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社會大北歐,人狠話不多

社會大北歐,人狠話不多




在作家茨威格筆下,英國探險家斯科特是位衝到南極點,卻在返程時全軍覆沒的悲劇英雄,但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阿蒙森才是歷史上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人。


 


在北歐冰封中摸爬滾打出來的阿蒙森並不想以悲情終了,他的目標很簡單:活著到極點,再活著回來。簡潔而實用,理性卻野心勃勃。

 


在人們原本的刻板印象中,來自北歐的沃爾沃,就像它們的製造者一般,理性又平淡——安全、居家、風淡雲輕,卻與速度和兇狠無緣。


 


然而,曾經歸屬沃爾沃旗下的汽車品牌 Polestar,卻正是一位阿蒙森一般的狠角色。







從賽道藍精靈,到四芒引路星

 


Polestar 是誰?


 


這個問題需要加個前提:您問過去,還是將來?







在過去,Polestar 是沃爾沃麾下的御用改裝廠、高性能子品牌。1996 年,Polestar 的前身 Flash Engineering 成立於瑞典,起初是一支使用沃爾沃車型的瑞典房車賽

(STCC)

車隊。之後他們又進軍世界房車錦標賽 WTCC,不算太長的 20 年歷史中,Polestar 拿下了 7 次車隊總冠軍和 6 次車手總冠軍。2015 年,沃爾沃正式全資收購 Polestar,從此它成為了沃爾沃的高性能部門,如同 M Power 之於寶馬、AMG 之於賓士。






如果說沃爾沃扮演著北歐文化中冷淡、平靜、寡言的那一面,Polestar 就是隱藏在背後那瘋狂、激情、兇狠的另一面。


 


2017 年開始,Polestar 有了一個新身份。它從沃爾沃品牌中徹底分離出來,搖身一變成為集團旗下專註於高性能電動車的獨立品牌,定位比老大哥沃爾沃還高出一頭。藍色方塊狀的舊 logo 走進歷史,其中的四芒「北極星」圖案被提取出來,成為 Polestar 品牌的新標誌。似乎寓意著希望 Polestar 從賽道贏家,化身為指引汽車未來方向的領路之星。







如果說之前的 Polestar 只是沃爾沃的另一面,現在的 Polestar 則是將冷靜與激情的兩面融合於它本身。


 

標誌著 Polestar 新時代的首個作品,是在 2017 年末正式亮相的高性能插電混動轎跑車 Polestar 1,它將作為品牌旗艦引領 Polestar 走向新階段。所以當 8 月 25 日 Polestar 1 現身經典老車雲集的美國圓石灘車展,就像是這個經典但曾小眾的品牌,除舊迎新以電動身份走向大眾的一次洗禮。







圓石灘盛宴:經典塑造未來




如果有誰自稱車迷,聽到「圓石灘」三個字卻不明就裡,那你可以給他的身份蓋上一個 「fake」 了。


 

每年 8 月,美國加州太平洋邊的 Pebble Beach Monterey Bay 高爾夫球場,都會迎接來自世界各地、各個年代、各式風格的上百台經典老車。從 1950 年開始,這場復古盛會至今已經舉辦到第 68 屆。每年 7-8 月份,盛夏休憩時節,汽車圈最重要的兩場盛典,一是古德伍德速度節,二是 Pebble Beach Concours d"Elegance 圓石灘優雅競賽。







確實是「優雅競賽」,這個譯名直接但又貼切。因為和古德伍德不同,在圓石灘,車與車之間比的不是速度和圈速,而是優雅與腔調。


 


能開上圓石灘的,都是百年汽車史上最為珍貴、傳奇、經典的車型,和其中保養完好、維護如新的那些車輛。對於這些動輒近百年、上百年高齡的老車,「能行駛」乃至「能發動」都絕不是什麼容易事。而在這裡還有一項特別規定,每輛來到圓石灘的經典車,在接下來 10 年內都不得再次參展,除非車輛換了主人、有重大改動或變得極度稀有。也就是說,每年停在圓石灘草坪上的這些老車,絕大多數在之後 10 年裡都不會再在此出現。






所以這些老車也更顯彌足珍貴,圓石灘的這些老傢伙們,隨隨便便賣出天價實屬家常便飯。今年的圓石灘前拍賣中,一輛 1962 年的法拉利 250 GTO 以 4400 萬美元落槌,創下了汽車史上的拍賣成交價紀錄。


 


從這個角度來看,說圓石灘才是全球汽車展會的頂點,其實不為過——這是最稀有也是價值最高的汽車盛宴。







不過這樣一個金字塔尖級別的浮華盛會,也設置了一小片區域來展示科幻的概念車和最新的量產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車廠也選擇將圓石灘作為新車的展示窗口。但由於圓石灘的獨特氣質,能在這裡發布的,往往都會是高性能車、超豪華車或極特殊版本。


 


畢竟,那些嘶吼著的經典老車們的過去,和悄無聲息的新能源車們的未來,前者固然偉大到讓人觸目難忘,但最終推動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的,終究是後者。






在 7 月古德伍德速度節之後,8 月的圓石灘 Polestar 1 再度亮相,這也是 Polestar 1 首次來到北美。而它的設計者、Polestar 全球 CEO Thomas Ingenlath 先生還將作為評委,為圓石灘優雅競賽的經典老車們一一打分。







一直「狠」安靜



Polestar 1 基於沃爾沃開發的 SPA 平台,但別看到這裡就先入為主。除了保持橫置引擎布局,憑藉著多年賽車經驗結合新技術,Polestar 將能武裝的地方通通重裝升級了一遍,我們熟悉的 SPA 平台幾乎面目全非。







除去地板為鋼製,Polestar 創造性地將車身上部結構以碳纖維複合材料

(CFRP)

打造。重量極輕的碳纖維材質,使得車身減重多達 230kg,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大容量電池組的增重。碳纖維的高硬度,還使得車身的抗扭剛度提高了 45%。輕質材料在上鋼製地板在下,使得整車重心進一步降低。高剛性和低重心,無論是對於極限操控還是碰撞安全都至關重要。


 


沒能減去的重量是 34kWh 電池組,這個容量相當於普通插混車的三倍、最新純電動車的一半,它能夠提供長達 150km 的純電續航里程

(NDEC)

。普通混動車純電里程基本在 50-60km,「踩幾腳地板油就沒電變蝸牛」,顯然無法滿足高性能車主們的需要。以至於 Polestar 工程師們寧可增加重量,也要塞進足夠電池,Polestar 1 也是迄今為止純電續航最長的插電混動車。






三個電池模塊呈 T 字形布置於中央通道,以及座艙和後備箱之間,實現更平均的重量分配。前/後 48:52 的重量分布,趨近於寶馬常年標榜的 50:50,又像很多中置跑車那樣稍稍偏向後軸。整體動態操控表現有了良好的體型基礎,剩下就看瑞典工程師們的最終調校。


 


前輪由一台 2.0T 渦輪&機械雙增壓引擎驅動,同時還帶有一台 ISG 皮帶電機,驅動後輪的則是雙台電動機。油電合力之下,系統最大綜合輸出達到 600 馬力,總扭矩達到 1000 牛·米——放在汽油車上,這至少得是大排量增壓 V8、V12 才有望觸摸的水平。如此兇狠的 Polestar 1 將是最後一款帶有內燃機的 Polestar 車型,後續的 Polestar 2、3 等都會是純電動力。







Polestar 確實變了,它的速度不再依賴於砰砰作響的氣缸活塞,卻改以一種悄然無聲的方式迎接對手。它又和特斯拉那樣的現代對手不盡相同,往年的賽車年華刻在了它的靈魂最底層。即便是依舊北歐范兒的簡約設計,設計師 CEO Thomas 鍾愛的精緻細節,電驅動力的靜謐無聲,都和 Polestar 1 骨子裡目標至上的兇狠與瘋狂並存。







在全球房車賽事打拚多年,Polestar 的賽道基因和賽車經驗,使得它在打造高性能電動車時能仍能獲得全球頂級技術。Polestar 1 的懸架採用高性能車常見的前雙叉臂、後多連桿結構——這還算是常規操作。而它的避震裝置選擇了同為瑞典老鄉的著名廠商 ?hlins,即經常出現在改裝圈和賽車場中、大名鼎鼎的「奧林斯避震」。Polestar 1 是首款搭載 ?hlins 連續電子控制懸掛

(CESi)

的量產車型,可在 2 毫秒內調整懸架的軟硬程度來適應路面——堪稱源自賽場、走向民間的又一黑科技。







?hlins 和 Polestar 的緊密合作,可以追溯到 2003 年前者為 Polestar 賽車隊提供 STCC 賽車避震。制動系統方面,瑞典人也有著自己獨到的選擇。他們找到了為邁凱倫 F1 車隊供應剎車的日本 Akebono,為 Polestar 1 打造多達 6 活塞卡鉗、直徑達 400mm 剎車盤的前制動系統。要知道 Polestar 1 雖為減重不惜重金用上碳纖維車身,但電池的重量依舊容易讓普通剎車系統頭疼。







至於內外設計,依舊是北歐風格的極簡主義,但在設計師出身的 CEO Thomas 操刀之下,里里外外的細節卻在隱約透露著它的底層性格。前翼子板上直白的文字標註,讓人不由想起 NASA;安全帶、剎車卡鉗、避震器均飾以橙金色點綴。如果掀開後備箱蓋,你會看到驚艷的透明面板下,後置電池組和亮橙色電纜一目了然,連每根電纜是何功用都標註得明明白白。


 





Polestar 1 的外表顯得理性而剋制,雖然內里的悶騷已經忍不住從細微處流露,但一眼望去仍是不動聲色的好好先生。不過一旦你發動上路,它骨子裡那股沉默中耍狠的勁兒就將顯露無疑。Polestar 尚未公布它的具體性能數據,不過 0-100km/h 跑進 4s 以內應該輕而易舉。電動機在安安靜靜中把車推向極限的神奇特性,再適合表面冷淡內心火爆的北歐人不過了。







沃爾沃是第一個徹底轉型電動化的豪華品牌,而 Polestar 也是第一個轉型電動化並藉此獨立的高性能品牌。放棄汽油機、放棄聲浪、放棄情懷之決絕,似乎他們天生就不拘泥於傳統古板的英雄主義。正如阿蒙森在選擇狗拉雪橇征服南極點時也沒有絲毫猶豫,什麼形象阿體面阿,恐怕是他從沒分出精力去想的。在他們心中,只有那個未竟的目標,和實現它的任何一種可能。







Polestar 1 將在嶄新的中國成都工廠投產,由於碳纖維車身加工難度和成本極高,首批將限量僅 500 台左右。成都工廠由曾設計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

(SFMOMA)

的挪威建築事務所 Sn?hetta 操刀,Polestar 還為它定下了 LEED 綠色建築評級達到金級的目標。工廠周邊還包括有一條完整賽道的體驗中心,來自全球各地的車主將可以在這裡體驗 Polestar 1 的性能表現。


 


在第一款車驚艷登場之後,Polestar 也是希望能成為阿蒙森的:他們規劃中的第二款車 Polestar 2 已接近完成,會在明年正式亮相,直接對標敵手正是十分接近「創造歷史」的特斯拉 Model 3。更大的SUV Polestar 3 也已曝光,當 2020 年電動車初步走向實用,Polestar 也將完成蛻變。







特別策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網 的精彩文章:

一份簡單的夏季星空辨認指南
十年一覺橫店夢

TAG:虎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