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如何看待素食,《黃帝內經》告訴你

中醫如何看待素食,《黃帝內經》告訴你




隨著素食日益普及,人們逐漸知道素食對健康的好處,不過這方面的資訊大都來自西方營養學的知識,現在從中國傳統醫學的角度來探討:




中醫認為人應該吃什麼?

中醫是否認同素食?

人應該吃什麼?




《黃帝內經》應該說是較為支持素食的。在《素問藏氣法時論》有一段話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這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營養學概念!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已經有類似營養金字塔的說法了。




仔細看這四大類,嚴格來講不是平等地位,而是有不同層次的,不是說每天四類各佔一份就最好。穀類是供養人生命的,所以最為基本、必須吃!水果是輔助的,而蔬菜則是讓人充滿,給我們吃飽的。所以按等次說,穀類應該吃最多,蔬菜水果為其次。







至於肉類,其作用是益,這個字用得非常巧妙!益在古文的本意是溢,即滿溢,水滿瀉出水庫外。所以益字在《內經》中有時候也屬貶義,有水能覆舟亦能載舟的過猶不及思想,它很容易走到反面。




《黃帝內經》還記載了很多吃肉所導致的疾病,例如:

病熱少愈,食肉則復,多食則遺,此其禁也。《素問熱論篇》




這是說一個人剛感冒初愈,千萬不要給他吃肉,吃了容易使病情複發。可是我們很多時都是倒過來的,剛感冒好了,稍有點胃口,就立刻吃肉;又或者剛生孩子的婦女,就天天喝雞湯,其實都對身體不好。




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素問通評虛實論》




這裡的高梁是指膏粱,是脂膏、細糧的意思(並非指穀類裡面的高梁米),傳統解釋為肥甘厚味。仔細而言,膏是指肉食,尤其指肉食裡面含有脂肪較多的一類;梁指精細的食品,細糧可理解為經過加工,就像在超市裡能面買到的各種食品:蛋糕、罐頭、薯片、糖果。




這段話作出嚴厲的警告!例如消渴、中風、半身不遂、身體痿弱、氣喘等病,是肥胖、富貴人才得的,都是因為吃膏粱太多引起吧。值得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說吃肉太多才有問題,但是《內經》不是這樣說,而是說吃膏粱就有這些病!



再來看看吃肉有什麼問題?

高梁之變,足生大丁。《素問生氣通天論》




夫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高梁,是不合其心。《素問腹中論》




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身體柔脆,肌肉軟弱,血氣慓悍滑利,其刺之徐疾淺深多少,可得同之乎。歧伯答曰:膏梁菽藿之味,何可同也,氣滑即出疾,其氣濇則出遲。《靈樞根結》




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驕恣從欲輕人,而無能禁之,禁之則逆其志,順之則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靈樞師傳》



《內經》有這麼多的記載,可以知道當時已經知道飲食血肉的壞處,相反,吃五穀蔬菜水果,在《內經》之中則沒多少這樣的問題。看來歷史還是不斷重複,即使到了今天,為何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的人這麼多?原因很簡單吧,都是富貴病、文明病,是吃出來的。



上面的最後兩段《內經》引文,有一個挺有趣的地方,還指出了吃肉的人的體質和性格:身體脆弱、肌肉軟弱,驕傲放縱、輕視別人,不可以說反對他的話,就像暴君那樣。







人體本來最適合吃素




在《黃帝內經》之中,經常指出人的胃的功能,是用來腐熟水谷。例如:



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藏氣。《素問五藏別論》




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素問平人氣象論》




四支皆稟氣於胃四支不得稟水谷氣。《素問太陰陽明論》



榮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藏,灑陳於六府衛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慓疾滑利。《素問痹論篇》




胃者,五穀之府。《靈樞本輸》




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靈樞經脈》




胃中熱則消谷六府者,胃為之海五穀乃容。《靈樞師傳》




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谷三斗五升,其中之谷,常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滿。《靈樞平人絕谷》



類似的記載在《內經》中十分常見,認為人身的氣血是從水谷化成的,就算最後一段用解剖的角度去觀察腸胃的大小,也不忘用水谷的多少作容量單位,可見腸胃最佳的消化對象是五穀。《內經》時代認為人最應該吃的,就是喝水和以五穀為主的飲食方式。





市面上唯一一款食品級的氣血雙補的調理品



專門調理脾腎濕寒的食品級葯食同源調理品


吃素與不治之症的自愈! 看完也許你就會喜歡上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鄭鈞:素食+瑜珈 ,身體從來沒這麼好過!


李辛:大病是吃出來的嗎?未必!80%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關


愛吃肉的看看了!1000名兒童尿檢, 近6成現抗生素,兒童體內抗生素來自哪兒?


《黃帝內經》五穀養生法:雞魚肉蛋吃一筐、不如雜糧吃一碗


孩子吃肉多容易導致脾陰不足


大量吃肉,是諸多疾病的根源之一


羅大倫:現在敢吃肉的人,才是真正的勇敢


陳海局長:素食10年,我沒去過醫院!


========== END ==========


溫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岐伯有道 的精彩文章:

《黃帝內經》五穀養生法:雞魚肉蛋吃一筐、不如雜糧吃一碗
名師教你診脈(建議收藏)

TAG:岐伯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