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夜間活動、長著獠牙的奇怪生物,只有吸血鬼嗎?

夜間活動、長著獠牙的奇怪生物,只有吸血鬼嗎?

當我剪斷那一段鐵絲線時,與我同行的當地嚮導面色凝重。

他誠懇又著急,一再叮囑我下山後不要告訴任何人我做了什麼,否則他在村子裡「不好做」,我的後續調查也「搞不定」。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被我從樹上扯下來的是一段幾十米長的細鐵絲,盡頭連著電瓶和逆變器。白天,這個架設在腳踝高度的鐵絲裝置看起來毫不起眼,然而在晚上被接通後,就會變成數十米長的死亡陷阱——任何動物不經意碰到它,都可能觸發瞬間上萬伏的高壓電,大動物被擊昏,小動物則可能直接死亡。

我把鐵絲剪斷裝進包里,繼續沿路查看,發現鐵絲高壓線旁邊是一條野生動物走出的獸徑。獸徑旁的倒木上散落著一些波浪形的堅硬毛髮,陰坡樹下還有幾堆一頭尖一頭圓、形似米粒的有蹄類動物糞便——這些都是典型的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糞便和毛髮的識別特徵。

不經意出現的毛髮,也可能給林麝和整個區域動物帶來殺身之禍。圖片:李晟

我明白,這段高壓線是為了林麝而設置的,其他動物跟著一起遭殃。在過去幾年的野外工作中,這就是我所目睹的林麝的命運。

長著獠牙的食草動物

在幾種麝科動物中,林麝是棲息地類型最為多樣、跨海拔範圍最廣、適應性最強的一種。

和人們通常熟知的「鹿」不太一樣的是,麝科動物雌雄都沒有角。與此同時雄麝卻長著兩顆長長的像吸血鬼一般的獠牙,用來在繁殖季互相打鬥。

夜間活動長著獠牙的奇怪動物,除了吸血鬼(霧),還可能是林麝。然而如今人們在野外觀察到林麝的機會(包括紅外相機)少之又少。圖片:Daderot / wikimedia

《羊上樹》是傳統相聲段子,講的是羊能夠爬到樹上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人們聽後大多一笑了之。恐怕相聲藝人們沒有想到,林麝具有的上樹超能力,要遠遠超過老段子里的設定。

超過2米高、成年人伸手才能夠到的樹枝,成年林麝不用助跑就能一躍而上。登上枝條後,它們利用主蹄和側蹄嵌著細樹枝,可以在三四層樓高的樹上隨意攀爬,採食新鮮嫩葉。除了一般性的食物,林麝還非常喜歡懸掛在樹頂和側枝枝梢的松蘿,也算是口味獨特。

利用主蹄和側蹄嵌著細樹枝,林麝可以在樹上隨意攀爬。圖片:lifecatalog.ru

剛剛出生的小林麝身上散布著花斑,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這個時候無論捕食者如何靠近,哪怕就站在幼仔面前,甚至觸碰它的耳朵,小林麝都會以不變應萬變,像石頭一樣一動不動。這背後的原因大概是此時的小林麝行動遲緩,逃跑往往無濟於事,倒不如假裝石頭來的穩妥

小麝一般在初夏出生,圖為不足三周齡的喜馬拉雅麝(Moschus leucogaster)。圖片:Michael J.B. Green

在小麝能夠順利奔跑之前,林麝媽媽的行為會變得異常勇猛。若有其他林麝入侵,母林麝便會迅速衝上去發出「康且—康且」的恐嚇聲,並且擺出戰鬥姿態,直到對方退去才肯罷休。

當有天敵或其他大型動物出現時,哪怕是人類,母林麝都會刻意發出各種響聲,並且伴隨著原地跳躍、四肢同時跺地等各種奇怪的舉止,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除了繁殖期和帶仔雌麝,極少可以見到成雙成對的林麝。圖片:北京大學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並不孤獨的獨居生活

在自然演化過程中,林麝習慣於獨自生活,看起來是一種孤獨的動物,然而實際上它們和外界的聯繫從未中斷。麝香腺還有其他各種腺體分泌的複雜氣味,讓看似空曠的森林之中,到處都是林麝的信息網路

林麝的糞便和尿液中含有外激素, 而且無論雌雄都習慣到固定場所排便。因此在遠離人類打擾的高山森林中,有時可以看到新糞蓋著陳糞的「林麝廁所」,散落面積可以超過1平方米。

新鮮的雄麝糞便,可以聞到一種強烈的麝香味道。圖片:向定乾

除此以外,林麝的後腿上有腓[féi]腺,只要卧下來腿一貼著地面,就可以隨時隨地塗抹氣味。雄林麝還具有發達的尾腺,可以往樹榦上分泌帶著強烈膻腥味的分泌物。

麝香的氣味更是濃烈,它是除獠牙外,另一個只有雄麝才具有的特點。分泌麝香的麝香腺囊位於雄麝腹部靠近肚臍的地方,是個球形凸起。麝香腺平時就能散發異常的香氣,每年春夏之交時更是會加劇分泌,產生大量氣味濃郁的紅褐色膏狀物質。

後腿有腓腺,而麝香腺就是位於雄麝腹部靠近肚臍的球形器官。圖片:秦嶺老貓

麝香的味道起到了標記作用,能確保林麝自己在一年大部分時間不被同類,特別是同性打擾,雄林麝也會用這味道來完成求偶期的熱烈追逐。然而也正是這味道,給林麝惹上了滿身的麻煩

麝,去了哪裡

曾經,捕獵麝類是合法的。在20世紀50~60年代,麝是中國山林中數量最多的食草動物之一。

然而因為殺麝取香,每年有約30萬隻麝在野外被捕獵;到了1980年,這個數字又翻了幾倍。折算下來,建國後30多年中,先後有數千萬隻麝因為麝香而被捕殺。然後彷彿突然間,人們發現,麝不見了。

傳統獲取麝香的方式是殺麝取香,摘下麝香囊,乾燥後打開,裡面黑色的就是麝香。圖片:huffingtonpost.kr

我也無法確定今天究竟還有多少林麝,但在我工作過的任何一個保護區,林麝比熊貓、羚牛、金絲猴,甚至大部分我們耳熟能詳的保護動物都要少。

在2015年結束的一個研究項目中,我和我的同事們在秦嶺、岷山、邛崍[qióng lái]山等區域布設了數千台紅外相機。研究期間,羚牛的記錄數超過2500個相機工作日,斑羚和毛冠鹿超過800個,大熊貓超過了300個,行蹤隱秘同樣飽受盜獵威脅的黑熊有100個,而昔日遍布森林的林麝,只有區區26個

4萬多個相機工作日,記錄的林麝數量甚至不夠我們進行數據分析。圖片:北京大學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在幾百萬年的演化歷史中,林麝保護著自己的家域,用充滿信息的氣味彼此溝通,勇猛保護著自己的幼仔,成功適應了中國南方海拔1000米到3200米的各種森林草地,成為了最成功的小型有蹄類動物之一。但是當麝香成為昂貴的香水和藥材原料之後,林麝在叢林中,再也無處藏身。

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給林麝評定的保護狀況等級為瀕危(EN)

林麝可以適應極其豐富的棲息地類型,卻對人類的任何干擾都極度敏感。圖片:北京大學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養殖可以拯救林麝嗎

今天,林麝的養殖產業越來越成功,人們希望可以由此減少對野生林麝的捕獵。這真的可以實現么?

通常,一種基於養殖的動物製品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才可以幫助野生種群遠離盜獵:

養殖產品被廣泛認可與野生產品有同樣的作用和功效;

養殖產品的出現不會擴大市場需求;

養殖產品性價比更高;

養殖個體不需要從野外補充;

市售產品可以追溯來源,野生動物製品無法流入。

除了第三條,其他幾條目前都難以實現,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合法」的市場中充斥著野生林麝製品。我們前方的道路,可能仍然很遠、很遠。

在某麝場,習慣獨居的林麝只能忍受共享狹小的空間。圖片:hannah

回到故事的開始。到達村莊後,我們的確沒有提起在山上拆電網的事。不過我們邀請了當地老鄉參與我們後續的野生動物調查,和我們一起布設紅外相機。在老鄉的幫助下,我們甚至拍到了那隻險些葬身高壓線的林麝,而那片小山也奇蹟般地再也沒有出現高壓線和鋼絲鎖套。

我知道前方的道路很遠,但至少,得有個開始。

出現在紅外相機前的雌性林麝。圖片:北京大學 /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246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王放。

喜歡他還可以關注

自然測量員

id: NatureWanderer

丈量森林,觸摸風雨,拍攝動物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內容

日曆娘今日頭像

麝科 原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只有它,敢在南極大陸的冬天產仔
醒酒良方?護肝神葯?葛根才沒有那麼神奇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