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蜀漢最著名的七個「政治犯」,兩人含冤而死,五人咎由自取

蜀漢最著名的七個「政治犯」,兩人含冤而死,五人咎由自取

翻閱過《三國志》的朋友,大都知道,除了被單獨列傳的少數幾人之外,大多數列傳都是多人同傳,只不過被分到同一傳紀中的人物,基本上都是同一類人罷了。例如,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合稱東吳四傑,又同為江東四大都督,因此並為一傳;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五子良將,因此並為一傳;再不濟文臣和武將也不會混在同一傳中。可是,凡事皆有例外,例如《三國志卷四十·蜀書十》,涉及的人物便分別是劉封、彭羕、廖立、李嚴、劉琰、魏延、楊儀七人。

這七個人中,劉封和魏延是武將,李嚴是能夠獨當一面的重臣,彭羕、廖立、楊儀是文官,劉琰則是擔任武職的交際型人才,如此看來,他們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物,為什麼會被陳壽放在同一傳紀中呢?原來,他們七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有過意圖謀反的言論,或者嫌疑,甚至犯了大不敬之罪,而且最終都被蜀漢朝廷嚴罰了。這七人中,其中五人曾花樣作死,算是咎由自由,另外兩人卻非常冤屈,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只有其中被冤屈的兩人,遭到了世人的誤解,被罵千年,其餘五人的「身後名」,卻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其中花樣作死的五人。首先是彭羕,這是一個典型的狂士,曾經因為太過狂猖,被劉璋治罪,後來劉備入主益州,他並沒有吸取教訓,想讓龐統舉薦他時,竟走到龐統家中擺架子,只不過因為他有真才實學,最終還是得到了龐統和法正的聯名舉薦,並得到了劉備的賞識。這時他不但沒有收斂,反而「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最終引起了諸葛亮的反感,被貶出了益州。

如果此時他及時反省自己,大約不會有什麼事,可是他卻作了一個大死——對馬超道「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定也」,此言太過敏感,於是馬超為了自保,將其出賣,彭羕被下獄處死。如此看來,彭羕的確不值得同情。曾與龐統齊名的廖立,與彭羕的作死之路比較相似——他原本是荊州名士,聲望很高,雖然任長沙太守的時候,曾面對呂蒙的恐嚇臨陣脫逃,卻依舊自視甚高,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勝任諸葛亮的二把手,甚至當著諸葛亮親信,吐槽朝中大臣,以及先主劉備等人,最終被諸葛亮以大不敬的罪名貶為了庶人。

有了這二人的教訓,楊儀卻依舊沒有長記性,同樣走上了這樣的作死之路——他本人非常有才能,不僅在北伐時,深得諸葛亮倚重,還曾得到了劉備的賞識。可是,此人性狷狹,又自視甚高,所以諸葛亮雖然倚重他的才能,臨終前卻只為其安排了一個閑職。此事讓楊儀非常不甘心,於是他經常出言不遜,甚至對費禕說「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最終被費禕告發,遭到了流放。之後又在流放地誹謗他人,得知劉禪想要收押他時,畏罪自殺。

劉琰的作死之路,比起他們算是比較奇葩的——此人雖然官至車騎將軍,卻僅是因為擅長應酬,而得到了劉備的厚愛,沒有什麼真本事。不過他作死的本領,卻是一流的。有一次,他的妻子進宮拜見太后,被太后留了一個月,他不僅沒有感到榮幸,反而懷疑自己的妻子與後主劉禪有染,並對妻子胡氏大打出手。其妻胡氏也不是軟柿子,被打且被休棄之後,直接一紙狀書,狀告了劉琰。而劉琰懷疑妻子與劉禪有染一事,是有損天家威嚴的,於是他被收押處死——「琰竟棄市」。

比起以上四人,名氣要大的多的李嚴,也沒有好到哪裡去——與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的他,原本前途無量,卻因為貪圖小利,一昧索取,甚至通過書信暗示諸葛亮取代劉禪。到了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時候,他則因為天氣原因,耽誤了糧草的運輸,使諸葛亮只能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無奈退兵。更可惡的是,諸葛亮回軍之後,他還試圖推卸責任,並欺瞞朝廷。於是諸葛亮終於忍無可忍,公布了與他所有的通信,並將其廢為平民,流放到了梓潼郡。

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比起這些人,劉封和魏延更不可原諒吧?他們二人,一個受孟達挑拔,故意害死關羽,一個是腦後有反骨的小人,諸葛亮剛剛去世,便萌生了異心,他們才更應該被批判,他們的死才真的大快人心。然而這僅是演義的虛構,以及人們的固有印象罷了,真實歷史上,他們與其餘五人並為一傳,其實只不過是有謀反的嫌疑罷了,並沒有真的對不起蜀漢。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劉封原本是上庸的守將,雖然他沒有及時發兵幫助關羽,是洗不清的罪責,但是關羽求助之時,並沒有陷入危險,反而佔據了上風,因此他不算見死不救。後來,孟達降魏,並率軍攻打上庸,曾勸劉封投降,並加以利誘。可是劉封戰敗之後,卻選擇了逃回成都領罪。只是因為諸葛亮害怕,劉禪登基之後,駕馭不了劉封,這才說服劉備,將劉封處死了——《三國志》記載:「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所以,劉封之死是含冤的,他被罵千年亦是委屈的。

至於魏延,如今為他鳴不平的人不少,相信大多數讀者都有所耳聞——真實歷史上,諸葛亮去世之後,他既沒有打算降魏,也沒有打算擁兵自立,僅是想繼續北伐,並在得知諸葛亮決心放棄他之後,憋了一口氣,想從楊儀手中奪權罷了。只可惜,他本身在朝中人緣不好,所作所為又太容易讓人誤會,這才被扣上了叛亂的帽子,自己被殺,三族也被夷滅。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對不起蜀漢,更不是什麼腦後有反骨的小人。因此,魏延與劉封一樣,不管是被殺還是被罵,都是冤枉的。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禁唏噓不已——蜀漢名臣中,遭到的處置的共有七人,其中有五人花樣作死,在後世卻少有罵名,兩人含冤而死,卻被罵千年,至今仍未能完全平反。不知大家心中,有何感慨呢?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梁山上存在感最低的好漢,武功平平,立下一件大功勞卻讓人不能忽視
關羽這麼傲,不服馬超,看不起黃忠,為何不敢單挑呂布?原因簡單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