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香蜜》編劇製片撕逼羅雲熙躺槍?揭秘你不知道的國產劇注水內幕

《香蜜》編劇製片撕逼羅雲熙躺槍?揭秘你不知道的國產劇注水內幕

古裝神話劇《香蜜沉沉燼如霜》(以下簡稱《香蜜》)即將收官。一開始不少人並不看好它,但憑藉劇情和「 香蜜女孩」(喜歡這部劇的觀眾)的安利,無論收視率還是網路播放量都頗為可觀。可好景不長,隨著劇集推進,微博上關於《香蜜》的吐槽多了起來,主要集中在男女主角戲份變少。觀眾發現,大概是從30集前後開始,《香蜜》過度刻畫男二號,部分集數男一號的戲份竟然只剩下2分鐘不到,指責配角「加戲」、劇集「注水」的聲音也多了起來。面對各種聲音,8 月27日,《香蜜》的執筆編劇張鳶盎在微博發表長文,承認劇集「注水」,否認這是其團隊的責任,並且指出製片方責編和策劃署名在自己之前,製片人則被冠上了「 總編劇」之名。張鳶盎表示,2016 年8 月,接到原著小說的改編委託,合同簽署為36 集劇本,在完成分集大綱後,她得知委託方準備將成片拍成50 集,擔心36 集拉長到50集「可能不太合適」,於是提交了43 集的劇本。《香蜜》播出後,成片達到了63 集的長度。

但網友曬出與另一名製作方人士的對話中,製作方卻表示張鳶盎團隊43集劇本給男二號「戲更多」「主角人設不正常」,並給齣劇本鏈接,要求網友進行判斷。而張鳶盎又迅速回應網盤劇本並非其提交的最終版本,指責對方混淆視聽……總之,無論編劇和片方怎麼撕,網友和男二粉怎麼撕,一個可以確定的事實是:《香蜜》的確「注水」了。這也引起網友關於「注水」的廣泛討論。好好的劇集為何「 注水」?編劇為何失去了創作的主動權?


劇集越來越長,增加集數成慣常操作

在許多人的記憶中,兒時看的那些經典電視劇,都不長。像86 年版的《西遊記》25 集;87 年版的《紅樓夢》,原著那麼厚重,影視化後也才36 集。即便有些劇集的體量比較大,比如87年版的《水滸傳》43 集,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46集,但給觀眾的感覺是:沒有什麼廢戲,相反拍出了史實氣概。

《香蜜》男二號潤玉。

但近些年來,電視劇變得越來越長了。20 集、30 集很罕見,40 集、50 集是起步,60 集、70 集甚至80 集的「長篇巨制」是常態。像剛完結的《延禧攻略》70 集,在播的《如懿傳》則有87 集。《全球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2016)》的數據顯示,2004年-2008年,國內播出的電視劇平均每部控制在30集之內;2009 年-2012年,延長到30集至35集;2014年-2015 年,國產劇平均每部集數突破40集;2015年平均每部42集。廣電總局關於2017年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顯示,平均每部達到43集。但實際上,現在幾乎沒有劇集能夠做到報備的集數與播出的集數保持一致,增加集數是慣常操作。

劇集怎麼越拍越長?是大家都在拍史詩嗎?當然不是了,而是大家都開始「注水」了。


「注水」的幾種具體方式

「 注水」主要從三方入手。第一方是編劇,這是劇集開拍前。《香蜜》就是這種情況,跟編劇簽訂36 集的合同,卻要編劇交出50 集的劇本。編劇常用的注水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增加支線,增加配角戲份。像《香蜜》就有過度刻畫男二號潤玉的嫌疑,360° 無死角地科普他的身世,以至於喧賓奪主。另外一種,就是台詞注水,讓劇中人物多說廢話。

編劇張鳶盎首次聲明。

第二方是導演,劇集開拍中。拍攝過程中,可以通過大量拍攝自然環境、空鏡頭等手法,來拉長時長。再如,本來很簡單的一個鏡頭,給你來個遠景,來個中景,再來個特寫,花里胡哨的技巧一使用,鏡頭就多了。

第三方就是電視台,劇集開拍後。電視台的「 注水」全靠剪輯,一種是前情回顧,某些電視台播出熱門劇集,前情回顧就至少5 分鐘。另外一種是「 閃回」。閃回有時是一種藝術需要,比如關鍵時刻主人公回憶,比如幫助觀眾理解劇情,但更多時候,這是剪輯師湊出來的。有些電視台會把電視劇的最後一集切割成兩集,一集專門用來閃回,再剪輯上大結尾,硬生生就多出一集的劇情。


片方和播出平台獲益,編劇「背鍋」

為何「 注水」? 利益使然。而其牽涉的利益方,主要是製作方和播出平台。劇集製作,往往都是大投資,動輒過億,面臨著很大的市場風險。為了減少風險,製作方往往會傾向於選擇IP 題材和流量明星,這樣劇集會更好賣。演員的片酬隨之水漲船高,在遏制「天價片酬」之前,稍微能夠叫得上名字的二線演員片酬基本都在千萬元以上,這大幅抬高了劇集的製作成本。

很多時候,製作方是按照集數來售賣,如果多剪一集,那就多賣一集。於是本來30 集體量的故事,通過種種「注水」,最後就能多出好幾集,明星片酬等方面所增加的成本就能輕鬆化解。除此,也不排除某些演員「帶資進組」,不斷「加戲」,既可「強捧」刷存在感,還可拉長劇集幫製作方賺錢,製作方也就半推半就了。

製作方「 注水」提高售價,播出平台肯定不會當冤大頭。尤其在「兩劇一星」和視頻網站慘烈競爭的背景下,購劇成本不斷攀升,播出平台便會重新剪輯再一次「注水」,拉長劇集,以提高收益、稀釋成本。畢竟作為依靠貼片廣告等方式收回成本的播出平台來說,劇集越長,越有利於熱度發酵和廣告招商,植入廣告的空間也就越多。因此,播出平台甚至會一天一變,時時根據播出熱度調整剪輯,有業內人士在媒體採訪中曾說「熱度高的有可能加長集數,電視劇宣發時定的集數往往說了不算」。

不少不熟悉內情的觀眾,往往以為「注水」是編劇的問題。事實上,在中國的影視產業鏈條中,除了極個別的大編劇,絕大部分編劇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他們本該是劇集的創意核心,結果卻成了製作方的提線木偶,怎麼寫由片方說了算;甚至還出現「陰陽劇本」的情形,片方另請人在劇本基礎上再創作。編劇連著作權、署名權都被剝奪,遑論什麼話語權。這次《香蜜》就出現了署名方面的糾紛,執筆編劇也是因為「背鍋」,才憤而跳出澄清。


「注水」是飲鴆止渴

「注水」雖為製作方和播出平台帶來了利益,卻也帶來了極壞的影響。注水劇和注水肉同樣可惡,後者傷害食客的身體,前者則竊取觀眾的時間、愚弄觀眾的智商。注水劇也將對影視行業造成嚴重的傷害,當編劇淪為產業鏈的最底層,淪為「文字民工」,既無創作自由也無職業尊嚴,影視行業又該從哪裡汲取原創力?

最近大熱的韓劇也是16集的標準集數。

好在觀眾並不是傻子。手機互聯網時代到來,視頻網站崛起,美劇、英劇、日劇、韓劇紛至沓來。國際上,減少劇集數、保證單集精彩度已成為劇集製作的共識。日劇的長度普遍是10-12 集;英劇更少,一般一年一季,一季3-9 集;至於韓劇,除了少數周末家庭劇外,韓國的迷你劇往往也就16 集的長度。精品劇看多了,觀眾的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他們對注水劇的忍耐能力在下降——這也是為什麼今年撲街的「流量明星+IP」劇尤其多。

今年最火的日劇,也只有10集。

注水劇已然不再是攫取利益的不二法寶,相反,它更像是一種慢性自殺:以為能忽悠觀眾,結果遭到觀眾棄劇,不僅賠了口碑,還拉低收視率和點擊量,最終反倒影響了廣告收益。「香蜜女孩」從自發安利到「反噬」,就是一個例證。

作者:曾於里(劇評人)

責任編輯:阿爾法醬

圖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Fun娛樂 的精彩文章:

拍葯神,是不是明星不重要
42歲產子!不是陳建斌強,而是蔣勤勤太厲害

TAG:新京報Fun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