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蘇57為何不隱身?F117被擊落誤導了設計師,殲20汲取了教訓

俄羅斯蘇57為何不隱身?F117被擊落誤導了設計師,殲20汲取了教訓

原標題:俄羅斯蘇57為何不隱身?F117被擊落誤導了設計師,殲20汲取了教訓


蘇57是俄羅斯研製的第五代戰鬥機,大家對它的印象是輕功十分了得,機動性非常不錯,經常在航展上飛出讓人眼花繚亂的動作,堪稱外星飛碟,但是隱身性能就比較一般了,甚至有致命的缺陷,比如其原型機從正面竟然能夠看到發動機葉片。


蘇57的原型機從正面可以看到發動機葉片

這張圖看的更清楚,發動機葉片會反射大量的雷達波,隱身根本無從談起


蘇57地面停放的時候,經常會採用這種姿勢遮醜


據公開的數據,蘇57的正面RCS值高達0.51889平方米,而隱身戰機的經典之作F117A的正面RCS只有0.0305288,我國殲7II隱身技術驗證機正面某些角度的RCS值大約0.1平方米。也就是說,在某些條件下,蘇57的正面RCS值甚至比某些特殊的二代機還要高。為什麼會這樣?


蘇57正面RCS值0.51889,基本上沒有隱身能力

大家都知道,現代雷達隱身理論首先起源俄羅斯人烏菲莫切夫,雖然烏菲莫切夫的隱身理論被美國最早用於F117戰機的設計,但是長期以來,俄羅斯人也對雷達隱身展開了大量的研究,其實力並不弱。然而近二十年前的一次成功的經典戰例,卻讓俄羅斯的隱身戰機設計徹底誤入歧途。


海弗蘭原型機首次採用的烏菲莫切夫的隱身理論


飛行中的海弗蘭一號原型機


海弗蘭最終的成品就是F117


1999年3月27日夜晚,一架F117A「夜鷹」隱形攻擊機在完成轟炸任務返航時,被南聯盟的薩姆3防空導彈擊中,飛機墜毀,這打破了隱形戰機不可戰勝的神話,而作為薩姆3防空導彈的研製方,俄羅斯的三觀也被這件事刷新,他們一方面對自己的導彈技術和雷達技術極度自信,另一方面,則懷疑美國隱身技術效果造假。俄羅斯人甚至認為,既然連薩姆3這種老舊的防空導彈都能擊落F117,那麼更先進的S300、S400防空導彈是不是也能輕鬆擊落同樣具備隱身能力的F22和F35呢?

被擊落的F117 殘骸1


被擊落的F117 殘骸2


被擊落的F117 殘骸3


這個邏輯看起來天衣無縫,很有道理,更關鍵的是,俄羅斯國家航空系統研究院的院士費多索夫,就持有這一看似嚴密的邏輯。而他,正是蘇57戰機設計思路的最重要的推手,在他的影響下,蘇57從一開始,就注重機動性和超音速巡航,而將隱身性能放在末位,這也就導致了今天蘇57如此尷尬的定位。


看完蘇57,普京同志選擇轉身離開

不能不說的是,我國沈飛在設計「雪鴞」戰機的時候,也借鑒了蘇57的思路,重機動而輕隱身,導致它採用了五代機中絕無僅有的三翼面布局,氣動布局十分複雜。然而複雜的氣動布局不但破壞了「雪鴞」的隱身性能,而且帶來了更為複雜的飛行控制,而沈飛方面恰恰在飛行控制上存在巨大的弱項,同時也沒有蘇57的強勁發動機可供選擇,這樣以來「雪鴞」戰機甚至連全尺寸木製樣機都沒有製造出來,就壽終正寢了。


雪鴞戰機如果真造出來,可能還不如蘇57


而殲20從一設計開始,就像F22一樣,將隱身性能和智能化放在首位,同時注重飛機的機動性能,特別是超音速機動性能,將來如果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即可實現長時間的超音速巡航。正因為如此,殲20才走出了一條與蘇57和「雪鴞」都不同的成功之路,成為F22和F35最為忌憚的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翼蒼穹 的精彩文章:

055下水居然沒有安裝螺旋槳, 大連造船廠水平真不如江南造船廠?
繼航母之後, 中國又要建造兩棲攻擊艦, 它居然是這樣起源的

TAG:鐵翼蒼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