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三昧?你去感受到那個生命的存在

什麼三昧?你去感受到那個生命的存在

什麼三昧?你去感受到那個生命的存在

去體驗到以後,他「即從是三昧而起」,從這個三昧而起,他離開這個感受,那要出來起作用。「從此三昧起時」,從這個三昧當中起來的時候,出定的時候。「即從一切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門起」,這個定,你看有多大多廣,「從一切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門起」,他不是單一的三昧,這個三昧是大三昧。

要有這種大三昧,要經過很多小三昧來的。大家沒有這種經驗可能不知道,我們告訴你這種經驗是怎麼訓練來的。第一個,我們先修定,小三昧。先練一個,一直去感受。譬如說感受什麼。我們跟各位講「感受生命的存在」這是總說,你要從哪個部分去感受生命的存在?哪個方向、哪個立場、哪個角度或者哪個因緣去感受它的存在,都可以啊,沒有說你一定坐在那邊去感受到肚子暖暖的、頭脹脹的,這樣叫做生命的存在,沒有這樣講。

譬如你坐在那裡,馬上去感受什麼。我在煮飯的時候,是不是有那個生命的存在?我在拖地板的時候,有沒有那個存在?或者我只是行屍走肉的在做而已。我在寫字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我在做任何事情都一樣,在做買賣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我在做公事的時候,批公文寫公事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或者,我們出家人在唱梵唄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做功課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

你看,你從不同的地方,你一直去感受。從那個一點就好,一次是一點,不是一次叫你像我講的那麼多。現在今天,坐下來就感受那個部分。我在睡覺的時候有沒有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或者睡下去就像死掉一樣,醒來的時候又像出生一樣,是不是這樣?你自己去感受。從各個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哪一方面都可以,你先去體驗這個部分。每次一個地方,一個下手處,一個立場、一個角落。

這樣你會累積很多的這種三昧。什麼三昧?你去感受到那個生命的存在,從那個地方下去。譬如說我看到花,有沒有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從這裡下去,這一下去,就有一個三昧門。從那個地方下去,那裡又有一個三昧門。當你這樣一再一再的訓練的時候,你的生命,或許由一個、兩個、三個、五個,會歸類成一個族。一個族類族群,一類一類這樣出來。那個時候,這一類會成為一個大一點的三昧。既然你這小的能夠大一點,到中的,那麼中的就有可能到大的,逐漸的擴大,就逐漸的擴大出來了。

這一個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就是所有三昧的一個綜合體,他是最大的三昧。那麼你一入這個三昧,換句話說,在前面所修的小三昧,他會同時跟著進去,你的感受就能夠同時達到所有三昧的感受去了。那麼前面所講的那些總說的部分,是你把這個境界伸展擴展開來以後,所有三昧所共同呈現出來的一個綜合性的答案,就是那十個殊勝性,這種功能就會發揮出來了。所以說,你入三昧,入某一種三昧是總說,你出三昧的時候,也是總說。但是你一入那個三昧,就是像他這個地方所講的,是入「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門」。那麼出三昧的時候,是出「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門」,是這個意思,這是大定。

我們是小定。你說我們修行有成就,你有什麼成就?你說。我入了某一個定,是沒有錯,你只有一個小定。那個小定最少要十個以上才構成一個中的。十個中的就要一百個小定,十個中的構成一個大的,十個大的就要一千個小定的。十個大的才叫做一個特大的,十個特大的才一個天霸王(小時候買冰的時候,天霸王最大)。他可能是十個天霸王才到達這一個毗盧遮那如來藏身三昧。你看看,是不是百千三昧啊?同時出現。你要入的時候就入百千三昧,要出的時候也是出百千三昧,這是一個大的法門。

大乘,他在講的這個三昧門解脫門,通常是講這一個部分。小乘不講這個部分,他講一個就一個。你看五停心觀就五個,你白骨觀就是白骨觀,你修的是不凈觀就是不凈觀,不凈觀跟白骨觀就是不同的修法,不同就是不同。數息觀就是數息觀,他講安那般那就是安那般那,你不能夠跟那個白骨觀混在一起。但是大乘的法門就不一樣。你只要抓住那個心法,你這樣一直去訓練,下手處可以好多,好多種不同的下手處,你完全用感受的方法。你用五停心觀,數息觀,你注意看,他都是那種計數帶你進去,所以他一就是一,你改不得。我們這裡,一就是多,多就是一。講起來你會覺得很殊勝,可是你在打從心裡的觀念上,你一還是一,你多不起來呀;跟你講多就是一,你多就是多,一不起來,為什麼?因為你內心裡頭沒有那種思維的生命因素。

擷自《普賢三昧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觀世音的意思是什麼?就是讓你去感受
怎麼觀?觀什麼?

TAG:海雲和上法語 |