章和左宗棠鬥爭的犧牲品。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自己的財產最後被朝廷抄家充公,自己也落得一個窮困潦倒鬱鬱而終的下場。

死後,他們的後代們為了避尋仇禍端,甚至,連喪葬都不敢張揚,最終,陪伴他的唯有七尺桐棺,一燈如豆。之後,等浙江巡撫院奉旨派員查封胡宅時,唯見一間白布靈堂,別的再無其他財物可封。胡雪岩的後輩們後來對胡雪岩墓地究竟在何處也沒有定論,歷史似乎有意要遺忘這位晚清的「紅頂商人」。

最終,他的墓葬之地於上世紀60年代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中村楊家門鷺鷥嶺被發現。

有記載,他臨終前對兒子囑咐:「銀兩害人,我的後人都不許經商,這是一件風險太大的事了。」到了現在,他的後代大約有二百餘人,多半在海外生活,謹遵老祖宗的遺囑,無一人經商。並且,在胡雪岩敗落後其妻妾多作鳥獸散,唯有心愛小妾章氏跪於膝下不願離去,曰:「妾侍候大先生多年,享盡榮華富貴,今遭劫難,誓終身相隨,生死與共。」

章氏一片真情,使胡雪岩更為心酸,就在胡雪岩壽終正寢之日,章氏也自縊身亡了。之後,胡母念其節烈,同意厚葬與雪岩同穴。

參考資料:

『《晚清的紅頂商人胡雪岩》、《胡雪岩是如何發跡的?》、《尋找胡雪岩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明朝時期的中國火器到底怎麼樣?如果強大為什麼打不過滿清大軍?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